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xué):植物基礎(chǔ)知識(shí)——葉

字號(hào):

編者按:植物的基礎(chǔ)知識(shí),屬于《藥用植物學(xué)》的內(nèi)容,是掌握《中藥鑒定學(xué)》的基礎(chǔ)。因此,我們?yōu)榇蠹铱偨Y(jié)了一系列的植物學(xué)基本概念,以期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識(shí)。
    葉:葉是植物進(jìn)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料,進(jìn)行氣體交換和水分蒸騰的重要器官。葉主要著生于莖節(jié)處,芽或枝的外側(cè),其上沒有芽和花(偶有,也是由于花序軸與葉片愈合形成而不是葉片本身固有的,如百部),通常含大量葉綠素,綠色片狀。許多植物的葉,如番瀉葉、大青葉、艾葉、桑葉、枇杷葉等都是常用的中藥。葉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其對于中草藥的識(shí)別鑒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給予較多的注意。
    (一)葉的組成:一個(gè)典型的葉主要由葉片、葉柄、托葉等三部分組成。同時(shí)具備此三個(gè)部分的葉稱為完全葉,缺乏其中任意一或二個(gè)組成的則稱為不完全葉。葉片通常片狀,葉柄上端支持葉片,下端與莖節(jié)相連,托葉則著生于葉柄基部兩側(cè)或葉腋,在葉片幼小時(shí),有保護(hù)葉片的作用,一般遠(yuǎn)較葉片為細(xì)小。
    (二)葉的形態(tài):
    1.葉片:葉片的形狀,即葉形,類型極多,就一個(gè)葉片而言,上端稱為葉端,基部稱為葉基,周邊稱為葉緣;貫穿于葉片內(nèi)部的維管束則為葉脈,這些部分亦有很多變化。
    (1) 葉形:即葉片的全形或基本輪廓,常見的有:
    倒寬卵形:長寬近相等,最寬處近上部的葉形(如玉蘭)。
    圓形:長寬近相等,最寬處近中部的葉形(如蓮)。
    寬卵形:長寬近相等,最寬處近下部的葉形(如馬甲子)。
    倒卵形:長約為寬的1.5~2倍,最寬處近上部的葉形(如櫨蘭)。
    橢圓形:長約為寬的1.5~2倍,最寬處近中部的葉形(如大葉黃楊)。
    卵形:長約為寬的1.5~2倍,最寬處近下部的葉形(如女貞)。
    倒披針形:長約為寬的3~4倍,最寬處近上部的葉形(如鼠曲草)。
    長橢圓形:長約為寬的3~4倍,最寬處近中部的葉形(如金絲梅)。
    披針形:長約為寬的3~4倍,最寬處近下部的葉形(如柳)。
    線形:長約為寬的5倍以上,最寬處近中部的葉形(如沿階草)。
    劍形:長約為寬的5倍以上,最寬處近下部的葉形(如石菖蒲)。
    至于為其它形狀的,尚有三角形、戟形、箭形、心形、腎形、菱形、匙形、鐮形、
    偏斜形等。
    (2)葉端:即葉片的上端。常見的有:
    芒尖:上端兩邊夾角小于30“,先端尖細(xì)的葉端(如知母、天南星)。
    驟尖:上端兩邊夾角為銳角,先端急驟趨于尖狹的葉端(如艾麻)。
    尾尖:上端兩邊夾角為銳角,先端漸趨于狹長的葉端(如東北杏)。
    漸尖:上端兩邊夾角為急角,先端漸趨干尖狹的葉端(如烏柏)。
