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姜堰市溱潼中學(xué)高三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3

字號:

參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題3分)
    1. D(A市儈kuài,其余讀huì;B曲折qū,其余讀qǔ;C摒棄bìng,其余讀bǐng;D均讀hào)
    2. B(A負疚,B全對,C告罄,D集腋成裘)
    3. C(①申述,詳細說明,陳述;申訴,控告,提出要求,提出意見。②關(guān)涉,強調(diào)有關(guān)連;牽涉?zhèn)戎刂赣梢皇逻B帶涉及其他的人或事,往往帶有被動性特點,一般也非出自人的意愿。③磋商的書面語色彩比協(xié)商濃。)
    4. C(A撲朔迷離:事物錯綜復(fù)雜,難以辨清是非。B望洋興嘆:做一事情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C一不做二不休:事情既然做開了頭,就索性做到底,這里不可概括美國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的行為,可改為“一箭雙雕”。D奇貨可居:比喻人有某種獨特的技能或成就,拿它作為求取名利的本錢。)
    5. D(先由③⑤確定④用分號,再由①定②用句號。)
    6. C(A“靠的是利用……實現(xiàn)”雜糅。B本著……的精神、原則等,成分殘缺。D“重任……不行”,搭配不當(dāng),應(yīng)說“承擔(dān)……重,……不行。)
    二、(12分,每小題3分)
    7. A(B.是中外的科學(xué)家而不只是“美國的科學(xué)家”;C.“尚缺乏科學(xué)依據(jù)?!卞e誤,基因研究也是科學(xué)方法之一,只是角度不同而已;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在原文沒有提及。)
    8. B(不是對“柳江人的頭骨化石”的測試分析,而是通過“對柳江人頭骨化石的出土地點進行了系統(tǒng)的地層年代測定”)
    9. D(還應(yīng)借助于“包括年代學(xué)在內(nèi)的對中國南方古人類遺址的系統(tǒng)綜合研究”,不能只根據(jù)鈾系測年法。)
    10. C(美國《科學(xué)》雜志上的一個基因研究的成果說明非洲人在基因上同東亞人很接近)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D(坐:犯罪)
    12.B(A.于:①②都是介詞,表處所,相當(dāng)于“在”。B.以:①為連詞,相當(dāng)于“而”表修飾,也可解釋為 介詞“把”;②為介詞,相當(dāng)于“憑”,后面省略了“之”,這一點(也有人理解為助詞,僅存此說)。C.為:①②都是介詞,相當(dāng)于“替”“給”等。D.乃:①②都是連詞,相當(dāng)于“于是,就。”
    13.C(②說明鐘離意的升遷情況。⑤說明鐘離意清正不受贓物。⑥說明鐘離意的“仁于用心”使建父受到感動,這是對鐘離意的側(cè)面描寫。)
    14.B(弘農(nóng)縣令給犯人做棉衣是迫不得已,向光武帝匯報此事是為了告狀,“光武帝采納奏章意見”錯。)
    [參考譯文]
    ①鐘離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人。少年時做過郡督郵。當(dāng)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的,府下登記在案考察。鐘離意封還記載時,進去對太守說:“《春秋》先內(nèi)后外,《詩經(jīng)》說‘在家做妻的榜樣,推廣到治家治國。’就是說,明曉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邊的人推廣到遠處的人?,F(xiàn)今應(yīng)該先清理府內(nèi),暫且把考察遠縣細微的過失放松一些。”太守認為他很賢能,就委任他管縣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會稽發(fā)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萬來計算,鐘離意獨自一人,親身分發(fā)醫(yī)藥,所屬地區(qū)的百姓絕大多數(shù)受到了他的救濟。
    ②鐘離意被舉薦為孝廉,再次升遷,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朝廷下詔令他押送囚
    徒到河內(nèi),時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過弘農(nóng)縣時,鐘離意就傳下文書,讓
    縣里替囚徒制做棉衣,縣里不得已把棉衣給了他,但上書朝廷匯報了事情的經(jīng)過,鐘離
    意也將全部情況上報。光武帝得到奏章,給侯霸看,并說:“你所派的屬下用心怎么這么
    仁慈,的確是個好官吏?!辩婋x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鎖,聽任他們隨便走動,但規(guī)定了
    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們按期到達,沒有一個違背的?;貋砗?,以病免職。
     ③鐘離意后來授職為瑕丘縣令。有個叫檀建的小吏偷竊縣里的東西,鐘離意屏退左右私自問供,檀建叩頭服罪,鐘離意不忍心加刑罰,遣送他回家令他長期休假。檀建的父親聽到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對他說:“我聽說無道之君用刀殺人,有道之君用義代替殺人。你有罪,命該如此?!庇谑橇钐唇ǚ幎?。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鐘離意升為堂邑縣令。縣民防廣為父報仇,被捕入獄,他的母親病死了,防廣哭泣不吃飯。鐘離意同情他,于是讓防廣回家,使他能為母親辦理喪事??h丞都爭論不能放人,鐘離意說:“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堅守信義,決不連累你們。”于是就放他走了。防廣安葬母親后,果然回來坐牢。鐘離意秘密地上報其事,防廣終能夠憑這一點被定罪為免于一死。
