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21.魯迅的《燈下漫筆》分為一、二兩個部分,這兩部分內(nèi)容的不同體現(xiàn)有( )
A.第一部分著眼于中國民族心理,第二部分著眼于中國民族文化
B.第一部分著眼于中國歷史,第二部分著眼于中國現(xiàn)狀
C.第一部分剖析“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第二部分剖析“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D.第一部分揭示中國歷史的實質(zhì),第二部分揭示中國固有文明的實質(zhì)
E.第一部分號召青年砸碎舊世界,第二部分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新世界
22.在《選擇與安排》中,被作者用來論證寫文章要“突出主旨”的比喻有( )
A.善將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
B.用兵致勝的要訣在占領(lǐng)要塞,擊破主力
C.常山蛇陣的特點是:擊首則尾應(yīng),擊尾則首應(yīng),擊腹則首尾俱應(yīng)
D.杜甫詩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E.《論語》名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23.郁達(dá)夫在《故都的秋》中所繪聲繪色描述的北國之秋的景物有( )
A.荔枝灣的殘荷 B.槐樹的落蕊
C.秋蟬的殘聲 D.普陀山的涼霧
E.馴鴿的飛聲
24.《詩經(jīng)》在形式和表現(xiàn)方法上的特點有( )
A.以四言為主 B.多用比興
C.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 D.平仄協(xié)調(diào)
E.常用重章疊句
25.下列問句中,屬于反詰修辭格的有( )
A.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 B.茍無歲,何以有民?
C.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 D.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E.此二士弗業(yè),一女不朝,保以王齊國、子萬民乎?四、名詞解釋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誓天斷發(fā):
27.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
卻賓客:
28.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zé)o可逃避者。
要之:
29.前鋒與后備,尤須有條不紊。
紊:
30.今乃一得當(dāng)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于。
當(dāng):
31.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木包兮鳴鼓。
援:
3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次第:
33.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落寞:
34.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
口實:
35.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與:
四、簡析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李大釗《“今”》中的一段文字:
吾人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瀾聲響,都向永遠(yuǎn)流動傳播,不能消滅。屈原的《離騷》,永遠(yuǎn)使人人感泣。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呼應(yīng)于永遠(yuǎn)的時間與空間。一時代的變動,絕不消失,仍遺留于次一時代,這樣傳演,至于無窮,在世界中有一貫相連的永遠(yuǎn)性。
請回答:A.這段議論的論點是什么?
B.這個論點是怎樣與全文的中心論點聯(lián)系的?
C.這段議論分三個層次。請回答:各層次分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7.閱讀《文與可畫員筜谷偃竹記》中的一段文字: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骷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
請回答:A.這里闡發(fā)了哪兩方面的文藝創(chuàng)作思想?
B.“心識其所以然”與“不能然”分別是什么意識?
C.“不學(xué)之過”的“學(xué)”主要指什么?
38.閱讀《風(fēng)波》中的一段文字:
“‘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這回保駕的是張大帥,張大帥就是燕人張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予,就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誰能抵擋他,”他兩手同時捏起空拳,仿佛握著無形的蛇予模樣,向八一嫂搶進(jìn)幾步道,“你能抵擋他么!”
請回答:A.這段話是誰說的?“張大帥”指的是誰?
B.這里運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
C.這里的說話人有何性格特征?
39.閱讀《論語·季氏篇》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BR> 請回答:A.孔子認(rèn)為人的“樂”(喜好)可分為哪兩大類?
B.這段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C.這段議論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和修辭手法?
40.臧克家《有的人——紀(jì)念魯迅有感》一詩中,有如下四句: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dāng)牛馬。
請回答:A.這四句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愛憎感情?
B.作者主要通過什么表現(xiàn)方法使這種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
C.這四句詩的詩意中所隱含的魯迅的兩句詩是什么?
