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綜化學: 注重基礎回歸教材

字號:

2004年理綜化學新課程版《考試大綱》考察范圍內的知識點有增也有減,總體看是增多減少,且還有很多內容降低了要求,這樣有利于新舊教材的接軌。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部分考察內容的減少或難度降低的具體情況如下:
    沖刺階段備考策略
    1, 在注重基礎的基礎上,加強對重點知識的復習
    高考理綜考試的形式使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知識的覆蓋面減小,但復習中仍要全面系統(tǒng)地復習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加大熱點、重點知識的復習力度。試題再新穎,能力要求再高,也離不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承載作用。從實施綜合科目考試以來高考試題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高考命題充分考慮到了目前中學實行分科教學的實際,堅持依據《考試大綱》確定考試范圍,堅持以考察學科內綜合為主的原則,重點考察學科重點和主干知識。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后的沖刺復習中必須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回歸教材,構筑知識網絡。
    2, 精選習題,提高能力
    高考化學所考察的能力主要有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遷移能力、處理數據能力、分析信息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其中“閱讀理解”是基礎,“遷移分析”是關鍵,“綜合應用”才是目的。
    復習的過程必定要大量做題,但并不是做的習題越多,復習效果越好。做題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查找知識漏洞,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做題不能只重視結果和結論,更要重視過程,要知來龍去脈,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此外特別要加強獨立作戰(zhàn)能力的培養(yǎng),平時多進行自測自評。在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注重主動學習和知識探索,通過自己的閱讀、探究、思考、質疑等環(huán)節(jié),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 改變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許多同學在答化學題時,馬馬虎虎,試題本來要求“寫出E生成F的反應類型”,而一些考生寫出的卻是化學方程式;有的在寫加氫還原的有機方程式時,醛基竟變成羧基。邊面上看是粗心馬虎,實際上是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問題。盡管短期內改掉不良學習習慣困難重重,但不管是為了眼前的考試,還是今后的學習,從現在起都要努力改變不良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在教學、批改作業(yè)中也要嚴格要求學生。
    4, 重視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近幾年來高考實驗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回歸基礎,命題常常在教材中學生實驗或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chuàng)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考察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驗原理和方法,思考能否用其他儀器代替完成同一個實驗,從而培養(yǎng)實驗設計的創(chuàng)新意識。
    復習化學實驗,要多親自動手做實驗,尤其要重視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認真領會教材中學生實驗的原理及方法,養(yǎng)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進行“發(fā)散”和“求異”思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