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題。
居正為政,以尊主權(quán)、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國公沐朝弼數(shù)犯法,當逮,朝議難之。居正擢用其子,馳使縛之,不敢動。既至,請貸其死,錮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歲賦逾春,發(fā)水橫溢,非決則涸,乃采漕臣議,督艘卒以孟冬月兌運,及歲初畢發(fā),少罹水患。行之久,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饒馬,乃減太仆種馬,而令民以價納,太仆金亦積四百余萬。又為考成法以責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撫按勘者,嘗稽不報。居正令以大小緩急為限,誤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飾非,政體為肅。
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撫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給事中余懋學請行寬大之政,居正以為風己,削其職。御史傅應禎繼言之,尤切。下詔獄,杖戍。給事中徐貞明等群擁入獄,視具橐饘①,亦逮謫外。御史劉臺按遼東,誤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繩督之,臺抗章論居正專恣不法,居正怒甚。帝為下臺詔獄,命杖百,遠戍。居正陽具疏救之,僅奪其職。已,卒戍臺。由是,諸給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喜建豎,能以智數(shù)馭下,人多樂為之盡。俺答款塞,久不為害。獨小王子部眾十余萬,東北直遼左,以不獲通互市,數(shù)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鎮(zhèn)遼,戚繼光鎮(zhèn)薊門。成梁力戰(zhàn)卻敵,功多至封伯,而繼光守備甚設。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兩廣督撫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數(shù)破賊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亂,用張佳胤往撫即定,故世稱居正知人。然持法嚴。覈②驛遞,省冗官,清癢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傳,與商旅無別。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輒不得補。大邑士子額隘,艱于進取。亦多怨之者。
張居正死后禍發(fā),尚書李日宣等言:“故輔居正,受遺輔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勞任怨,舉廢飭弛,弼成萬歷初年之治。”
——《明史·張居正傳》
注:①饘(zhān):稠粥。②覈(hé):整頓。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課吏職,信賞罰 課:考核
B.既至,請貸其死,錮之南京 貸:給予
C.居正以為風己,削其職 風:通“諷”,諷刺
D.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 右:支持、幫助
10.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以尊主權(quán)……一號令為主 ②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B.①互市饒馬,乃減太仆種馬 ②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
C.①行之久,太倉粟充盈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①大邑士子額隘,艱于進取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張居正“肩勞任怨、舉廢飭馳”舉措的一組是
①居正為政,以尊主權(quán)、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 ②又為考成法以責吏治 ③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 ④帝為下臺詔獄,命杖百,遠戍 ⑤諸給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⑥覈驛遞,省冗官,清庠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黔國公沐朝弼屢次犯法,朝臣們認為他勞苦功高,不便法辦。張居正于是借機調(diào)開他的兒子,才派人飛快去逮捕他,他才不敢反抗。
B.張居正采納漕臣建議,責令運糧士兵緊急發(fā)運,避免損失,于是太倉糧食充足。受此啟發(fā),他命令事事都要按大小緩急規(guī)定期限。以后,官員們都不敢延誤公事。
C.張居正有時喜怒無常,稍有不合意者,就大加責罵。給事中徐懋學、御史傅應禎請求他寬大為懷,卻受到處罰,因此大小官吏怨聲載道。
D.張居正還能知人善任,讓李成梁鎮(zhèn)守遼東,戚繼光鎮(zhèn)守薊州鎮(zhèn),兩廣督撫殷正茂、凌云翼前去破賊,張佳胤前往浙江安撫。一時,邊境安寧,社會穩(wěn)定。
第Ⅱ卷(共114分)
四、(20分)
13.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2分)
(2)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撫臣,痛欲折之。(3分)
(3)居正喜建豎,能以智數(shù)馭下,人多樂為之盡。(3分)
14.閱讀下面一道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里萬里江山。
(1)這首詞上片的第四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簡要說明。(3分)
(2)古人評詞有“樂景,哀情;哀景,樂情”之說。你認為這首詞的景與情的感情基調(diào)一致嗎?請依據(jù)詞意鑒賞。(5分)
15.補寫出下列一段話中空缺的部分。(4分)
愁,是人類一種特定的情緒,但在古代詩人的筆下,這種愁情愁緒卻異彩紛呈。
比如:李煜的《________》“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的《將
進酒》“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楓
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李清照的《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題。
