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筆記(九)

字號:

第九章 德育
    $1 德育的意義、目標和內容
    一、德育的概念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總稱。
    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與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社會思想道德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品德內部矛盾運動,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動。
    二、德育的意義(簡答)
    1.德育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3.德育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條件和保證。
    三、德育目標?????
    四、德育內容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
    4.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務:
    a。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b。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c。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學習輔導、生活輔導、擇業(yè)輔導。
    $2德育過程
    1.德育過程的概念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借助于德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活動過程,是促進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發(fā)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
    2.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系
    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即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德育過程是教育過程,品德形成過程是發(fā)展過程。
    二、德育過程的結構和矛盾
    1.德育過程的結構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四個要素組成的。
    2.德育過程的矛盾
    德育過程的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三、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
    1.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tǒng)一發(fā)展的規(guī)律
    a。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
    b。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及其發(fā)展
    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可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guī)律
    (填空)教育者應把組織活動和交往看做德育過程的基礎。
    a。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的主要特點(簡答)
    b。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
    c。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
    d。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學生品德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組織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響學生品德的形成。
    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guī)律
    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guī)律
    $3 德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一、德育原則:
    概念:根據(jù)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guī)律提出的指導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國中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d。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e。因材施教原則
    二、德育的途徑
    我國德育的途徑主要有: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共青團活動、班主任工作等。
    1.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
    三、德育的方法
    概念: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總和。
    2.德育的基本方法:(簡答、填空、選擇)
    a。說服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說服法包括:講解、談話、報告、討論、參觀。
    ××使用說服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目的性
    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3.注意時機
    4.以誠待人
    b。榜樣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藝術陶冶。
    ××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要求: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與啟發(fā)說服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情景的創(chuàng)設。
    e。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