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縮小的湖泊
——讀澄泥硯
沙封
澄泥,是大自然的肌膚。當人的手指可以在自然的肌膚上撫摸,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河流是大自然的褶皺,那是盛水的天然巨硯,不是有張芝家門前的小河由碧綠變成了“墨池”的故事嗎?可那樣的池硯,用起來確實不太方便。于是上帝賦予人一份靈感,掬起一捧泥土,將河流縮小,就有了名揚天下的澄泥硯。
澄泥硯與大自然的習性是相通的。一個盛水的縮小的河流,決定了它所需要的泥質的重要性。澄泥硯最早是一種天然澄泥,由于黃河的漲水和沖刷,將河泥沖到岸邊,經(jīng)過沉淀、澄漿,泥質不但細膩而且堅硬,再經(jīng)日曬、干裂,使淤泥形成四五厘米厚的不同形狀的干泥塊。人們將它一塊塊取出,根據(jù)泥塊的不同形狀,雕刻成各種不同造型和硯凹,再經(jīng)燒制磨光,便可制成澄泥硯了。
制硯人的兩手能分辨出最原始的沒有污染的泥土。選擇質量較好的粘土,一次一次地剔除泥土里的雜質,日光下曬干,在清水攪拌成泥漿。待泥漿中顆粒較大的砂石沉入底層后,撇去浮在表面的草皮、雜物,讓泥漿沉淀澄清后,割去下層粗泥,取中間一層好細泥干燥后,即為細膩的澄泥。一位黃河邊的制硯老人,他那滿是老繭的手,在吃飯穿衣時,那手笨拙而遲緩,一旦觸摸到澄泥,觸覺卻是非常細膩的,變得敏捷而輕柔。一切都在對泥土的撫摸上,黃河岸邊,那一群站立在土地上的人對泥土的撫摸,是一個孩子對母親般的感情,那是沒有個夠的。
澄泥硯是撫摸出來的,那個從小在黃河的河灘上尋找泥塊的孩子,在成人后,用一方方澄泥硯討來生活,硯成了他一生的玩具。他不知道有個叫李子彥的人在《硯譜》中說:“虢州澄泥硯,唐人品硯為第一”。他也不關注乾隆皇帝親自賦詩贊其硯“撫如石,呵生津”,視為國寶。
千百年來,在黃河岸邊,男人們手里悉心愛護的一條彩絹,不是留給自己女人的。宋代的《賈氏談錄》和《文房四譜》中的說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絹盛之,系繩再拋入河中,繼續(xù)受水沖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絹中的泥越來越細,然后入窯燒成硯磚,再雕鑿成硯。心愛的女人得不到這樣的那一份饋贈,那是屬于硯的。在歷史的煙云中,那無數(shù)條紅黃紫青的彩絹,構成黃河岸邊一道獨特的風景。
制硯的職業(yè)注定了他永遠離不開泥土,走不出家鄉(xiāng)。他的手生來就是制硯的,像和面一樣揉搓、拍打,他的手就是刀,澄泥在他的手里十分細膩。泥料越細,粘性越佳,故沈括記作“膠泥”。使用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沉積的優(yōu)質黃河澄泥,土地上的植物也可以在這縮小的河邊種植,加入名貴的草藥,日后那綠葉也會在硯池里婆娑。一個制硯人的想像全在這里了,在一方硯上雕刻出他心里的對這個世界的印象,如人物、動物、花鳥魚蟲等。自然風干后,放入柴或牛糞中燒制,再放入墨蠟和米醋中蒸,最后磨光便成了堅硬的澄泥硯。你看,澤若美玉,巧奪天工,貯墨不耗,積墨不腐,冬不凍,夏不枯,寫字作畫蟲不蛀。
一塊新硯誕生了。舉到耳邊,去聽,在一方好的澄泥硯里,你能聽到河水的聲音,那是河流奔騰的嘯響。當那位制硯人注入一眼黃河水,硯就活了,透著澄澈的天空。澄泥硯細膩堅實,形色俱麗,硯池就是水的源泉,一個制硯老人偏執(zhí)地相信,一方?jīng)]有水的澄泥硯,放置在夜空下的河邊,第二天它會凝聚出一滴清水。
當一個制硯老人站到你面前,你會發(fā)現(xiàn),在千萬次的洗滌中,他的靈魂已然純凈而飄逸。洗,洗,洗出了生活,洗出了人生。一個老制硯人從注入清水的硯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摘自《福建文學》2005年第2期)
14.作者說,“澄泥硯與大自然的習性是相通的?!闭埥Y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4分)澄泥,是大自然的肌膚,與大自然有著天然而密切的聯(lián)系;澄泥硯,其實也就是一個縮小的湖泊,最早就是一種天然澄泥,因而保留有大自然的習性。(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5.作者說,“澄泥硯是撫摸出來的”,請結合原文,說說它是怎么被“撫摸”出來的。(6分)
15.選擇質量較好的粘土,一次一次地剔除泥土里的雜質,在清水攪拌成泥漿;撇去浮在表面的草皮、雜物,讓泥漿沉淀澄清,割去下層粗泥,取中間一層好細泥干燥后,即為細膩的澄泥;淘洗后,用絹盛之,系繩再拋入河中,繼續(xù)受水沖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絹中的泥越來越細;然后入窯燒成硯磚,再雕鑿成硯。(取泥,淘泥,雕鑿,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6.⑴作者用“縮小的湖泊”來比喻澄泥硯,文章中也多次把它們聯(lián)系了起來。請結合原文,說說它們兩間的聯(lián)系。(4分)⑴制作澄泥硯,就是將將河流縮小;雕刻澄泥硯時,制作者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想像,都制作進去了;好的澄泥硯里,有河流奔騰的嘯響,注入一眼黃河水,硯就活了,透著澄澈的天空;一個制硯老人偏執(zhí)地相信,硯池就是水的源泉。