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調(diào)研測試試題2

字號:

三、(5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故鄉(xiāng)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處,不是按照一定價格可以向任何顧客出售的往返車票和周末消遣節(jié)目。故鄉(xiāng)比任何旅游景區(qū)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故鄉(xiāng)的美麗總是含著悲傷。而美的從來就是悲的。中國的“悲”含有眷顧之義,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憐,這已把美學的真理揭示無余。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旅游景區(qū)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矯飾。
    我已來過法國三次,這個風雅富貴之邦,無論我這樣來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來付錢的觀賞者。我與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說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卻在一次次偷偷歸去。我當然知道,我會對故鄉(xiāng)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xiāng)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xiāng)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于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故鄉(xiāng)意味著我們的付出——它與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xiāng),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鄉(xiāng)”的情懷——無論這個故鄉(xiāng)烙印在一處還是多處,在祖國還是在異邦。沒有故鄉(xiāng)的人身后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游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節(jié)選自韓少功《我心歸去》)
    10.第一段中作者為什么說“任何旅游景區(qū)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矯飾”?(3分)
    11.第二段中作者所說的“對故鄉(xiāng)的失望”和“對旅泊之地的失望”到底有什么不同?(3分)
    12.文中劃線的句子“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有人說搭配不當,但有人說不能只看字面,這句話有深層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請談?wù)勀愕南敕ā?4分)
    13.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20字以內(nèi))。(3分)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2—17題。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笠?!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韓愈《師說》節(jié)選)
    14.下列句中的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儒家的學說
    B.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許多人
    C.而恥學于師 以……為恥
    D.不恥相師 表示動作偏向一方
    15.下列加點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而恥學于師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B.其皆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C.擇師而教之 縱一葦之所如
    D.問之,則曰 醉則更相枕以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