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學2006屆高三模擬考試卷1

字號: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本卷滿分150分,考
    試用時150分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仗義執(zhí)言 一勞永逸 委屈求全 挑撥是非
    B. 優(yōu)柔寡斷 嬌生慣養(yǎng) 沸反盈天 發(fā)憤圖強
    C. 巧裝打扮 堅苦卓絕 對簿公堂
    D. 和盤托出 殘無人道 計日程功 卓爾不群
    2.下列各句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這種鼓吹有錢便是萬能的說法,簡直是不刊之論。
    B. 這個人最愛聽評書了,經(jīng)常聽得出神入化,有時聽起來竟忘了吃飯和睡覺。
    C. 姚明兵不血刃,火箭主場橫掃開拓者。
    D. 做事要干脆利索,快刀斬亂麻,不要老是這樣慢騰騰,真急死人。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 幾天前,人們用一種平靜的,帶著些許不服氣的眼光目送中國女排奪得亞軍而去。
    B. 他走到街上或坐到公園的長椅上,總有一大群孩子圍著他,請他講故事,做游戲。
    C. 如今,這項運動可以從電腦上直接看到運動員在空中表演動作了。
    D. 英國雷丁大學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學家和一位復合材料專家共同領(lǐng)導的科研小組正在從事這項研究。
    4.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在唐代詩人中,“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隱、杜牧。蘇軾詩論“元輕白俗”“郊寒島瘦”中的“元”“白”“郊”“島”分別指元稹、白居易、孟郊、賈島。
    B. 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的《牡丹亭》和馬致遠的《漢宮秋》都是元雜劇中的代表性作品。
    C. 1927年到1937年十年間,我國新文學向前發(fā)展了一步,茅盾的《子夜》,葉圣陶的《倪煥之》,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D. 世界作家羅曼·羅蘭、泰戈爾、肖洛霍夫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們的代表作品分別是《約翰·克利斯朵夫》《吉檀迦利》《靜靜的頓河》。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常言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說謊者一旦把謊言編造出,哪怕編造得再“天衣無縫”,理論上講,最終也逃不脫科學家犀利的透視謊言的“神眼”。
    謊言能不能被識破,關(guān)鍵在于說謊行為的發(fā)生是否能被證實。經(jīng)過長時期艱苦的探索,現(xiàn)在科學家對謊言甄別和確認的手段已經(jīng)相當配套和完備了。從貼身測量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電流等生理指標,到遠距離測量聲音、人體氣味、心理壓力等生理變化指標,在科學家的“神眼”面前,謊言制造的迷霧已經(jīng)難掩其身,無法躲藏了。
    但這些手段還有不夠完美的地方。由于人的情緒、意志、身體狀況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有時會使測謊儀發(fā)生誤判。為了彌補這些細小的缺陷,科學家又開始了新的探索。美國神經(jīng)生理學家勞倫斯·法韋爾發(fā)現(xiàn),在遇到熟悉的聲音、物體或姓名大約1秒鐘后,大腦特有的意識活動就會發(fā)出一種特殊的信號,他將這種意識變化產(chǎn)生的特殊信號命名為“門莫爾”,意思是“記憶和相關(guān)譯碼多層面腦電圖儀回答”。也就是說,如果將與案件牽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給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確實是罪犯,這些實物信息就會引發(fā)他的回憶,這時,對他進行跟蹤的大腦意識變化信號記錄圖儀上就會出現(xiàn)“他曾經(jīng)使用過”之類的表示“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特殊信號。這個信號之所以那么珍貴,關(guān)鍵是它的出現(xiàn)不受人的主觀意識控制,換言之,它只講“真話”,不會“撒謊”。如果一個人在歷曾經(jīng)對另一個人比較熟悉,那么當他看見另一個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認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鎮(zhèn)定的姿態(tài)否認“曾經(jīng)熟悉”的事實,大腦意識變化信號記錄圖儀上都會客觀地顯示“曾經(jīng)親歷”的特殊信號。
    這個記憶跟蹤技術(shù)的發(fā)明,可以幫助測謊者直接到說謊者的大腦中去發(fā)掘事實真相,提取說謊證據(jù)。t
    最近,還有一些神經(jīng)科醫(yī)生認為,既然欺騙是一種智力表現(xiàn),那么,大腦中應該有專屬于它的區(qū)域——撒謊區(qū)域,就像大腦中也有專門的語言區(qū)域一樣。如果能夠讓儀器識別這些區(qū)域,那儀器就會用圖像顯示出大腦的謊言編制片斷或過程,這樣,謊言就完全無處藏身了。
    (選自《科學之謎》2005年第12期)
    5. 以下對“記憶跟蹤技術(sh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將與案件牽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給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確實是罪犯,這些實物信息就會引發(fā)他的回憶。
