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II卷5至12頁。共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36分)
注意事項:
1. 答第I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用2B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 考試結(jié)束,將答題卡交回,本試卷不上交。
一. (18分,每小題3分)
1. 下面劃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 中肯( ) 胼手胝足( ) 燜飯( ) *( )
B. 勁敵( ) 心廣體胖( ) 殉情( ) 湯匙( )
C. 斐然( ) 相形見絀( ) 牽掣( ) 喪鐘( )
D. 角色( ) 果實累累( ) 腦髓( ) 祈褥( )
2.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綿垣 依馬可待 飲鳩止渴 針貶時弊
B. 通牒 矯揉造作 宵衣肝食 奴顏卑膝
C. 璀璨 越俎代皰 虛與委蛇 未雨綢繆
D. 累贅 聲名雀起 殺一敬百 隕身不恤
3.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1)經(jīng)濟(jì)政策要按照人的全面發(fā)展來調(diào)整,要用稅收的杠桿增進(jìn)不同利益團(tuán)體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xué)習(xí)的社會,大學(xué)畢業(yè)生走上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學(xué)習(xí)的______________,為了適應(yīng)時代的需求,每個人必須不斷學(xué)習(xí)。
(3)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認(rèn)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徑。嚴(yán)重_______________了世界和平。
(4)針對這個反腐倡廉的報告內(nèi)容,紀(jì)檢書記說,魯迅先生那副的對聯(lián),請允許我大膽地_________________一下,叫“舒眉傲對貪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BR> A. 和諧 中止 妨礙 篡改
B. 和睦 終止 妨害 竄改
C. 和睦 中止 妨害 篡改
D. 和諧 終止 妨礙 竄改
4. 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 他們最初創(chuàng)業(yè)時手無寸鐵,窮得叮當(dāng)響,經(jīng)過兩年的奮斗,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走出了困境。
B. 最近,長江流域水災(zāi)嚴(yán)重,小陳又將奔赴災(zāi)區(qū)采訪,臨行前他有個不情之請,求我?guī)兔φ疹櫵〉哪赀~的母親。
C. 清明時節(jié),我們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風(fēng)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機(jī)。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風(fēng)的感覺。
D. 罪犯混雜在游客中,干警們投鼠忌器,一時無法實施抓捕。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意義明確的一句是( )
A. 發(fā)展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展高科技產(chǎn)業(yè),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謀求發(fā)展的普遍做法。
B. 我們新聞出版部門更有責(zé)任做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增強(qiáng)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C. 建設(shè)部擬定了“九五”期間,我國將建成住宅12億平方米,屆時全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將達(dá)9平方米。
D. 分析和綜合不是相互孤立、截然分開的:分析要以對事物的整體認(rèn)識為前提,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事物整體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認(rèn)識。
6. 下列各句適合填入文中橫線上的一項是( )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翩歸來,不久,布谷鳥出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啊子漸漸變黃,北雁南飛,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
A. 炎熱的夏季接著來了,植物在這里孕育果實。
B. 終于到了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C. 于是轉(zhuǎn)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D. 炎熱的夏季終于來到了,植物開始孕育果實。
二. (18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題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xué),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眱x曰:“足矣?!?BR>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后負(fù),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dāng)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shù)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dú)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dú)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jìn)。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睆垉x曰:“嗟乎,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史記張儀列傳》節(jié)選)
7.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一項是( )
A. 已而楚相亡璧:丟失
B. 因而數(shù)讓之曰:謙讓
C. 始吾從若飲:你
D. 我顧且盜而城:你的
8. 下列各項劃線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禍焉
B. 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青出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C. 以子之材能/舉以與人
