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詞匯名詞分析(4)

字號:

廣域網:
    廣域網WAN(WideAreaNetwork)也稱為遠程網.它所覆蓋的地理范圍從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廣域網覆蓋一個國家.地區(qū),或橫跨幾個洲,形成國際性的遠程網絡.廣域網的通信子網主要使用分組交換技術.
    哈佛結構:
    經典奔騰有兩個8KB(可擴充為12KB)的超高速緩存,一個用于緩存指令,一個用于緩存數據,這就大大提高了訪問Cache的命中率,從而不必去搜尋整個存儲器,就能得到所需的指令與數據.這種把指令與數據分開存取的結構稱為哈佛結構.它對于保持流水線的持續(xù)流動有重要意義.
    互操作:
    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網絡中不同計算機系統(tǒng)之間具有透明地訪問對方資源的能力,互操作性是由高層軟件來實現的.
    互連:
    互連(interconnection)是指在兩個物理網絡之間至少有一條在物理上連接的線路,它為兩個網絡的數據交換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證兩個網絡一定能夠進行數據交換,這要取決于兩個網絡的通信協(xié)議是不是相互兼容.
    互通:
    互通(intercommunication)是指兩個網絡之間可以交換數據.
    匯編語言:
    一種符號化的機器語言,用助記符代替二進制代碼.由匯編語言編寫的源程序必須經過轉換,翻譯成機器語言,計算機才能識別與執(zhí)行.這種把匯編語言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目標程序的工具,就稱為匯編程序.
    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局域網的基本連接設備.在傳統(tǒng)的局域網中,連網的結點通過非屏蔽雙絞線與集線器連接,構成物理上的星型拓撲結構.當集線器接收到某個結點發(fā)送的廣播信息,便會將接收到的數據轉發(fā)到每個端口,所以集線器是共享式的網絡設備.
    計算機網絡:
    是通過通信設施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tǒng)互連起來,實現信息交換.資源共享.互操作和協(xié)作處理的系統(tǒng).網絡操作系統(tǒng)就是在原來各自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上,按照網絡體系結構的各個協(xié)議標準進行開發(fā),使之包括網絡管理.通信.資源共享.系統(tǒng)安全和多種網絡應用服務的操作系統(tǒng).
    計算機網絡拓撲:
    計算機網絡拓撲是通過網中結點與通信線路之間的幾何關系表示網絡結構,反映出網絡中各實體間的結構關系.
    加密:明文被變換成另一種隱蔽形式,這種變換稱為加密.
    加密密鑰:
    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都是在一組密鑰控制下進行的,加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鑰稱為加密密鑰.
    加密算法:
    對明文進行加密時采用的一組規(guī)則稱為加密算法.
    交換機:
    交換式局域網的核心是局域網交換機,也有人把它叫做交換式集線器.對于傳統(tǒng)的以太網來說,當連接在集線器中的一個結點發(fā)送數據時,它將用廣播方式將數據傳送到集線器的每個端口.因此,以太網的每個時間片內只允許有一個結點占用公用通信信道.交換式局域網從根本上改變了\.共享介質\.的工作方式,它可以通過以太網交換機支持交換機端口結點之間的多個并發(fā)連接,實現多結點之間數據的并發(fā)傳輸.因此,交換式局域網可以增加網絡帶寬,改善局域網的性能與服務質量.
    接入網:
    所謂接入網(AN)是指交換局到用戶終端之間的所有機線設備.
    接入網技術:
    解決最終用戶接入地區(qū)寬帶網絡的技術就叫做接入網技術.目前,可以作為用戶接入網的主要有三類:郵電通信網.計算機網絡與廣播電視網.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
    是指在一座辦公大樓或樓群中安裝的傳輸線路.這種傳輸線路能連接所有的語音.數字設備,并將它們與電話交換系統(tǒng)連接起來.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包括布置在樓群中的所有電纜線及各種配件,如轉接設備.各類用戶端設備接口以及與外部網絡的接口,但它并不包括各種交換設備.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是使用一套標準的組網器件,按照標準的連接方法來實現的網絡布線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