     ④顯宗即位后,鐘離意被征拜為尚書。當(dāng)時交阯太守張恢,因貪贓千金之罪,被召回京師處死。把家庭資財?shù)怯洓]收交大司農(nóng)府,朝廷下詔將贓物賜給群臣。鐘離意得到一些珠寶,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賜。顯宗奇怪而問其原故,鐘離意回答說:“我聽說孔子忍渴不飲盜泉之水,曾參聽到“勝母”的地名而回車,是厭惡其壞名聲。這些骯臟的寶物,的確不敢拜受?!憋@宗感嘆道:“尚書的話多么清廉啊!”于是改用庫錢30萬賜給鐘離意,又升任為尚書仆射。
    四、(18分,每小題4分)
    15.(8分,每一小句1分)參考譯文:
     臣馬馬光說:誠信,是國君重要的寶貝(1分)。國家被百姓保護,百姓被誠信保護。(1分)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騙天下,霸主不欺騙鄰國。(1分)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不欺騙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騙親人。(1分)從前齊桓公不背棄曹沫的盟約,晉文公不貪婪討伐原國的利益,魏文侯不放棄與虞人的約定,秦孝公不廢除徙木的獎賞。這四位國君,他們的思想道德并不是好的,而商鞅更算得上刻簿。(1分)當(dāng)時又處在戰(zhàn)爭攻伐的時代,天下人都趕著用欺詐作為手段。(1分)他們尚且不敢忘記以誠信來蓄養(yǎng)民眾。(1分)何況作為太平盛世時侯的執(zhí)政者呢?。?分)
    16.(6分)(1)第一首用“誰見泣離群”直接抒情,表達離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見情的手法委婉(間接)地表達離情。(3分)
    (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個“寒”字極寫出友人離去后心情的沉重與冷寂。(3分)(此題為開放題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他字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閱卷時不能只根據(jù)參考答案來判斷,要根據(jù)學(xué)生答題情況來定奪。詳見下文解說。)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鑒賞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面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別詩,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與這首詩同題的第一首詩是: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兩詩合看,大致可知寫詩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話別之所是津亭,啟行之時是秋夜,分手之處是江邊,而行人所去之地則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將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了兩首中的第一首,但就兩詩比較而言,其實以第二首為勝。第一首詩后用“誰見泣離群”一句來表達離情,寫得比較平實淺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嘆的韻味,沈德潛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歉深”;而在寫景方面,“山橫塞北云”一句寫的是千里外的虛擬景,沒有做到與上下兩句所寫的當(dāng)前實景水乳交融,形成一個完美和諧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與詩篇所要表達的離情互為表里,收到景與情會的藝術(shù)效果。而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這一要求的,應(yīng)當(dāng)推第二首。在這詩中,詩人的離情不是用“泣離群”之類的話來直接表達的,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來間接表達。詩人在江邊送走行人后,環(huán)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感懷此夜,就身邊眼前的景色描繪出一幅畫面優(yōu)美、富有情味的江干月夜圖。通首詩看來都是在寫景,而詩人送別后的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xiàn)紙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見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尋味的深度和美感。
