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職稱英語考試綜合類模擬試題(1)答案2

字號:

二、綜合題。
    1.「正確答案」 1-7 ACBABAC
    「答案解析」 解題技巧說明:
    在解答閱讀判斷題,閱讀理解題,以及完成句子題時都可以考慮采用“核心詞/特征詞定位”的方法?!昂诵脑~”是指在出現(xiàn)在要求考生做出判斷的句子中的主句和從句中的主語和謂語部分的詞語/結構(如果有賓語也可考慮賓語部分的詞語/結構)。選取這些詞語/結構的時候要考慮是否這些將被選擇作為答案線索的詞語和結構是標志“新信息”的內(nèi)容,如果是,則可以選??;否者就考慮句子中其他結構中標志“新信息”的詞語/結構。(注:“新信息”是在前面問題的內(nèi)容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信息)如:
    問題前句:
    1. Compared with adult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children learn their native language with ease.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新信息:
    2. Adults knowledge and mental powers hinder their complete mastery of a foreign language.
    新信息在選取直接作為線索詞/結構的內(nèi)容時還要注意“標志原則”,比如在選定的“新信息內(nèi)容”中“Adults knowledge and mental powers(成年人的知識和智力水平)”由于該結構詞義的特點是很可能在文章中直接出現(xiàn)的結構,所以考慮采用“Adults knowledge and mental powers”作為直接答案線索。
    “特征詞” 指在出現(xiàn)要求考生做出判斷的句子中表示“時間,人名,地名, 組織機構名”等,如果在文章中出現(xiàn)往往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詞語/結構,因為這些結構總是以特殊的形式出現(xiàn)在文章中:“時間”— 往往是以阿拉伯數(shù)字的形式出現(xiàn):“人名,地名, 組織機構名”— 往往是以單詞的首字母大寫的形式出現(xiàn)。另外,要求考生做出判斷的句子中出現(xiàn)的修飾詞,限制詞(往往形容詞/副詞)可以直接考慮作為答案線索。在利用選出的詞語/結構作為答案線索時要注意在文章出現(xiàn)的與這些詞/結構含義相近的詞語/結構。
    答案解析
    1. A.問題句說:“與學習外語的成年人相比,兒童學習母語很容易?!痹搯栴}是明顯考察對事實的判斷。利用答案線索詞:adult 和 children.于是我們很快在第1段的段首句中發(fā)現(xiàn)children, 而在隨后的一句中發(fā)現(xiàn)adult.研究這兩段的語義:前一句說“為什么孩子學習他們的母語學得這么好?”,后一句接著說“當我們把孩子和學習外語的成年人比較時,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有趣的事實?!?,依據(jù)這兩句判斷該問題句實際上是對原文中這兩個句子的總結說明。有時有的問題是考察考生的語言總結能力。
    2. C.問題句說:“成年人的知識和智力阻礙了他們對外語的掌握?!痹搯栴}也是明顯考察對事實的判斷。利用答案線索詞:mental powers.于是我們很快在第1段的第3句中發(fā)現(xiàn)mental powers,發(fā)現(xiàn)該句說:“智力充分發(fā)展的成年人,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對外語的掌握是錯誤的和不準確的?!倍摼涞南乱痪湟龅氖浅赡耆撕蛢和趯W習語言方面不同的理由(第2段的段首句),但原文中并沒提到“成年人掌握外語的能力較差的原因”,所以判斷該問題句“沒提到”。
    3. B.問題句說:“兒童母語學得好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環(huán)境。”該問題是也是明顯考察對事實的判斷。但很容易察覺該問題句的說法太絕對,所以判斷答案為“錯誤”。其實這道題的答案相關句我們在前一道題中已經(jīng)涉及到了。文章第2段的段首句給出了由兩個partly引出的兩個理由,不是“的一個理由”,所以判斷問題句“錯誤”。
    4. A.問題句說:“早年大量的聽力練習是兒童成功學習母語的一個原因?!崩么鸢妇€索詞:the first years of life.于是我們很快在第2段的第2句中發(fā)現(xiàn)相關句。該句說“早年學習母語的時間是有益的?!苯酉聛淼囊痪渫怀龅卣f明了兒童期聽力練習的形式。所以判斷該問題句的說法“正確”。
    5. B.問題句說:“兒童學習母語的優(yōu)勢是可以常年上私人輔導課?!苯柚WR判斷該句的說法不正確。利用答案線索詞:all the year round,我們很快在第3段的第1句中發(fā)現(xiàn)直接相關句。比較原句和問題句的結構,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在于“as it were”的結構。當心:部分結構的差異往往是設置了陷阱。 實際上,as it were的含義是“仿佛是”。所以原文說“仿佛是”,而問題句說“是”,所以判斷問題句“不正確”。
    6. A.問題句說:“手勢和面部表情可能會對兒童掌握母語有幫助?!崩么鸢妇€索詞: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我們很快在第3段的第2句中發(fā)現(xiàn)直接相關句。該句說“兒童學習母語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可以接觸各種情景的母語,而且母語中還伴隨了正確的手勢和面部表情?!笨梢娕c原句的說法和問題句一致,所以判斷問題句“正確”。
    7. C.問題句說:“就語言教學而言,教師與學生的親密關系比學生接受的專門培訓更重要?!崩么鸢妇€索詞:teachers.文章的后一段提到了“教師”,但只是說“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親密的”,而問題句的說法并不與原文矛盾,所以判斷該問題句“沒提到”。
    2.「正確答案」 1-4 ACFD
    5-8 FAEC
    「答案解析」 概括大意題解題思路:
    1. 如果段首句和或段尾句是觀點句,可借助段首句和或段尾句的句意判斷答案;
    2. 借助段落中反復出現(xiàn)的核心詞/核心結構判斷答案;
    3. 如果段落中有舉例的內(nèi)容,可參考舉例內(nèi)容判斷答案;
    4. 注意段落中出現(xiàn)的觀點句(觀點句中有時出現(xiàn)這樣的一些結構: to sum up (adv.總之, 總而言之); in a word (adv.總之), in conclusion (adv.后, 總之)等或內(nèi)容上提到“……研究發(fā)現(xiàn)……”, “.某某研究者發(fā)現(xiàn)……”),轉折句(往往句子中出現(xiàn)“but, however, although, though, nevertheless”等詞),因為這些句子可能就是段落的中心句,可參考這些句子句意判斷答案。
    答案解析:
    1. A 本段講的是有關華爾街的情況,華爾街是美國的金融中心。
    2. C 這一段介紹了紐約的交通設施,如地鐵、公共汽車和出租車,以及乘坐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3. F 第五段集中介紹了中央公園。
    4. D 這一段不長,簡單地介紹了紐約的第五大街,這是富人的購物天堂。
    5. F 原句在語法上已經(jīng)完整,填入的部分是有關價格的,當時荷蘭人買下曼哈頓的價錢在今天看來僅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數(shù)。表示價格用介詞for, 這里for的后面跟的是what引導的名詞性從句。
    6. A 這里填入的是和動詞go并列的成分,在所給的六個選項中符合條件的只有A和D ,但從意義上看應該填入的是A.
    7. E place提示了后面很有可能是一個用where引導的定語從句,在六個選項中有兩個用where開始的從句,但B的意義顯然不符,故應該選E.
    8. C 句中的more attractive提示了后面很可能有用than引導的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