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窄性心包炎的實驗室檢查

字號:

1.化驗
    檢查可有輕度貧血。病程較長者因肝淤血常有肝功能損害,血漿蛋白尤其是白蛋白生成減少。腹水和胸水常為漏出液。
    2.心電圖
    QRS波低電壓、T波平坦或倒置,兩者同時存在是診斷縮窄性心包炎的強力佐證。心電圖的改變常可提示心肌受累的范圍和程度。50%左右的P波增寬有切跡,少于半數(shù)患者有心房顫動,而房室傳導阻滯及室內(nèi)束支阻滯較少見。有廣泛心包鈣化時可見寬的Q波。約5%患者由于心包疤痕累及右室流出道致右室肥厚伴電軸右偏。
    3.X線
    心包鈣化是曾患過急性心包炎最可靠的X線征象,在大多數(shù)縮窄性心包炎患者中均可見到,常呈不完整的環(huán)狀。心影大小多正常,部分患者輕度增大可能與心包積液或心包增厚有關,部分患者心影呈三角形或球形,心影變直或形成異常心弓,如主動脈結縮小或隱蔽不見,左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動脈圓錐增大,上腔靜脈擴張等。X線透視見心臟搏動減弱,以心包最厚處明顯。還可見肺門影增寬、肺水腫、胸膜增厚或有胸水。
    4.超聲心動圖超聲心動圖雖然可見心包增厚,但沒有特異性指標用于診斷縮窄性心包炎。
    M型超聲心動圖可顯示增厚的心包組成兩條平行線,臟層和壁層心包之間至少有l(wèi)mm的清楚間隙,還可見舒張早期心房收縮過程中室間隔突然向后移動,與心包叩擊音恰好重迭。二維超聲心動圖可顯示增厚的心包、室間隔在吸氣時膨人左室、突出的舒張早期充盈以及肝靜脈和下腔靜脈擴張等。
    5.CT與MRI檢查
    CT檢查對心包增厚具有相當高的特異性和分辨率,可評估心包的形狀及心臟大血管的形態(tài),如腔靜脈擴張、左室后壁纖維化及肥厚等,是對可疑的縮窄性心包炎有價值的檢測手段。MRI可清楚顯示縮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改變即心包增厚,能準確測量其厚度,判斷其累及范圍;并能顯示心臟舒張功能受限所引起的心臟大血管形態(tài)及內(nèi)徑的異常改變,如右室流出道狹窄及肝靜脈、下腔靜脈擴張等。
    6.心導管檢查
    縮窄性心包炎患者,可通過左右心導管同時記錄左、右心的壓力曲線。右心房壓力曲線呈M或W波形,由增高并幾乎相等的a波、V波和加深的Y波及正常X波形成;右心室壓力曲線呈現(xiàn)舒張早期下陷和舒張后期的高原波即開方根號樣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