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最長的皇宮漢未央宮
長安是中國漢朝的都城,它是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增擴而成。北墻依渭水而建,南墻也依宮墻變化。城內(nèi)的主要建筑是宮殿,其中長樂宮和未央宮最為。
漢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5公里),是漢朝君臣朝會的地方。總體的布局呈長方形,四面筑有圍墻。東西兩墻各長2150米,南北兩墻各長2250米,全宮面積約5平方公里,約占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據(jù)史料記載,未央宮建于長樂宮修復后不久,是漢高祖稱帝后興建,由劉邦的重臣蕭何監(jiān)造。自未央宮建成之后,漢代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所以它的名氣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宮殿。在后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jīng)成為漢宮的代名詞。整個宮殿由承明、清涼、金華等40多個宮殿組成。南部正門以北偏西建未央宮前殿,現(xiàn)在漢未央宮的遺址仍存有當時高大的夯土臺基。
未央宮宮內(nèi)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臺、天祿閣、石渠閣等。其中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基壇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端處約15米,據(jù)說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據(jù)歷史書籍的記載,未央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當時的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則入北闕。
漢長安宮殿是我國歷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在漢高祖劉邦之后,王莽政權、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為中央政府的行政樞紐。而西漢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里:張騫從這里出發(fā)開辟絲綢之路;美女王昭君在這里自愿 行出塞,和親匈奴……
長安是中國漢朝的都城,它是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增擴而成。北墻依渭水而建,南墻也依宮墻變化。城內(nèi)的主要建筑是宮殿,其中長樂宮和未央宮最為。
漢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5公里),是漢朝君臣朝會的地方。總體的布局呈長方形,四面筑有圍墻。東西兩墻各長2150米,南北兩墻各長2250米,全宮面積約5平方公里,約占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據(jù)史料記載,未央宮建于長樂宮修復后不久,是漢高祖稱帝后興建,由劉邦的重臣蕭何監(jiān)造。自未央宮建成之后,漢代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所以它的名氣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宮殿。在后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jīng)成為漢宮的代名詞。整個宮殿由承明、清涼、金華等40多個宮殿組成。南部正門以北偏西建未央宮前殿,現(xiàn)在漢未央宮的遺址仍存有當時高大的夯土臺基。
未央宮宮內(nèi)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臺、天祿閣、石渠閣等。其中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基壇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端處約15米,據(jù)說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據(jù)歷史書籍的記載,未央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當時的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則入北闕。
漢長安宮殿是我國歷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在漢高祖劉邦之后,王莽政權、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為中央政府的行政樞紐。而西漢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里:張騫從這里出發(fā)開辟絲綢之路;美女王昭君在這里自愿 行出塞,和親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