    詩的前兩句“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以煙籠月移,顯示送別后夜色的深沉;后兩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顯示人去后周圍的冷寂。這四句詩,分別來看,首句寫的是地面景,次句寫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寫的是近處景,末句寫的是遠方景,看似各自獨立的四個畫面,而又相互關(guān)連,融合為一。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指出這首詩的“寂寞’句跟首句,‘江山”句頂次句”。這是說,一三兩句都是寫離亭,而門戶深掩之景是與煙籠碧砌之景相照應(yīng)的;二四兩句都是寫從離亭眺望所見,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與中天月馳之景相綰合的。這是一三兩句之間與二四兩句之間的承接關(guān)系。其實,一二兩句之間與三四兩句之間也有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對月夜景色有體驗的讀者會知道,地面的煙霧往往隨夜深月轉(zhuǎn)而加濃。杜牧《泊秦淮》詩中的“煙籠寒水月籠紗”句和李存勖《憶仙姿》詞中的“殘月落花煙重”句,都是如實地寫出了煙霧與夜月的關(guān)系。同時,對送別有體驗的讀者也知道,當(dāng)行人未去、匆匆話別之際,是無暇遠眺周圍景色的,只有在行人已去、惘惘若失之時,才會從凝望中產(chǎn)生這種江山夜寒之感。謝逸《千秋歲》詞中的“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句,所寫的感受也與此相似。
    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還稱贊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边@個“寒”字的確是一個畫龍點睛的字,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詩中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離開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這個“寒”字在本句內(nèi)還因“此夜”兩字而注入離情,說明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覺到的膚體寒冷,而是在這個特定的離別之夜獨有的內(nèi)心感受。而且,這首詩中可以拈出的透露離情的字眼,還不止一個“寒”字。首句寫煙而日“亂”煙,既是形容夜煙彌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次句寫月而日“飛”月,既是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佇立舉望時產(chǎn)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寫離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內(nèi)心的情懷。從整首詩看,詩人就是運用這樣一些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別后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而這首詩的妙處更在于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錄自《唐詩鑒賞詞典》)
    17.(1)征帆去棹殘陽里………彩舟云淡,星河鷺起……(2)漁舟唱晚,雁陣驚寒。(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五、(18分)
    18.不同之處:李白是一個游俠詩人,把生命看作一場純粹的漂泊,并這樣實踐著。
    不同之處的緣由: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騎士剽悍、灑脫的特性。
    19.前者:偉大的漂泊者被孕育出來之時;
    后者,飽含異質(zhì)的李白與開朗雍容的大唐的相遇。(意對即可,各2分)
    20.李白漫游大唐各地,發(fā)現(xiàn)并用詩歌播撒了各地的風(fēng)情與美麗。(意思對即可,抓住兩點:漫游和詩歌;發(fā)現(xiàn)與表現(xiàn)了大唐的美麗。)
    21.B、C(B李白只是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溫柔敦厚細膩空靈,并不是摒棄;而且,李白的詩并不全是剽悍,純粹猛烈的。C文中的意思是“沒有李白的加入,大唐會減卻許多光輝”,這并不能說“大唐王朝也很難變得開朗雍容”。)
    六、(12分)
    22.(3分) ①⑤③②④
    23.(6分)
    注: 以下只是示例,僅供參考。
    路標(biāo):只能給人指路,不能替人走路。
    木偶:沒有靈魂的人,才受人家牽制。
    鏡子:當(dāng)面把人放在心里,過后卻把一切忘記。
    蠟燭:站的不端正的,必然淚多命短。
    卵石:一旦磨光了棱角,就被拋棄在灘頭。
    24.(4分)
    毛?。ㄖ惶钚蛱枺┬薷霓k法
    ⑥“大名”改為“英名”
    ⑦“未竟”刪掉
    ⑦⑧“實現(xiàn)你們的遺愿”與“繼承你們的遺志”位置互換
    ⑩整句刪掉
     (找出并改正一處得1分,四處全對得滿分)
    七、作文(60分)
    【范文示例】
    寂寞也是一條路
    寂寞地守下去,腳下的路已慢慢展開……
    一
    夕陽如血。
    鳥已歸巢,人也回家了,縷縷乳白色的炊煙正飄出家的溫馨與快樂,而他——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姜太公,仍然固執(zhí)地堅守在渭水邊上。多少個日升日沒、潮起潮落,他就這樣如一朵孤獨的花寂寞而倔強地開放著。
     他到底在干什么?釣魚嗎?怎么用直鈞?真是個十足的傻瓜!