(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⑵能不能把題目“縮小的湖泊”換成“澄泥硯”?請說說你的理由。(2分)不能。因為用“縮小的湖泊”為題,形象而生動點出了本文的描寫對象,貫串了全文,抒發(fā)了對硯的喜愛之情。(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7.結尾說,“一個老制硯人從注入清水的硯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闭埥Y合原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該題是個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只要談一些與文章有聯(lián)系的,與制硯人的制硯特征有聯(lián)系的認識,即可。如,人生是艱辛的,人生是快樂的。勞動既可以是養(yǎng)家糊口的討生活,也可以是發(fā)展興趣的玩樂,大自然中有神奇的東西,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來。等等。(每點2分)
六、(14分)
18.讀下面的文字,從楊義的發(fā)言中,歸納出他觀點的要點,填在橫線上。(不超過40字)(4分)
當今社會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是怎樣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楊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楊義說,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到處貼,也可以出很多偽君子,標簽往往是靠不住的,這就是說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要成為人的情懷的東西才是重要的。此外,在當下這個信息和傳播途徑這么發(fā)達的時代,傳統(tǒng)文化還要貫穿于風俗。節(jié)日風俗非常重要,它是全民的娛樂方式,要進入文化的脈絡。比如五大節(jié)日非常重要,完全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國家的需要搞一點對于中華文明史的記憶有重大價值的活動出來。還有,精于學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套令人信服的有號召力的學說的建立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中國的文化經(jīng)典,我們中國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中國的哲學,那種有容乃大、創(chuàng)新圖強,我們?yōu)槭裁床荒芾脟业牧α繉χ袊幕目傮w進行深刻的探討?當然,制度正是文化傳統(tǒng)、文化戰(zhàn)略轉化為可操作的能夠見成果的現(xiàn)實行為的關鍵,在制度上進行傳統(tǒng)文化弘揚的創(chuàng)新,也是必要的。
18.始于教育,貫于風俗,精于學理,成于制度。(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9.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羅素提出過一個悖論,即“理發(fā)師難題”:有一個理發(fā)師,他的服務原則是“只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當他回到家中面對該不該給自己刮胡子的問題時,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請表述理發(fā)師兩難的原因:(4分)
原因一: 。
原因二:
19、因為只有不給自己刮胡子,他才可以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而他若給自己刮胡子,又違背了“只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的原則。
20.當代詩人北島寫過如下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請表述該詩句的寫作特點和基本內涵:(4分)
20、①詩句使用了比喻(暗喻)修辭。②詩句使用了對比手法。③表達了對人世間卑鄙小人的刻骨痛恨。④表達了對人世間正直高尚者的由衷敬意和無比痛惜(因為“好人往往沒有好報”。 )⑤表達了對現(xiàn)實社會中不公平現(xiàn)象的不滿和控訴。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說,當你“自我作踐”地把日子看成破銅爛鐵時,你的日子也將是銹跡斑斑的;當你“珍而重之”地把日子視為金銀珠寶時,那么你擁有的日子也將會是金光燦燦的。對此,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你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或感受嗎?請聯(lián)系實際,圍繞“人生態(tài)度與生存狀況”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縮小的湖泊
