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2

字號:

第二卷(非選擇題 共120分)
    注意事項:
    請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在答題紙上指定區(qū)域內(nèi)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一律無效。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宣仁太后問可為臺諫于呂公著,公著以安世對。(3分)
    (2)自王安石秉政,務快私意,累圣之制,掃地不存。(3分)
    (3)諷使者過安世,脅使自裁。(3分)
    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1)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字用語巧妙,請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4分)
     ——————
    (2)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與詩人所要抒發(fā)的情感有何聯(lián)系?(4分)
    13.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三小題)(6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以游無窮者, _______!(《莊子·逍遙游》)
    (2)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_______,_______。(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3) _______,_______。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
    (4) _______,翠峰如簇。_______ ,背西風,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渴望苦難
    登上別號“小唐古拉”的桃兒九山,視線盡頭就是東西走向的唐古拉大山脈了。那里雪封霧障、莽莽蒼蒼。在這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青藏公路上,面迎恒久的大自然,處于意識的直覺狀態(tài),可以盡興體驗強烈的沉雄力度,體驗巨大的空間感受。
    多年來,弄不清楚藏北高原以怎樣的魅力,打動了我,誘惑了我,感召著我,使我長久地投以高舉遠慕的向往和摯愛。此時此地,我才恍然悟出了這謎底:那打動我、誘惑我、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難。
    藏北是充滿了苦難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灘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憐。一冬一春是風季,狂風攪得黃塵鋪天蓋地,小草*露著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風把牧人的日子風干了。夏天是黃金季節(jié),貴在美好,更貴在短暫。草場青綠不過一個月,就漸漸黃枯,其間還時有雹災光臨。游牧的人們抗災能力極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災情。
    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壯美;藏北高原的苦難也是大且壯的苦難。
    我讀過一本譯著中的一番話:科學成就了一些偉大的改變,但卻沒能改變?nèi)松幕臼聦?。人類未能征服自然,只不過服從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以避免的困難,但沒能除絕禍害。地震,颶風,以及類似的大騷動都提醒人們,宇宙還沒有盡入自己的掌握……事實上,人類的苦難何止于天災,還有人禍;何止于人禍,還有個人難以言狀的不幸。尤其是個人不幸,即使在未來高度發(fā)達了的理想社會里,也是忠實地伴隨著人生。而這種痛苦無疑充實了每個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這或許也算一種生活于世的動力。
    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風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義,理解了長久以來使我魂牽夢繞的、使我靈魂不得安寧的那種極端的心境和情緒的主旋律——渴望苦難。
    渴望苦難,就是渴望暴風雪來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風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聯(lián)綿而至,疾病蜂擁而來,渴望歷經(jīng)磨難的天涯孤旅,渴望堅苦卓絕的愛情經(jīng)歷,饑寒交迫,生離死別……渴望在貧寒的荒野揮汗如雨,以期收獲五彩斑斕的人生之果。不然就一敗涂地,一落千丈,被誤解,被冷落,被中傷。最后,是渴望轟轟烈烈或是默默無聞的獻身。
    一位學者曾斷言,安寧與自由,誰也無力兼獲二者。我義無返顧地選擇了后者,寧肯受苦受難。我們超乎常人地渴望和追求自由,幻想扶搖長空來一番“逍遙游”,以展示垂天之翼。不幸又大清醒地意識到畢竟還需棲落于大地,并明確知道對于人類苦難僅有傷感情調(diào)很不夠,僅有傷感情調(diào)遠不能認識和理解我們的西藏。于是,作為社會人我們只好力所能及地盡著自己那份義務和責任,只在精神世界里,珍存著作為自然人的飛翔之夢。
    此刻,寒氣逼人的唐古拉山頂,火紅的橘黃的深藍的經(jīng)幡在瑪尼堆上招搖。這是環(huán)境世界的超人力量和神秘的原始宗教遺風的結合,可以理解為高寒地帶人們頑強生存的命運之群舞,是與日月星光同存于世的一種生命意象,具有相當?shù)拿缹W魅力。
    缺乏苦難,人生將剝落全部光彩,幸福更無從談起。
    我們的豐田終于沒能到達山那邊,我在這冰天雪地里的感悟,卻使靈魂逾越了更為高峻的峰嶺,去俯瞰更為廣闊的非環(huán)境世界。心靈在渴望和呼喚苦難,我將有迎接和承受一切的思想準備。而當尋求到了苦難的真實內(nèi)涵,尋求到了非我莫屬的精神美學,將會怎樣呢?也許終于能夠高踞于人類的一切苦難之上,去真正領受高原的慷慨饋贈,真正享有朗月繁星的高華,杲杲朝日的豐神,山川草野的壯麗。到那時,帳篷也似皇宮,那領受者將如千年帝王。
     (本文作者馬麗華,原文有改動)
    14.(1)“藏北是充滿了苦難的高地”,從文章第三段看,藏北的苦難指的是什么?(2)作者認為人類的苦難還有哪些?(6分)
    15.圍繞“渴望苦難”這一中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逐層展開的?(4分)
    16.作者認為“缺乏苦難,人生將剝落全部光彩,幸福更無從談起”,那么苦難之于人生有怎樣的價值?請根據(jù)文意分點概述。(6分)
     17.本文多采用形象化的語言展開論述,試從下列兩例中選擇一例,簡要闡述文句含義并說明這樣寫的好處。(6分)
    ①渴望在貧寒的荒野揮汗如雨,以期收獲五彩斑斕的人生之果。
    ②幻想扶搖長空來一番“逍遙游”,以展示垂天之翼。
    含義:
     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