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處于“初級階段”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其作用還遠未充分發(fā)揮,不能因其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就促其“夭折”。
隨著住房公積金在歸集、支取、管理、貸款等方面存在問題的逐漸曝光,各方對住房公積金的議論漸多,有觀點認為住房公積金應取消,因為廣大中低收入者的“購房難”并未因這一推行十多年的制度而緩解,表明這項制度的作用并不突出;而當年推行住房公積金的兩大原因,即“住房嚴重短缺”和“工資中住房消費含量過少”,目前已基本解決,因而該觀點認為應取消住房公積金,將之理入職工工資。
如何看待這種取消住房公積金的論調(diào),上述原因分析又是否合理?
面臨四大質(zhì)疑
事實上,我國的住房公積金是在“房改”進程中推行的。1994年7月國發(fā)43號文,作出了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的決定。通過職工每月繳存住房公積金,所在單位為每個職工存入等量的住房公積金,不但廣泛地推行了個人住房儲蓄,還成為一筆可觀的住房社會保障資金,既提高了職工的購房能力,又增加了住房資金的積累,特別是有利于提供廉租住房制度建設(shè)補充資金,同時,住房公積金購房貸款,利息低于商業(yè)銀行,也帶有住房社會保障性質(zhì),有利于提高職工的購房能力。
住房公積金在我國取得了持續(xù)而廣泛的發(fā)展。截至2006年5月,住房公積金歸集總額超過1萬億元,提取總額接近4000億元,個人貸款總額超過5000億元,全國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人數(shù)已超過1億人,當前實繳人數(shù)6245萬人。
但隨著近年來在歸集、支取、管理、貸款等方面存在問題的逐漸曝光,住房公積金面臨著四大質(zhì)疑:
首先,推行住房公積金的原因是當年住房嚴重短缺和工資中住房消費含量過少,現(xiàn)在這兩個問題已經(jīng)基本解決,而且公積金又老出問題,因而有人認為應該取消住房公積金,并把它理入職工的工資。
其次,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十多年來,廣大中低收入者的“購房難”并未明顯緩解,表明這項制度的作用并不突出。
第三,住房公積金的繳存率是否越高越好?有的效益高的企業(yè)把繳存率提高到30%,是否合適?
第四,住房社會保障的原則是高收入者不補貼,中低收入者較少補貼,最低收入者較多補貼。而住房公積金卻是工資越高,“同補”越多,是否妥當?
尚處于“初級階段”
在我國這些年推行的各項住房制度中,住房公積金的成績相當突出:
其一,參加繳存住房公積金的人數(shù)至今已達1億,相當于我國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其二,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以來,全國約有3000萬職工(按人數(shù)算占城市人口的8%,惠及的戶數(shù)估計要占城市住戶的15%~20%)通過提取住房公積金和住房公積金貸款,改善了居住條件;同時,累計提供廉租住房制度建設(shè)補充資金36億元。
其三,存在著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存在著“兩個提高”潛力,一是隨著職工工資的提高而提高,二是隨著住房公積金繳存率的提高而提高。
其四,住房公積金增值部分主要用于廉租屋,也是一條用之于民的重要措施。
此外,推行住房公積金的資金,主要來自個人儲蓄和單位撥付。只有由政府開支的公務員和少數(shù)事業(yè)單位人員由政府撥付,政府撥付的住房公積金還能產(chǎn)生鞏固公務員(含少數(shù)事業(yè)單位人員)隊伍的作用。
相反,理入工資并不是好辦法。目前廣大中低收入者還處于收入相對過低的境地,把只占5%或稍高一些的住房公積金理入工資,其絕對數(shù)也會相當?shù)?。?jīng)過一段時間,這些錢就會被物價上漲所抵消。而住房公積金存在著“兩個提高”潛力,至于住房公積金管理發(fā)生了一些挪用、腐敗、詐騙等案件,要靠加強監(jiān)管解決,而不能出了問題就取消它。
至于工資越高“同補”越多的問題,當時是出于便于操作角度出臺的,今后可以通過反復研討和論證加以完善。
這些年,國家因人民收入提高而逐步取消了對衣、食、行的補貼,人民也有能力承受。而對于住房,雖然國家采取了許多社會保障措施,廣大中低收入者仍然存在“購房難”的問題,因而尚處于“初級”階段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其作用還遠未發(fā)揮,目前應做的是促其繼續(xù)健康發(fā)展,而不是令促其“夭折”。
隨著住房公積金在歸集、支取、管理、貸款等方面存在問題的逐漸曝光,各方對住房公積金的議論漸多,有觀點認為住房公積金應取消,因為廣大中低收入者的“購房難”并未因這一推行十多年的制度而緩解,表明這項制度的作用并不突出;而當年推行住房公積金的兩大原因,即“住房嚴重短缺”和“工資中住房消費含量過少”,目前已基本解決,因而該觀點認為應取消住房公積金,將之理入職工工資。
如何看待這種取消住房公積金的論調(diào),上述原因分析又是否合理?