——讀澄泥硯
沙封
澄泥,是大自然的肌膚。當人的手指可以在自然的肌膚上撫摸,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河流是大自然的褶皺,那是盛水的天然巨硯,不是有張芝家門前的小河由碧綠變成了“墨池”的故事嗎?可那樣的池硯,用起來確實不太方便。于是上帝賦予人一份靈感,掬起一捧泥土,將河流縮小,就有了名揚天下的澄泥硯。
澄泥硯與大自然的習性是相通的。一個盛水的縮小的河流,決定了它所需要的泥質的重要性。澄泥硯最早是一種天然澄泥,由于黃河的漲水和沖刷,將河泥沖到岸邊,經(jīng)過沉淀、澄漿,泥質不但細膩而且堅硬,再經(jīng)日曬、干裂,使淤泥形成四五厘米厚的不同形狀的干泥塊。人們將它一塊塊取出,根據(jù)泥塊的不同形狀,雕刻成各種不同造型和硯凹,再經(jīng)燒制磨光,便可制成澄泥硯了。
制硯人的兩手能分辨出最原始的沒有污染的泥土。選擇質量較好的粘土,一次一次地剔除泥土里的雜質,日光下曬干,在清水攪拌成泥漿。待泥漿中顆粒較大的砂石沉入底層后,撇去浮在表面的草皮、雜物,讓泥漿沉淀澄清后,割去下層粗泥,取中間一層好細泥干燥后,即為細膩的澄泥。一位黃河邊的制硯老人,他那滿是老繭的手,在吃飯穿衣時,那手笨拙而遲緩,一旦觸摸到澄泥,觸覺卻是非常細膩的,變得敏捷而輕柔。一切都在對泥土的撫摸上,黃河岸邊,那一群站立在土地上的人對泥土的撫摸,是一個孩子對母親般的感情,那是沒有個夠的。
澄泥硯是撫摸出來的,那個從小在黃河的河灘上尋找泥塊的孩子,在成人后,用一方方澄泥硯討來生活,硯成了他一生的玩具。他不知道有個叫李子彥的人在《硯譜》中說:“虢州澄泥硯,唐人品硯為第一”。他也不關注乾隆皇帝親自賦詩贊其硯“撫如石,呵生津”,視為國寶。
千百年來,在黃河岸邊,男人們手里悉心愛護的一條彩絹,不是留給自己女人的。宋代的《賈氏談錄》和《文房四譜》中的說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絹盛之,系繩再拋入河中,繼續(xù)受水沖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絹中的泥越來越細,然后入窯燒成硯磚,再雕鑿成硯。心愛的女人得不到這樣的那一份饋贈,那是屬于硯的。在歷史的煙云中,那無數(shù)條紅黃紫青的彩絹,構成黃河岸邊一道獨特的風景。
制硯的職業(yè)注定了他永遠離不開泥土,走不出家鄉(xiāng)。他的手生來就是制硯的,像和面一樣揉搓、拍打,他的手就是刀,澄泥在他的手里十分細膩。泥料越細,粘性越佳,故沈括記作“膠泥”。使用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沉積的優(yōu)質黃河澄泥,土地上的植物也可以在這縮小的河邊種植,加入名貴的草藥,日后那綠葉也會在硯池里婆娑。一個制硯人的想像全在這里了,在一方硯上雕刻出他心里的對這個世界的印象,如人物、動物、花鳥魚蟲等。自然風干后,放入柴或牛糞中燒制,再放入墨蠟和米醋中蒸,最后磨光便成了堅硬的澄泥硯。你看,澤若美玉,巧奪天工,貯墨不耗,積墨不腐,冬不凍,夏不枯,寫字作畫蟲不蛀。
一塊新硯誕生了。舉到耳邊,去聽,在一方好的澄泥硯里,你能聽到河水的聲音,那是河流奔騰的嘯響。當那位制硯人注入一眼黃河水,硯就活了,透著澄澈的天空。澄泥硯細膩堅實,形色俱麗,硯池就是水的源泉,一個制硯老人偏執(zhí)地相信,一方?jīng)]有水的澄泥硯,放置在夜空下的河邊,第二天它會凝聚出一滴清水。
當一個制硯老人站到你面前,你會發(fā)現(xiàn),在千萬次的洗滌中,他的靈魂已然純凈而飄逸。洗,洗,洗出了生活,洗出了人生。一個老制硯人從注入清水的硯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摘自《福建文學》2005年第2期)
14.作者說,“澄泥硯與大自然的習性是相通的?!闭埥Y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4分)澄泥,是大自然的肌膚,與大自然有著天然而密切的聯(lián)系;澄泥硯,其實也就是一個縮小的湖泊,最早就是一種天然澄泥,因而保留有大自然的習性。(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5.作者說,“澄泥硯是撫摸出來的”,請結合原文,說說它是怎么被“撫摸”出來的。(6分)
15.選擇質量較好的粘土,一次一次地剔除泥土里的雜質,在清水攪拌成泥漿;撇去浮在表面的草皮、雜物,讓泥漿沉淀澄清,割去下層粗泥,取中間一層好細泥干燥后,即為細膩的澄泥;淘洗后,用絹盛之,系繩再拋入河中,繼續(xù)受水沖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絹中的泥越來越細;然后入窯燒成硯磚,再雕鑿成硯。(取泥,淘泥,雕鑿,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6.⑴作者用“縮小的湖泊”來比喻澄泥硯,文章中也多次把它們聯(lián)系了起來。請結合原文,說說它們兩間的聯(lián)系。(4分)⑴制作澄泥硯,就是將將河流縮小;雕刻澄泥硯時,制作者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想像,都制作進去了;好的澄泥硯里,有河流奔騰的嘯響,注入一眼黃河水,硯就活了,透著澄澈的天空;一個制硯老人偏執(zhí)地相信,硯池就是水的源泉。