居正為政,以尊主權(quán)、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國公沐朝弼數(shù)犯法,當逮,朝議難之。居正擢用其子,馳使縛之,不敢動。既至,請貸其死,錮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歲賦逾春,發(fā)水橫溢,非決則涸,乃采漕臣議,督艘卒以孟冬月兌運,及歲初畢發(fā),少罹水患。行之久,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饒馬,乃減太仆種馬,而令民以價納,太仆金亦積四百余萬。又為考成法以責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撫按勘者,嘗稽不報。居正令以大小緩急為限,誤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飾非,政體為肅。
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撫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給事中余懋學請行寬大之政,居正以為風己,削其職。御史傅應禎繼言之,尤切。下詔獄,杖戍。給事中徐貞明等群擁入獄,視具橐饘①,亦逮謫外。御史劉臺按遼東,誤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繩督之,臺抗章論居正專恣不法,居正怒甚。帝為下臺詔獄,命杖百,遠戍。居正陽具疏救之,僅奪其職。已,卒戍臺。由是,諸給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喜建豎,能以智數(shù)馭下,人多樂為之盡。俺答款塞,久不為害。獨小王子部眾十余萬,東北直遼左,以不獲通互市,數(shù)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鎮(zhèn)遼,戚繼光鎮(zhèn)薊門。成梁力戰(zhàn)卻敵,功多至封伯,而繼光守備甚設。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兩廣督撫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數(shù)破賊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亂,用張佳胤往撫即定,故世稱居正知人。然持法嚴。覈②驛遞,省冗官,清癢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傳,與商旅無別。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輒不得補。大邑士子額隘,艱于進取。亦多怨之者。
張居正死后禍發(fā),尚書李日宣等言:“故輔居正,受遺輔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勞任怨,舉廢飭弛,弼成萬歷初年之治。”
——《明史·張居正傳》
注:①饘(zhān):稠粥。②覈(hé):整頓。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課吏職,信賞罰 課:考核
B.既至,請貸其死,錮之南京 貸:給予
C.居正以為風己,削其職 風:通“諷”,諷刺
D.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 右:支持、幫助
10.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以尊主權(quán)……一號令為主 ②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B.①互市饒馬,乃減太仆種馬 ②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
C.①行之久,太倉粟充盈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①大邑士子額隘,艱于進取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張居正“肩勞任怨、舉廢飭馳”舉措的一組是
①居正為政,以尊主權(quán)、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 ②又為考成法以責吏治 ③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 ④帝為下臺詔獄,命杖百,遠戍 ⑤諸給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⑥覈驛遞,省冗官,清庠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黔國公沐朝弼屢次犯法,朝臣們認為他勞苦功高,不便法辦。張居正于是借機調(diào)開他的兒子,才派人飛快去逮捕他,他才不敢反抗。
B.張居正采納漕臣建議,責令運糧士兵緊急發(fā)運,避免損失,于是太倉糧食充足。受此啟發(fā),他命令事事都要按大小緩急規(guī)定期限。以后,官員們都不敢延誤公事。
C.張居正有時喜怒無常,稍有不合意者,就大加責罵。給事中徐懋學、御史傅應禎請求他寬大為懷,卻受到處罰,因此大小官吏怨聲載道。
D.張居正還能知人善任,讓李成梁鎮(zhèn)守遼東,戚繼光鎮(zhèn)守薊州鎮(zhèn),兩廣督撫殷正茂、凌云翼前去破賊,張佳胤前往浙江安撫。一時,邊境安寧,社會穩(wěn)定。
第Ⅱ卷(共114分)
四、(20分)
13.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2分)
(2)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撫臣,痛欲折之。(3分)
(3)居正喜建豎,能以智數(shù)馭下,人多樂為之盡。(3分)
14.閱讀下面一道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里萬里江山。
(1)這首詞上片的第四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簡要說明。(3分)
(2)古人評詞有“樂景,哀情;哀景,樂情”之說。你認為這首詞的景與情的感情基調(diào)一致嗎?請依據(jù)詞意鑒賞。(5分)
15.補寫出下列一段話中空缺的部分。(4分)
愁,是人類一種特定的情緒,但在古代詩人的筆下,這種愁情愁緒卻異彩紛呈。
比如:李煜的《________》“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的《將
進酒》“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楓
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李清照的《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