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qū)2006年4月抽樣檢測3

字號:

五、閱讀《消費=享受?》,完成1 8—2 1題。(18分)
    消費=享受?
    我討厭形形色色的苦行主義。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難夠多的了,在能享受時憑什么不享受?享受實在是人生的天經(jīng)地義。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稱作“至高至圣的美德”。
    然而,怎樣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對此就不免見仁見智了。依我看,我們時代的迷誤之一是把消費當作享受,而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費能否促進繁榮的爭論,因為那是經(jīng)濟學家的事,和人生哲學無關(guān);我也無意反對汽車、別墅、高檔家具、四飯店、KTV包房等等,只想指出這一切僅屬于消費范疇,而奢華的消費并非享受的必要條件,更非充分條件。
    當然,消費和享受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有時兩者會發(fā)生重合。但是,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又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走馬看花式的游覽景點只是旅游消費,陶然于山水之間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電視、報刊、書籍解悶只是文化消費,啟迪心智的讀書和藝術(shù)欣賞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靈參與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謂“靈魂的愉悅和升華”的因素。否則,花錢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費。
    以為消費的數(shù)量會和享受的質(zhì)量成正比,實在是一種糊涂看法。塞涅卡說得好:“許多東西,僅當我們沒有它們也能對付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它們原來是多么不必要的東西。我們過去一直使用著它們,這并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它們?!绷硪环矫婺?,正因為我們擁有了太多的花錢買來的東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錢買的享受?!扒屣L朗月不用一錢買”,可是每天夜晚守在電視機前的我們哪里還想得起它們?“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痹谌巳嗣τ谫嶅X和花錢的今天,這樣的閑人更是到哪里去尋?
    那么,難道不存在純粹肉體的、物質(zhì)的享受了嗎?不錯,人有一個肉體,這個肉體也是很喜歡享受,為了享受也是很需要物質(zhì)手段的??墒?,仔細想一想,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人的肉體需要有被其生理構(gòu)造所決定的極限。殷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軀。多么熱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頤之快也必須有間歇,否則會消化不良——每一種生理欲望都是會饜足的,并且嚴格地遵循著過猶不足的法則。山珍海味,揮金如土,更多的是擺闊氣;藏嬌納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圖虛榮。萬貫家財帶來的快樂并非直接的物質(zhì)享受,而是守財奴清點財產(chǎn)時的那份欣喜,敗家子揮霍財產(chǎn)時的那份痛快。凡此種種,都已經(jīng)超出生理滿足的范圍了,但稱它們?yōu)榫裣硎芪疵馊饴?,它們至多只是一種心理滿足罷了。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靈魂的,而靈魂與感覺、思維、情緒、意志之類的心理現(xiàn)象必定屬于不同的層次。靈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所尋求的是真摯的愛和堅定的信仰,關(guān)注的是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幸福只是靈魂的事,它是愛心的充實,是一種活得有意義的鮮明感受。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給人帶來的至多是一種淺薄的優(yōu)越感,也談不上幸福感。當一個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幸運兒仍然為生活的空虛苦惱時,他聽到的正是他的靈魂的嘆息。
    18.下面對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作者從否定苦行主義入手引出自己對于“享受”的態(tài)度,并借蒙田對“享受”的推重
    來彰顯自己的認識。
    B.是否應(yīng)該有汽車、別墅、高檔家具、四飯店等奢華消費,只是經(jīng)濟學家們探討的問題,與人生哲學無關(guān)。
    C.某種閱讀或旅*為,可能被歸入消費,也有可能被歸入享受,歸類的依據(jù)就是看閱讀者或旅游者是不是花了錢。
    D.“純粹肉體的、物質(zhì)的享受”,其實只是一種心理滿足,還不能達到精神享受的層次,因而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享受。
    E.作者將“享受”放在包含有“靈魂的愉悅和升華”因素的范疇中加以認識,與對“消費”的分析對照行文,針砭世事,引人思考。
    19.作者為什么會認為“把消費當作享受”是“我們時代的迷誤”?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塞涅卡的話,表達了什么意思?作者在行文中借用塞涅卡的話,有什么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幸福感”、“快感”以及“優(yōu)越感”所分別對應(yīng)的生活內(nèi)容與作者要“真正享受人生”的認識之間有何關(guān)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 2分,每小題4分)
    22.將下面的備選文句分別填在橫線上(只填序號),使文段語意清晰連貫。(4分)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然,稍微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就好像負著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蓯?。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fā)出了奪目的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旁邊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②轉(zhuǎn)眼間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
    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 ⑨射得人眼睛發(fā)痛 ④我知道太陽要從那里升起來了,便不轉(zhuǎn)眼地望著那個地方
    23.依據(jù)下面語句,在其下的橫線上仿寫兩句,要求三句話語意互相關(guān)聯(lián)。(4分)
    種子如果害怕遭遇泥土埋沒,就可能永遠難以體味嫩芽破土而出時的那一種驚心動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補出一句話。(不超過l5字)(4分)
    翻譯是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橋梁。而對翻譯實踐真正產(chǎn)生深刻影響的理論,莫過于系統(tǒng)功能翻譯觀。這種理論認為:由于意義表達受制于語言文化背景,尋求翻譯的對等實際就是尋求兩種語言所在語境的對等,即尋求原文和譯文在相同語境中功能的對等。因此,譯文要反映原文的文化背景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譯文在有差異的語言文字組合中起到在原文所起到的一樣的作用。例如在翻譯實踐中,可以將一個民族的習慣用語進行直譯,同時對其加以闡釋。像《毛澤東選集》英譯本中的“Paper tiger(紙老虎)”,我國現(xiàn)在流行的“卡拉OK”、“e-mail(電子郵件)”以及日本將外來語用片假名進行音譯,大抵都是這種翻譯觀下的翻譯實踐。從此看來,系統(tǒng)功能翻譯觀在指導(dǎo)翻譯實踐時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
     °
    七、作文。(60分)
    25.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寫一篇作文。(60分)
    人生歷程中,每個人都會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現(xiàn)實,也包含著人們的幢憬;在一定意義上,期待成就了人們真實豐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層面上影響著人們對于新生活的選擇。
    請以“期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
    詩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