(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⑵能不能把題目“縮小的湖泊”換成“澄泥硯”?請說說你的理由。(2分)不能。因為用“縮小的湖泊”為題,形象而生動點出了本文的描寫對象,貫串了全文,抒發(fā)了對硯的喜愛之情。(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7.結尾說,“一個老制硯人從注入清水的硯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闭埥Y合原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該題是個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只要談一些與文章有聯(lián)系的,與制硯人的制硯特征有聯(lián)系的認識,即可。如,人生是艱辛的,人生是快樂的。勞動既可以是養(yǎng)家糊口的討生活,也可以是發(fā)展興趣的玩樂,大自然中有神奇的東西,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來。等等。(每點2分)
六、(14分)
18.讀下面的文字,從楊義的發(fā)言中,歸納出他觀點的要點,填在橫線上。(不超過40字)(4分)
當今社會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是怎樣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楊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楊義說,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到處貼,也可以出很多偽君子,標簽往往是靠不住的,這就是說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要成為人的情懷的東西才是重要的。此外,在當下這個信息和傳播途徑這么發(fā)達的時代,傳統(tǒng)文化還要貫穿于風俗。節(jié)日風俗非常重要,它是全民的娛樂方式,要進入文化的脈絡。比如五大節(jié)日非常重要,完全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國家的需要搞一點對于中華文明史的記憶有重大價值的活動出來。還有,精于學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套令人信服的有號召力的學說的建立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中國的文化經(jīng)典,我們中國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中國的哲學,那種有容乃大、創(chuàng)新圖強,我們?yōu)槭裁床荒芾脟业牧α繉χ袊幕目傮w進行深刻的探討?當然,制度正是文化傳統(tǒng)、文化戰(zhàn)略轉化為可操作的能夠見成果的現(xiàn)實行為的關鍵,在制度上進行傳統(tǒng)文化弘揚的創(chuàng)新,也是必要的。
18.始于教育,貫于風俗,精于學理,成于制度。(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9.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羅素提出過一個悖論,即“理發(fā)師難題”:有一個理發(fā)師,他的服務原則是“只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當他回到家中面對該不該給自己刮胡子的問題時,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請表述理發(fā)師兩難的原因:(4分)
原因一: 。
原因二:
19、因為只有不給自己刮胡子,他才可以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而他若給自己刮胡子,又違背了“只給那些不給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的原則。
20.當代詩人北島寫過如下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請表述該詩句的寫作特點和基本內涵:(4分)
20、①詩句使用了比喻(暗喻)修辭。②詩句使用了對比手法。③表達了對人世間卑鄙小人的刻骨痛恨。④表達了對人世間正直高尚者的由衷敬意和無比痛惜(因為“好人往往沒有好報”。 )⑤表達了對現(xiàn)實社會中不公平現(xiàn)象的不滿和控訴。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說,當你“自我作踐”地把日子看成破銅爛鐵時,你的日子也將是銹跡斑斑的;當你“珍而重之”地把日子視為金銀珠寶時,那么你擁有的日子也將會是金光燦燦的。對此,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你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或感受嗎?請聯(lián)系實際,圍繞“人生態(tài)度與生存狀況”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