五、作文(30分)
41.以《難忘的印象》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除不得寫成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
21.魯迅的《燈下漫筆》分為一、二兩個部分,這兩部分內(nèi)容的不同體現(xiàn)有( )
A.第一部分著眼于中國民族心理,第二部分著眼于中國民族文化
B.第一部分著眼于中國歷史,第二部分著眼于中國現(xiàn)狀
C.第一部分剖析“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第二部分剖析“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D.第一部分揭示中國歷史的實質(zhì),第二部分揭示中國固有文明的實質(zhì)
E.第一部分號召青年砸碎舊世界,第二部分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新世界
22.在《選擇與安排》中,被作者用來論證寫文章要“突出主旨”的比喻有( )
A.善將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
B.用兵致勝的要訣在占領(lǐng)要塞,擊破主力
C.常山蛇陣的特點是:擊首則尾應(yīng),擊尾則首應(yīng),擊腹則首尾俱應(yīng)
D.杜甫詩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E.《論語》名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23.郁達(dá)夫在《故都的秋》中所繪聲繪色描述的北國之秋的景物有( )
A.荔枝灣的殘荷 B.槐樹的落蕊
C.秋蟬的殘聲 D.普陀山的涼霧
E.馴鴿的飛聲
24.《詩經(jīng)》在形式和表現(xiàn)方法上的特點有( )
A.以四言為主 B.多用比興
C.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 D.平仄協(xié)調(diào)
E.常用重章疊句
25.下列問句中,屬于反詰修辭格的有( )
A.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 B.茍無歲,何以有民?
C.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 D.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E.此二士弗業(yè),一女不朝,保以王齊國、子萬民乎?四、名詞解釋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誓天斷發(fā):
27.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
卻賓客:
28.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zé)o可逃避者。
要之:
29.前鋒與后備,尤須有條不紊。
紊:
30.今乃一得當(dāng)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于。
當(dāng):
31.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木包兮鳴鼓。
援:
3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次第:
33.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落寞:
34.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
口實:
35.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與:
四、簡析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李大釗《“今”》中的一段文字:
吾人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瀾聲響,都向永遠(yuǎn)流動傳播,不能消滅。屈原的《離騷》,永遠(yuǎn)使人人感泣。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呼應(yīng)于永遠(yuǎn)的時間與空間。一時代的變動,絕不消失,仍遺留于次一時代,這樣傳演,至于無窮,在世界中有一貫相連的永遠(yuǎn)性。
請回答:A.這段議論的論點是什么?
B.這個論點是怎樣與全文的中心論點聯(lián)系的?
C.這段議論分三個層次。請回答:各層次分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7.閱讀《文與可畫員筜谷偃竹記》中的一段文字: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骷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yīng),不學(xué)之過也。
請回答:A.這里闡發(fā)了哪兩方面的文藝創(chuàng)作思想?
B.“心識其所以然”與“不能然”分別是什么意識?
C.“不學(xué)之過”的“學(xué)”主要指什么?
38.閱讀《風(fēng)波》中的一段文字:
“‘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這回保駕的是張大帥,張大帥就是燕人張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予,就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誰能抵擋他,”他兩手同時捏起空拳,仿佛握著無形的蛇予模樣,向八一嫂搶進(jìn)幾步道,“你能抵擋他么!”
請回答:A.這段話是誰說的?“張大帥”指的是誰?
B.這里運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
C.這里的說話人有何性格特征?
39.閱讀《論語·季氏篇》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BR> 請回答:A.孔子認(rèn)為人的“樂”(喜好)可分為哪兩大類?
B.這段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C.這段議論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和修辭手法?
40.臧克家《有的人——紀(jì)念魯迅有感》一詩中,有如下四句: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dāng)牛馬。
請回答:A.這四句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愛憎感情?
B.作者主要通過什么表現(xiàn)方法使這種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
C.這四句詩的詩意中所隱含的魯迅的兩句詩是什么?
五、作文(30分)
41.以《難忘的印象》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除不得寫成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