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標5

字號:

(三)地形條件
    地形是指地面起伏的形狀,它主要影響城市的選址、空間形態(tài),對道路交通、景觀等也有影響
    山地、丘陵地區(qū),為了克服地形分割的不利影響,城市布局多采取組團式,隨地形的變化分成若干個片區(qū),在空間上不連成一體,但每個組團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和獨立性,基本的生產、生活在組團內解決。
    其中鐵路站場和機場用地要求,其次是工業(yè)用地。居住用地受坡度的限制相對較小,坡度可為10%。
    (四)氣候條件
    氣候是一定地區(qū)里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象情
    況。
    1.氣溫
    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通常用離地面1.5m高的位置上測得的空氣溫度來代表。人感到舒適的氣溫范圍一般為18-20C。2.日照
    照時數是衡量日照效果的最常用指標,一般是指太陽直射光線照射到建筑物外墻面或室內的時間。冬季要求日照時數越長越好,夏季則越短越好。中國大部分地區(qū)處于中緯度地區(qū),南和偏南(東南和西南)是陽光最充分的朝向,因此,建筑物布置以南和
    偏南向為宜。
    3.風象
    風是地面大氣的水平移動,包括風向和風速兩個方面。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表示風向最基本的一個指標是風向頻率(簡稱風頻),它是分8個或16個方位,以一定時期(年、季、月)內某一風向發(fā)生的次數占該時期各風向的總次數的百分比。風速是指空氣流動的速度,以米/秒(m/s)計
    在城市規(guī)劃中,為了合理布置工業(yè)和居住用地,限度減輕害工業(yè)對居住區(qū)的污染,通常根據某地多年的風象資料,將全年的風向頻率和平均風速繪制成風玫瑰圖。
    4.降水與濕度
    降水是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氣候現象的總稱。濕度的大小與降水的多少有密切關系,相對濕度又隨地區(qū)或季節(jié)的不同而異。城市市區(qū)一般因有大量建筑物、構筑物覆蓋,相對濕度比城市郊區(qū)要小。濕度的大小還與居住環(huán)境是否舒適有關,同時對某些工業(yè)生產工藝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