     海風(fēng)吹著他的長發(fā),他總是微笑不語。
     有一天,人們看到,他坐著文王的馬車走了。從此,人間多了—段神奇的傳說。
     八十年寂寞堅守,終成英雄!
    二
     你們走吧!
     莊子面對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頭也不回地對背后身負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顛沛以之的兩個大夫說道。
     為了能像烏龜一樣拖著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著,他拒絕了楚國相位的誘惑,他就這么不經(jīng)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fā)達機遇。
    在一個文化屈從權(quán)勢的傳統(tǒng)中,莊子就這樣在濮水邊寂寞地堅守著,堅守成一棵孤獨的樹,一棵在清風(fēng)夜唳里獨自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莊子在寂寞中走出了“無己、無功、無名”的大自由!
    三
    是像真正的男子漢壯烈地死去,還是喪失做人的尊嚴卑賤地活著?
     經(jīng)過生死較量,司馬遷毅然選擇了后者——他要撰寫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屬于大漢屬于未來的煌煌巨著!
     “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從此,寂寞如冰涼之水,浸泡著那顆脆弱的心靈,瑟瑟發(fā)抖;
     從此,寂寞如熾烈之火,灼燒著那雙深陷的眼睛,欲哭無淚;
     從此,寂寞如鋒利之刀,削割著他那孱弱的軀體,瘦骨嶙峋。
     但他仍義無反顧地與寂寞對抗著,用那管狼毫揮灑著生命的滴滴血淚和后一抹尊嚴。
     歷史,就這樣在寂寞的堅守中輝煌地走來……
    四
     在這急功近利物質(zhì)繁華的社會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再寂寞地堅守下去,你也許會覺得這樣很蠢、很笨,很快就被這競爭激烈的社會所埋沒、吞噬。但是,寂寞中堅守我們心中神圣的追求,堅守人間寶貴的真、善、美,堅守生命樸實的自然與純凈……你會發(fā)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
     寂寞地堅守下去,會堅守出一條自己心中的光明大道!
    【簡評】
    本文通過姜子牙晚年實現(xiàn)經(jīng)國濟世之抱負,莊子拒絕權(quán)勢終得大自由,司馬遷忍辱著成“史家之絕唱”三個事例,闡明了欲有大成就必先耐得寂寞的深刻道理,不僅切合題旨,而且對目光短淺、急功近利、頭腦發(fā)熱的人來說,無疑是心靈的震撼和啟迪。作者感情深沉、濃郁,文筆細膩、流暢,使本文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文章在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分節(jié)的形式將三個材料串聯(lián)起來,既給人以醒目的感覺,又給人以層次清晰的印象。本文選材于課本,對高三同學(xué)們的應(yīng)試寫作有啟發(fā)意義。
    【啟示】
    有些同學(xué)寫作文時:總是感到材料枯竭、語言乏味,其實,課本就是材料寶庫。如果我們實實在在地回歸課本,咀嚼教材,充分調(diào)動課文的材料,也能把作文寫得意蘊深刻,文采斐然。從課本中“淘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值得注意:
     一、淘事例之“金”
    課本中有許多事例可作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屈原列傳》《離騷》《失街亭》《荊軻刺秦王》《阿Q正傳》等等,都曾被考生搬上考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淘妙句之“金”
    課本中的許多經(jīng)典妙句,若能巧妙運用,會給文章增色不少。如2003年高考佳作《感時花濺淚》中的引用:
    有人說,中國人締造了月。這話其實并未夸大。在科學(xué)上.月只
    是一塊毫無生命和感情的礦石,但由于中國無數(shù)詩人無數(shù)美麗的詩篇卻賦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維的詩中有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睆埨^詩云:“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崩畎椎脑姡骸叭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鑒于以上兩點,我們在復(fù)習(xí)的時候,不妨從搜集作文素材的角度關(guān)注一下課本,再次朗讀部分課文,對課本中相關(guān)事例及古詩詞名句作一些歸類整理工作,將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