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正式改名為德昂族。是中國西南邊疆現(xiàn)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種植水稻、玉米、蕎子、薯類等,擅長種茶。
德昂族絕大多數(shù)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qū)雜以包谷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制作各種糧食制品,如豌豆粉 豆腐 米粉 年糕 粑粑 湯圓等。
德昂族飲食比較考究,用料較為廣泛。擅長煮、燉、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帶甜。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干筍食用。
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xí)慣于在煮燉時配酸筍。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 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 味。受當?shù)貪h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fēng)味的腌菜 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 的小菜。主要特色菜有:涼拌番木瓜、涼拌挑手魚、竹筒搗菜、脆皮冬瓜、勒浪等。
飲濃茶,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老年婦女的嗜好。傳說從古老的時候起就有這種習(xí)俗。因此,德昂族各家各戶都習(xí)慣在自己住宅周圍或村寨附近栽培一些茶樹,采摘的茶葉系士法加工,主要供自己消費,有剩余時攜人市場與其他民族交易。
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禮品。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離不開茶,婚喪嫁娶。探親訪友,都以茶作為禮品,"茶到意到"。
如參加婚禮時,要送一包扎有十字紅線的茶葉;參加葬禮則送一包用竹蔑或竹麻攔腰捆扎的茶葉。到德昂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將客人迎上竹樓后,會捧出一杯杯烤得焦香的濃茶遞到客人手中。
德昂人嗜茶成癮,他們說一天不喝茶,混身都沒勁。只有喝下一杯濃濃的熱茶,才能提起精神,也飲"酸茶",又稱濕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味酸澀,能生津解渴。并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這種茶是用剛摘下的新鮮茶葉密封在竹筒里發(fā)酵后制成。
酸茶葉也可直接嚼食,味微酸,微苦而回味甘甜。德昂人認為這種茶可以解熱散毒。干茶和酸茶在當?shù)丶猩隙伎少I到,通常由年長的德昂婦女出售,它們被為"蔑寧",在德昂語中,這是"茶媽媽"的意思。 腌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內(nèi),壓滿為止,然后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shù)月后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鮮嫩茶葉洗凈,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內(nèi)壓緊蓋嚴,存放幾個月后,即成為"腌茶",取出當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德昂族絕大多數(shù)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qū)雜以包谷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制作各種糧食制品,如豌豆粉 豆腐 米粉 年糕 粑粑 湯圓等。
德昂族飲食比較考究,用料較為廣泛。擅長煮、燉、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帶甜。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干筍食用。
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xí)慣于在煮燉時配酸筍。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 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 味。受當?shù)貪h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fēng)味的腌菜 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 的小菜。主要特色菜有:涼拌番木瓜、涼拌挑手魚、竹筒搗菜、脆皮冬瓜、勒浪等。
飲濃茶,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老年婦女的嗜好。傳說從古老的時候起就有這種習(xí)俗。因此,德昂族各家各戶都習(xí)慣在自己住宅周圍或村寨附近栽培一些茶樹,采摘的茶葉系士法加工,主要供自己消費,有剩余時攜人市場與其他民族交易。
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禮品。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離不開茶,婚喪嫁娶。探親訪友,都以茶作為禮品,"茶到意到"。
如參加婚禮時,要送一包扎有十字紅線的茶葉;參加葬禮則送一包用竹蔑或竹麻攔腰捆扎的茶葉。到德昂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將客人迎上竹樓后,會捧出一杯杯烤得焦香的濃茶遞到客人手中。
德昂人嗜茶成癮,他們說一天不喝茶,混身都沒勁。只有喝下一杯濃濃的熱茶,才能提起精神,也飲"酸茶",又稱濕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味酸澀,能生津解渴。并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這種茶是用剛摘下的新鮮茶葉密封在竹筒里發(fā)酵后制成。
酸茶葉也可直接嚼食,味微酸,微苦而回味甘甜。德昂人認為這種茶可以解熱散毒。干茶和酸茶在當?shù)丶猩隙伎少I到,通常由年長的德昂婦女出售,它們被為"蔑寧",在德昂語中,這是"茶媽媽"的意思。 腌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內(nèi),壓滿為止,然后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shù)月后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鮮嫩茶葉洗凈,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內(nèi)壓緊蓋嚴,存放幾個月后,即成為"腌茶",取出當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