裁判要旨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中,在未成年被告人認罪,且被害人同意和解的前提下,法院可以主持雙方當事人進行刑事和解,達成旨在影響刑事量刑和解決民事賠償?shù)暮徒鈪f(xié)議,以此保護未成年被告人、被害人的切身利益。
案情
被告人陳某等13人,均為16歲至17歲,男性,系廣東省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生。李某,男,16歲,為同一學院的學生。2005年1月14日,陳某等13人因懷疑李某拿走了其中一人的手機,遂在學校宿舍里輪番對李某進行拳打腳踢,并多次使李某的頭部撞到地面、墻壁、床沿,最終導致李某昏迷不醒,后送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
裁判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陳某等13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健康,致人死亡,其行為均構(gòu)成故意傷害罪。13名被告人因犯罪時未滿18周歲,均予以減輕處罰。13名被告人在案發(fā)后,認罪態(tài)度較好,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同時被告人、被害人所在的廣州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本著平息糾紛、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態(tài)度,賠償并支付被害人1112936元。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積極主動與被害人家屬溝通、道歉,并在判決前賠償共計92000元。在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協(xié)議,被告人再賠償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390000元。被害人家屬建議法庭對各被告人從寬處理。被告人所在的學院表示愿意落實監(jiān)管措施、接受其返校讀書,廣州中院對各被告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并宣告緩刑。
評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全部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法院在查清事實后,主持刑事和解,對被害人家屬、被告人的和解意愿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保護,滿足了各方的利益需要,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由此得到的啟示是,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刑事和解可以在未成年司法中適當運用,以更好地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在刑事和解這一程序中,被害人能夠就犯罪事件直接敘說,發(fā)泄對所受傷害的委屈或疑惑,接受犯罪人的道歉并表示寬恕,最終得到經(jīng)濟賠償;因此,刑事和解的實質(zhì)就是將犯罪所侵害的社會關(guān)系盡量恢復(fù)的糾紛解決機制,對處理未成年刑事案件具有特別積極的意義。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中,在未成年被告人認罪,且被害人同意和解的前提下,法院可以主持雙方當事人進行刑事和解,達成旨在影響刑事量刑和解決民事賠償?shù)暮徒鈪f(xié)議,以此保護未成年被告人、被害人的切身利益。
案情
被告人陳某等13人,均為16歲至17歲,男性,系廣東省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生。李某,男,16歲,為同一學院的學生。2005年1月14日,陳某等13人因懷疑李某拿走了其中一人的手機,遂在學校宿舍里輪番對李某進行拳打腳踢,并多次使李某的頭部撞到地面、墻壁、床沿,最終導致李某昏迷不醒,后送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
裁判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陳某等13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健康,致人死亡,其行為均構(gòu)成故意傷害罪。13名被告人因犯罪時未滿18周歲,均予以減輕處罰。13名被告人在案發(fā)后,認罪態(tài)度較好,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同時被告人、被害人所在的廣州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本著平息糾紛、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態(tài)度,賠償并支付被害人1112936元。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積極主動與被害人家屬溝通、道歉,并在判決前賠償共計92000元。在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協(xié)議,被告人再賠償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390000元。被害人家屬建議法庭對各被告人從寬處理。被告人所在的學院表示愿意落實監(jiān)管措施、接受其返校讀書,廣州中院對各被告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并宣告緩刑。
評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全部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法院在查清事實后,主持刑事和解,對被害人家屬、被告人的和解意愿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保護,滿足了各方的利益需要,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由此得到的啟示是,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刑事和解可以在未成年司法中適當運用,以更好地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在刑事和解這一程序中,被害人能夠就犯罪事件直接敘說,發(fā)泄對所受傷害的委屈或疑惑,接受犯罪人的道歉并表示寬恕,最終得到經(jīng)濟賠償;因此,刑事和解的實質(zhì)就是將犯罪所侵害的社會關(guān)系盡量恢復(fù)的糾紛解決機制,對處理未成年刑事案件具有特別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