D. 張儀之來也/句讀之不知
9.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
B. 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
C. 因而數(shù)讓之曰
D. 子毋讀書游說
10. 下列各項中劃線字指代正確的一項是( )
A. 安得此辱乎 此,掠笞數(shù)百。
B. 賴子得顯 子,蘇秦。
C. 子為我陰奉之 之,秦王。
D. 今君已用 君,秦王。
11. 下列各項中對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楚相懷疑張儀并拷打他,張儀并沒有懷恨在心,反而提醒他應(yīng)該注意防范秦國進(jìn)攻他的國家。
B. 蘇秦和張儀是老同學(xué),最初蘇秦幫助張儀求得秦國的職位,是為了讓他幫助自己保住“合從”的結(jié)果。
C. 對于蘇秦的幫助,張儀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蘇秦在世的時候不取趙。
D. 張儀為人能屈能伸,明曉形勢,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謙虛的那樣在蘇秦之下。
12. 文中劃線句子的停頓合理的一項是( )
A.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B.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C.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D.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第II卷(共114分)
注意事項:
1. 第II卷共8頁,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直接寫在試題卷上。
2. 答卷前將密封線內(nèi)的項目填寫清楚。
三. (15分)
13. 翻譯上一段文言文中的下列兩句話:(5分)
(1)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獨(dú)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2)題。(6分)
春興(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xì)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詩人,洛陽人。
(1)對這首詩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這首詩是一首七絕,前兩句寫景,觸景生情,后兩句借夢抒情。
B. 詩題為“春興”,通過對“柳”“雨”“花”“風(fēng)”的描寫構(gòu)成了一幅早春圖景。
C. 詩中“殘花落盡見流鶯”,詩人從視覺角度寫,卻使人如聞鶯語,與白居易詩中“鶯語花底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D. 全詩以“春”貫穿始終,構(gòu)思巧妙。
(2)詩的后兩句既寫惜春之情,又有思鄉(xiāng)之意,請分析其寫作特點(d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橫線上填寫所引文章的句子。(4分)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有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蘇軾在《石鐘山記》中也曾發(f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的疑問,這些都體現(xiàn)出這兩位文學(xué)家在游覽探奇過程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I卷(選擇題共36分)
注意事項:
1. 答第I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用2B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 考試結(jié)束,將答題卡交回,本試卷不上交。
一. (18分,每小題3分)
1. 下面劃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 中肯( ) 胼手胝足( ) 燜飯( ) *( )
B. 勁敵( ) 心廣體胖( ) 殉情( ) 湯匙( )
C. 斐然( ) 相形見絀( ) 牽掣( ) 喪鐘( )
D. 角色( ) 果實累累( ) 腦髓( ) 祈褥( )
2.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綿垣 依馬可待 飲鳩止渴 針貶時弊
B. 通牒 矯揉造作 宵衣肝食 奴顏卑膝
C. 璀璨 越俎代皰 虛與委蛇 未雨綢繆
D. 累贅 聲名雀起 殺一敬百 隕身不恤
3.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1)經(jīng)濟(jì)政策要按照人的全面發(fā)展來調(diào)整,要用稅收的杠桿增進(jìn)不同利益團(tuán)體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xué)習(xí)的社會,大學(xué)畢業(yè)生走上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學(xué)習(xí)的______________,為了適應(yīng)時代的需求,每個人必須不斷學(xué)習(xí)。
(3)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認(rèn)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徑。嚴(yán)重_______________了世界和平。
(4)針對這個反腐倡廉的報告內(nèi)容,紀(jì)檢書記說,魯迅先生那副的對聯(lián),請允許我大膽地_________________一下,叫“舒眉傲對貪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BR> A. 和諧 中止 妨礙 篡改
B. 和睦 終止 妨害 竄改
C. 和睦 中止 妨害 篡改
D. 和諧 終止 妨礙 竄改
4. 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 他們最初創(chuàng)業(yè)時手無寸鐵,窮得叮當(dāng)響,經(jīng)過兩年的奮斗,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走出了困境。
B. 最近,長江流域水災(zāi)嚴(yán)重,小陳又將奔赴災(zāi)區(qū)采訪,臨行前他有個不情之請,求我?guī)兔φ疹櫵〉哪赀~的母親。
C. 清明時節(jié),我們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風(fēng)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機(jī)。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風(fēng)的感覺。
D. 罪犯混雜在游客中,干警們投鼠忌器,一時無法實施抓捕。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意義明確的一句是( )
A. 發(fā)展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展高科技產(chǎn)業(yè),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謀求發(fā)展的普遍做法。
