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全國統(tǒng)一招生考試仿真試卷四2

字號: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題。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三年二月,太后萬壽,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圣祖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滴跏荒?,幸赤城湯泉,經(jīng)長安嶺,上下馬扶輦,至坦道始上馬以從。還度嶺,正大雨,仍下馬扶輦。太后命騎從,上不可,下嶺乃乘馬傍輦行。吳三桂亂作,頻年用兵,太后念從征將士勞苦,發(fā)宮中金帛加犒;聞各省有偏災(zāi),輒發(fā)帑賑恤。布爾尼叛,師北征,太后以慈寧宮庶妃有母年九十余居察哈爾,告上誡師行毋擄掠。國初故事:后妃,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皆令命婦更番入侍。至太后,始命罷之。宮中守祖宗制,不蓄漢女。太后不預(yù)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嘗勉上曰:“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用人行政,務(wù)敬以承天,虛公裁決?!庇肿鲿哉],曰: “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yǎng)撫育,莫不引領(lǐng)。必深思得眾得國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綿歷數(shù)于無疆,惟休。汝尚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遺緒,俾予亦無疚于厥心!”
    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聞太后不豫,即馳還京師。太后疾良已。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復(fù)作,上晝夜在視。十二月,步禱天壇,請減算以益太后。讀祝,上泣,陪祀諸王大臣皆泣。太后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dāng)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奔核缺溃昶呤?。上哀慟,欲于宮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屢疏請遵遺誥,以日易月,始從之。 (《清史稿·孝莊文皇后傳》節(jié)選)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A.
    ②請減算以益太后
    ①下嶺乃乘馬傍輦行
     B.
    ②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而未見羊也
    ①古稱為君難
     C.
    ②不可為我輕動
    ①當(dāng)于孝陵近地安厝
     D.
    ②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解析:A.“以”:表目的的連詞,可譯為“來”。B.“乃”:①才;②是。C.“為”:①做;②為了。D.“于”:①在;②比。
    答案:A
    9.康熙曾滿懷激情地頌揚他的祖母說:“設(shè)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暗指清廷所獲的成就)?!毕铝芯渥臃謩e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孝莊文皇后對兩代皇帝的幫助的一組是
    ①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②念從征將士勞苦,發(fā)宮中金帛加犒 ③告上誡師行毋擄掠 ④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⑤嘗勉上 ⑥上哀慟,欲于宮中持服二十七月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排除①⑥。
    答案:C
    10.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孝莊文皇后是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孝端皇后的侄女,清世祖順治即位后,被尊為皇太后。順治帝曾親自作詩三十首為太后祝壽。
    B.康熙即位,孝莊文皇后被尊為太皇太后。康熙非常恭敬地侍奉她,官員的升降都要向她報告,在她病重時還祈禱上天以減少自己的壽命換取祖母的健康。
    C.孝莊文皇后體恤下情,拿出宮中的財物犒賞將士、賑濟災(zāi)民,廢除了命婦輪番入侍的制度,不蓄養(yǎng)漢族女子,還多次訓(xùn)誡康熙勤于政務(wù),但她并不干預(yù)政事。
    D.孝莊文皇后去世后,康熙皇帝異常悲痛,提出要為祖母服喪二十七個月,但經(jīng)過王公大臣們不斷勸說才將月改成日,服喪二十七日。
    解析:C.應(yīng)是拿出府庫里的錢來“賑濟災(zāi)民”。
    答案:C