    B.記錄圖儀對犯罪嫌疑人的大腦意識活動進行跟蹤,如果他確實是罪犯,有關(guān)實物信息就會使記錄圖儀上出現(xiàn)他“曾經(jīng)親歷”的特殊信號。
    C.記憶跟蹤技術(shù)可以幫助測謊者直接到說謊者的大腦中去發(fā)掘事實真相,提取說謊證據(jù)。
    D.犯罪嫌疑人的大腦意識活動被記錄圖儀跟蹤著,如果他確實是罪犯,有關(guān)實物信息就會使他說出事實真相。
    6. 以下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實踐證明,說謊者一旦把謊言編造出來,哪怕編造得再“天衣無縫”,最終也逃不脫科學家犀利的透視謊言的“神眼”。
    B.科學家能從貼身測量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電流等生理指標,到遠距離測量聲音、人體氣味、心理壓力等生理變化指標,對謊言甄別和確認。
    C.說謊者在遇到熟悉的聲音、物體或姓名大約1秒鐘后,大腦特有的意識活動就會發(fā)出一種特殊的信號,而誠實者不會產(chǎn)生這種特殊信號。x
    D.如果一個人看見一個熟悉者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認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鎮(zhèn)定的姿態(tài)否認“曾經(jīng)熟悉”的事實,測試儀都會確認他在撒謊。
    7. 根據(jù)文意,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特殊信號的出現(xiàn)不受人的主觀意識控制,換言之,它只講“真話”,不會“撒謊”。
    B.記憶跟蹤技術(shù)已經(jīng)幫警方破了許多案子,謊言在它面前已經(jīng)難掩其身,無法躲藏了。
    C.動物實驗證明,所有生物的大腦中有一處專門的撒謊區(qū)域,這表明欺騙是一種智力行為。
    D.大腦意識變化信號記錄圖儀能夠識別撒謊區(qū)域,用圖像顯示出大腦的謊言編制片斷或過程。T x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碧煜殂怀鎏樵唬骸皣霾荒芫?,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彼烨卜e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xiāng),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積翁欲合宋官謝昌元等十人請釋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可,曰“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
    至元十九年,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變。未幾,中山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丞相可無憂者。時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命撤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一死足矣?!比华q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數(shù)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BR>    【注】①弘范:即張弘范,是當時進攻廣東潮陽地區(qū)的元軍統(tǒng)帥。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吾不能捍父母 捍:保衛(wèi) B. 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 與:給
    C. 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淚 D. 其衣帶中有贊曰 贊:頌揚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 作《師說》以貽之
    B. 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C. 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 俄而表(指劉表)卒
    D. 置吾十人于何地 得復見將軍于此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弘范讓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讓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不從,張弘范還要強迫他,文天祥就寫詩以表心態(tài),民族氣節(jié)不辱。
    B.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終也不會屈服,便與宰相商議釋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說出來了,結(jié)果天祥沒被釋放。
    C. 文天祥在押期間,決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現(xiàn)了他對文天祥的氣節(jié)和才華的敬佩。
    D. 文天祥臨終前曾說:讀圣賢書,應做到取義成仁,才無愧于圣賢的教誨。他終于以自己的行動,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表現(xiàn)了他高尚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