面臨四大質(zhì)疑
事實上,我國的住房公積金是在“房改”進程中推行的。1994年7月國發(fā)43號文,作出了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的決定。通過職工每月繳存住房公積金,所在單位為每個職工存入等量的住房公積金,不但廣泛地推行了個人住房儲蓄,還成為一筆可觀的住房社會保障資金,既提高了職工的購房能力,又增加了住房資金的積累,特別是有利于提供廉租住房制度建設(shè)補充資金,同時,住房公積金購房貸款,利息低于商業(yè)銀行,也帶有住房社會保障性質(zhì),有利于提高職工的購房能力。
住房公積金在我國取得了持續(xù)而廣泛的發(fā)展。截至2006年5月,住房公積金歸集總額超過1萬億元,提取總額接近4000億元,個人貸款總額超過5000億元,全國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人數(shù)已超過1億人,當前實繳人數(shù)6245萬人。
但隨著近年來在歸集、支取、管理、貸款等方面存在問題的逐漸曝光,住房公積金面臨著四大質(zhì)疑:
首先,推行住房公積金的原因是當年住房嚴重短缺和工資中住房消費含量過少,現(xiàn)在這兩個問題已經(jīng)基本解決,而且公積金又老出問題,因而有人認為應該取消住房公積金,并把它理入職工的工資。
其次,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十多年來,廣大中低收入者的“購房難”并未明顯緩解,表明這項制度的作用并不突出。
第三,住房公積金的繳存率是否越高越好?有的效益高的企業(yè)把繳存率提高到30%,是否合適?
第四,住房社會保障的原則是高收入者不補貼,中低收入者較少補貼,最低收入者較多補貼。而住房公積金卻是工資越高,“同補”越多,是否妥當?
尚處于“初級階段”
在我國這些年推行的各項住房制度中,住房公積金的成績相當突出:
其一,參加繳存住房公積金的人數(shù)至今已達1億,相當于我國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其二,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以來,全國約有3000萬職工(按人數(shù)算占城市人口的8%,惠及的戶數(shù)估計要占城市住戶的15%~20%)通過提取住房公積金和住房公積金貸款,改善了居住條件;同時,累計提供廉租住房制度建設(shè)補充資金36億元。
其三,存在著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存在著“兩個提高”潛力,一是隨著職工工資的提高而提高,二是隨著住房公積金繳存率的提高而提高。
其四,住房公積金增值部分主要用于廉租屋,也是一條用之于民的重要措施。
此外,推行住房公積金的資金,主要來自個人儲蓄和單位撥付。只有由政府開支的公務員和少數(shù)事業(yè)單位人員由政府撥付,政府撥付的住房公積金還能產(chǎn)生鞏固公務員(含少數(shù)事業(yè)單位人員)隊伍的作用。
相反,理入工資并不是好辦法。目前廣大中低收入者還處于收入相對過低的境地,把只占5%或稍高一些的住房公積金理入工資,其絕對數(shù)也會相當?shù)?。?jīng)過一段時間,這些錢就會被物價上漲所抵消。而住房公積金存在著“兩個提高”潛力,至于住房公積金管理發(fā)生了一些挪用、腐敗、詐騙等案件,要靠加強監(jiān)管解決,而不能出了問題就取消它。
至于工資越高“同補”越多的問題,當時是出于便于操作角度出臺的,今后可以通過反復研討和論證加以完善。
這些年,國家因人民收入提高而逐步取消了對衣、食、行的補貼,人民也有能力承受。而對于住房,雖然國家采取了許多社會保障措施,廣大中低收入者仍然存在“購房難”的問題,因而尚處于“初級”階段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其作用還遠未發(fā)揮,目前應做的是促其繼續(xù)健康發(fā)展,而不是令促其“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