B. 我們新聞出版部門更有責(zé)任做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增強(qiáng)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C. 建設(shè)部擬定了“九五”期間,我國將建成住宅12億平方米,屆時全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將達(dá)9平方米。
D. 分析和綜合不是相互孤立、截然分開的:分析要以對事物的整體認(rèn)識為前提,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事物整體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認(rèn)識。
6. 下列各句適合填入文中橫線上的一項是( )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翩歸來,不久,布谷鳥出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啊子漸漸變黃,北雁南飛,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
A. 炎熱的夏季接著來了,植物在這里孕育果實。
B. 終于到了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C. 于是轉(zhuǎn)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D. 炎熱的夏季終于來到了,植物開始孕育果實。
二. (18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題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xué),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眱x曰:“足矣?!?BR>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后負(fù),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dāng)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shù)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dú)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dú)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jìn)。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睆垉x曰:“嗟乎,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史記張儀列傳》節(jié)選)
7.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一項是( )
A. 已而楚相亡璧:丟失
B. 因而數(shù)讓之曰:謙讓
C. 始吾從若飲:你
D. 我顧且盜而城:你的
8. 下列各項劃線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禍焉
B. 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青出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C. 以子之材能/舉以與人
D. 張儀之來也/句讀之不知
9.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
B. 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
C. 因而數(shù)讓之曰
D. 子毋讀書游說
10. 下列各項中劃線字指代正確的一項是( )
A. 安得此辱乎 此,掠笞數(shù)百。
B. 賴子得顯 子,蘇秦。
C. 子為我陰奉之 之,秦王。
D. 今君已用 君,秦王。
11. 下列各項中對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楚相懷疑張儀并拷打他,張儀并沒有懷恨在心,反而提醒他應(yīng)該注意防范秦國進(jìn)攻他的國家。
B. 蘇秦和張儀是老同學(xué),最初蘇秦幫助張儀求得秦國的職位,是為了讓他幫助自己保住“合從”的結(jié)果。
C. 對于蘇秦的幫助,張儀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蘇秦在世的時候不取趙。
D. 張儀為人能屈能伸,明曉形勢,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謙虛的那樣在蘇秦之下。
12. 文中劃線句子的停頓合理的一項是( )
A.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B.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C.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D.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第II卷(共114分)
注意事項:
1. 第II卷共8頁,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直接寫在試題卷上。
2. 答卷前將密封線內(nèi)的項目填寫清楚。
三. (15分)
13. 翻譯上一段文言文中的下列兩句話:(5分)
(1)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獨(dú)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2)題。(6分)
春興(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xì)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詩人,洛陽人。
(1)對這首詩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這首詩是一首七絕,前兩句寫景,觸景生情,后兩句借夢抒情。
B. 詩題為“春興”,通過對“柳”“雨”“花”“風(fēng)”的描寫構(gòu)成了一幅早春圖景。
C. 詩中“殘花落盡見流鶯”,詩人從視覺角度寫,卻使人如聞鶯語,與白居易詩中“鶯語花底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D. 全詩以“春”貫穿始終,構(gòu)思巧妙。
(2)詩的后兩句既寫惜春之情,又有思鄉(xiāng)之意,請分析其寫作特點(d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橫線上填寫所引文章的句子。(4分)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有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蘇軾在《石鐘山記》中也曾發(f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的疑問,這些都體現(xiàn)出這兩位文學(xué)家在游覽探奇過程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