    附參考譯文:孝莊文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是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孝端皇后的侄女。天命十年二月,與太宗成婚。崇德元年,她被封為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生下世祖。世祖即位,又被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三年二月,太后生辰時,世祖親自作詩三十首以示祝賀。
    圣祖即位,太后又被尊為太皇太后??滴跏荒?,太后巡游赤城湯泉,行經(jīng)長安嶺時,圣祖下馬扶輦車而行,待至平坦大道方上馬相隨。返回時,行至嶺上,天下起大雨,圣祖仍下馬扶輦車。太后命其騎馬相從,圣祖不答應(yīng)。直至下嶺后,圣祖才乘馬依傍輦車而行。吳三桂叛亂發(fā)生之后,清廷連年派兵征戰(zhàn),太后深念從征將士勞苦,拿出宮中金帛加以犒賞;又聽說各省發(fā)生自然災(zāi)害,就又發(fā)帑金予以賑恤。布爾尼發(fā)動叛亂,清軍北征,太后又因慈寧宮庶妃有九十余歲的老母正居住在察哈爾,要圣祖告誡軍隊所至之處不得擄掠。清初規(guī)定:后妃及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均派命婦輪流入宮侍奉。至太后開始廢除了這一規(guī)定。宮中遵守祖宗定制,不蓄養(yǎng)漢族女子。太后向來不干預(yù)政務(wù),朝廷凡有官吏升降之事,圣祖都在稟告太后以后才執(zhí)行。太后曾經(jīng)勉勵圣祖說:“祖宗以騎射開創(chuàng)基業(yè),武備不可荒廢;用人行政,務(wù)必敬承天命,秉公裁決?!庇肿鲿鴦裾]說:“自古以國君為難做,老百姓眾多,天子以一人對他們實行統(tǒng)治,生養(yǎng)撫育,均為關(guān)注之事。你一定要深思得國得眾的道理,要使四海之內(nèi)達到安康,統(tǒng)治大業(yè)萬世不衰,只有休養(yǎng)生息。你要注重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用威儀,出語謹慎,夙夜勤于政事,以便繼承祖宗遺訓(xùn),這樣我心也不感到有愧于祖宗了。”
    二十四年夏,圣祖出塞避暑,駐博洛和屯,聽說太后身體不適,即刻馳還京師。此時太后已康復(fù)。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的病又發(fā)作,圣祖晝夜在病床邊侍奉。十二月,圣祖徒步去天壇為太后祈福,向上天請求減掉自己的壽數(shù),以延長太后的生命。閱讀祝文時,圣祖十分悲痛,陪祀的諸王大臣也都個個流淚。太后彌留之際,對圣祖說:“太宗安葬已久,不可為我輕動。何況我心惦戀你們父子,你要在孝陵附近為我擇地安葬,我心就不會有怨氣。”己巳,太后死,享年七十五歲。圣祖很是哀痛,要在宮中服喪二十七個月,后經(jīng)諸王大臣屢次疏請遵守遺命,才答應(yīng)以一日折算一月,為太后服喪二十七日。
    第Ⅱ卷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還度嶺,正大雨,仍下馬扶輦。(2分)
    (2)太后以慈寧宮庶妃有母年九十余居察哈爾,告上誡師行毋擄掠。(4分)
    (3)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yǎng)撫育,莫不引領(lǐng)。(4分)
    答案:(1)返回時,行至嶺上,天下起大雨,圣祖仍下馬扶輦車。(“度”1分,全句1分。) (2)太后又因慈寧宮庶妃有九十余歲的老母正居住在察哈爾,要圣祖告誡軍隊所至之處不得擄掠。(“以”1分,定語后置1分,全句2分。)(3)自古以國君為難做,老百姓眾多,天子以一人對他們實行統(tǒng)治,生養(yǎng)撫育,均為關(guān)注之事。(“難”1分,“引領(lǐng)”1分,全句2分。)
    12.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每小題4分)
    蝶戀花
    晏 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1)詞的上片選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離別相思之苦?試簡析。
    (2)鑒賞“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中“獨”與“盡”的妙處。
    答案:(1)選用了“菊”“蘭”“燕子”“明月”等意象?!皺懢粘顭熖m泣露”,用擬人的手法移情于物,寫詞人內(nèi)心的愁苦。“燕子雙飛”“明月不諳離恨苦”,反襯詞人難于言說的孤獨寂寞之感。(2)一個“獨”字,寫出了思念遠人又無以排遣的孤獨與無奈。一個“盡”字,活現(xiàn)了登樓遠眺尋覓盼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與下文“山長水闊知何處”相呼應(yīng),表達望眼欲穿的思念之苦。
    13.完成下面的文學(xué)常識填空。(5分)
    在中外文學(xué)有許多描寫愛情婚姻悲劇的作品,例如英國有戲劇家__________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文學(xué)有被稱為“樂府雙璧”’之一的__________。后者描述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作品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答案:莎士比亞 《孔雀東南飛》 劉蘭芝 焦仲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