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專升本大學語文復習筆記二1

字號:

六、課文知識要點
    1.*《季氏將伐顓臾》
    本文選自《論語。季氏》。《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
    說明孔子反對季康子攻伐顓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體現(xiàn)的孔子關(guān)于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了解本文的駁論性質(zhì),掌握本文以對話方式展開批駁、破中有立的議論方式。
    識別本文所用的歷史材料、現(xiàn)實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種論據(jù),理解本文運用論據(jù)的多樣性。
    理解文中重點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的雙重比喻作用及其含義。
    理解本文的反詰句,說明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1)求,無乃爾是過與?
    (2)何以伐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3)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無乃爾是過與?
    (5)是誰之過與?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2.*《寡人之于國也》
    本文選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稱孔孟,同屬儒家學派。
    掌握本文中心:圍繞為何"民不加多"與如何使"民加多"的問題展開論述,著重表現(xiàn)盈軻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違農(nóng)時"至"王道之始也"和"五畝之宅"至"未之有也"這兩段文章所采用的連鎖推理句式:以前幾句得出的結(jié)論為前提,推出新的結(jié)論;再以新的結(jié)論為前提,推出更新的結(jié)論。這種說理方式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承接緊密,氣勢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強文章氣勢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比喻的含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2)鄰國之民不加少。
    (3)棄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勝食也。
    (5)斧斤以時入山林。
    (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7)謹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義。
    (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俄莩而不知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