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高考作文語言關

字號:

談到作文語言,不少高考考生將其視之為難以逾越的“高峰”,常發(fā)“奈何”之嘆而生“難為”之感。不少作文指導之類的文章書籍也用“語言這個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來嚇??忌?。長此以往,愈來愈多的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語言水平的“難為”心結,其中不少人進而將心理上的“難為”轉變?yōu)樾袆由系摹安粸椤?。因此,近幾年來,在高考評卷場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癟三、味之如嚼蠟的語言表達。
    一、描摹詩情畫意,叩動評卷老師的心靈
    1.使語言具有畫面感。
    語言具有畫面感,是優(yōu)秀記敘文的第一特征?!澳υ懼?,詩中有畫”,才使得其詩在唐代詩歌的百花園里搖曳著獨特的風采。我們寫作記敘文,若能夠用文字“刻畫”出一種畫面,再現一個場景,使“文中有畫”,使讀者身臨其境,那么我們的作文就可以在幾十萬考生中脫穎而出。請看2008年江蘇高考作文答卷《好奇心》中的一段文字:
    相隔不過幾米,奶奶每過幾分鐘,便會放下活兒,“老頭子!”奶奶這么叫。
    爺爺不應,奶奶便急,邁著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爺爺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笑嗔:“這個死老頭子,人家喊了也不睬?!?BR>    這樣的事天天發(fā)生。
    這是一段描寫爺爺奶奶之間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這段文字表現爺爺奶奶歷經人生風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牽掛、溫情與愛:人在眼前,也要時刻知曉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這種心靈深處時刻牽掛的愛,通過幾分鐘便放下活兒“叫”,得不到回應時的“急”,以及緊接碎碎步子的“邁”,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動作,形象鮮明地刻畫出來,展現出一幅人世間最美麗的“愛”之風景畫。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這段文字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語言質樸,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優(yōu)勢是作者觀察并體驗到爺爺奶奶生活中天天發(fā)生的最能體現深摯情愛的場景,將其典型的語言和形態(tài)“再現”出來,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畫面感,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仔細想想,我們要做到這一點是否就難于上青天呢?
    2.使語言具有流動感。
    語言的流動感,就是用詞要穩(wěn),句式要活。就是說,詞語使用準確生動,句子形式流暢自由。讀了有流動感的句子,常常使人有如咬一口貢梨一樣清心爽口而又香甜四溢。請看下面的文段:
    對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會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體驗。
    清晨的時候,當你穿梭在綢般霧氣里的時候,這好奇心便開始了。露水潤著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輕微的聲響,是什么在萌動?泡桐花紫色的蕊無聲地落下來,綿軟得仿佛一捏就會碎,輕柔得一吹便飛散,是怎樣的嬌羞躲在了里面?搖櫓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霧,又無聲地消失于耳側,是誰在哼唱?待到薄霧消散,這一切又似乎從夢境中抽離,它們又到哪兒去了呢?
    你只能懷著好奇心繼續(xù)走。
    這是2008年江蘇高考某考生題為《好奇心》作文中開頭部分的文字。它描繪出一派清雅美麗而古韻悠然的城市景致。在這段文句里,考生刻畫細節(jié)頗見功力。不論是動詞“穿梭”“潤”“踩”“躲”“穿透”“萌動”,還是修飾語“綢”“輕微”“紫色”“綿軟”“輕柔”,等等,都運用得十分準確生動,也就是說用詞十分“穩(wěn)當”,你看,“露水”“潤”著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聲響像什么在“萌動”,泡桐花“綿軟”得仿佛一“捏”就會“碎”,泡桐花“嬌羞”地“躲”在里面等,一連串的動詞十分準確而富有想象地刻畫出一幅晨景圖;這段文字的句式也豐富多彩。有設問句,有比喻句,有擬人、排比句,有對稱句,有陳述句,整飭而又富有變化,似行云,如流水,給人以美的享受。
    3.使語言具有含蓄性。
    表達含蓄雋永,耐人尋味,是記敘文語言上品的標志。含蓄性語言的標志,常常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啟人思考的畫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載著深長的意蘊。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筆、言已盡而意無窮等方式表達廣博深長的內涵。請看2007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題為《詩意地生活》作文的一個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