    銳尖:上端兩邊夾角為銳角,先端兩邊平直而趨于尖狹的葉端(如慈竹)。
    凸尖:上端兩邊夾角為純角,面臨無端有短尖的葉端(如石蟾蜍)。
    純形:上端兩邊夾角為純角,先端兩邊較平直或呈弧線的葉端(如梅花草)。
    截形:上端平截,即略近于平角的葉端(如火棘)。
    微凹:上端向下微凹,但不深陷的葉端(馬蹄金)。
    倒心形:上端向下極度凹陷,而呈倒心形的葉端(如馬鞍葉羊蹄甲)。
    (2) 葉基:即葉片的基部。常見的有:
    楔形:基部兩邊的夾角為銳角,兩邊較平直,葉片不下延至葉柄的葉基(如枇杷)??荚嚧缶W(wǎng)站整理
    漸狹:基部兩邊的夾角為銳角,兩邊彎曲,向下漸趨尖狹,但葉片不下延至葉柄的葉基(如樟樹)。
    下延:基部兩邊的夾角為銳角,兩邊平直或彎曲,向下漸趨狹窄,且葉片下延至葉柄下端的葉基(如鼠曲草)。
    圓鈍:基部兩邊的夾角為鈍角,或下端略呈圓形的葉基(如蠟梅)。
    截形:基部近于平截,或略近于平角的葉基(如金線吊烏龜)。
    箭形:基部兩邊夾角明顯大子平角,下端略呈箭形,兩側(cè)葉耳較尖細(xì)的葉基(如慈菇)。
    耳形:基部兩邊夾角明顯大子平角,下端略呈耳形,兩側(cè)葉耳較圓鈍的葉基(如白英)。
    戟形:基部兩邊的夾角明顯大于平角,下端略呈戟形,兩側(cè)葉耳寬大而呈戟刃狀的葉基(如打碗花)。
    心形:基部兩邊的夾角明顯大子平角,下端略呈心形,兩側(cè)葉耳寬大圓鈍的葉基(如苘麻)。
    偏斜形:基部兩邊大小形狀不對稱的葉基(如曼陀羅)秋海棠)。
    (4)葉緣即葉片的周邊。常見的有:
    全緣:周邊平滑或近于平滑的葉緣(如女貞)。
    睫狀緣:周邊齒狀,齒尖兩邊相等,而極細(xì)銳的葉緣(如石竹)。
    齒緣:周邊齒狀,齒尖兩邊相等,而較粗大的葉緣(如Nying麻)。
    細(xì)鋸齒緣:周邊鋸齒狀,齒尖兩邊不等,通常向一側(cè)傾斜,齒尖細(xì)銳的葉緣(如茜草)。
    鋸齒緣:周邊鋸齒狀,齒尖兩邊不等,通常向一側(cè)傾斜,齒尖粗銳的葉緣(如茶)。
    純鋸齒緣:周邊鋸齒狀,齒尖兩邊不等,通常向一側(cè)傾斜,齒尖較圓純的葉緣(如地黃葉)。
    重鋸齒緣:周邊鋸齒狀,齒尖兩邊不等,通常向一側(cè)傾斜,齒尖兩邊兩邊亦呈鋸齒狀的葉緣(如刺兒菜)。
    曲波緣:周邊曲波狀,波緣為凹凸波交互組成的葉緣。(如茄)。
    凸波緣:周邊凸波狀,波全為凸波組成。(如連錢草)。
    凹波緣:周邊凹波狀,波緣全為凹波組成,(如曼陀羅)。
    (4) 葉脈:即葉片維管束所在處的脈紋。常見的有:
    二岐分枝脈:葉脈作二歧分枝,不呈網(wǎng)狀亦不平行,通常自葉柄著生處發(fā)生(如銀杏)。
    掌狀網(wǎng)狀脈:葉脈交織呈網(wǎng)狀,主脈數(shù)條,通常自近葉柄著生處發(fā)出(如八角蓮)。
    羽狀網(wǎng)狀脈:葉脈交織呈網(wǎng)狀,主脈一條,縱長明顯,側(cè)脈自主脈兩側(cè)分出,井略呈羽狀(如馬蘭)。
    輻射平行脈:葉脈不交織成網(wǎng)狀,主側(cè)脈皆自葉柄著生處分出,而呈輻射走向(如棕櫚)??荚嚧缶W(wǎng)站整理
    羽狀平行脈:葉脈不交織成網(wǎng)狀,主脈一條,縱長明顯,側(cè)脈自主脈兩側(cè)分出,而彼此平行,并略呈羽狀(如姜黃)。
    弧狀平行脈:葉脈不交織成網(wǎng)狀,主脈一條,縱長明顯,側(cè)脈自葉片下部分出,并略呈弧狀平行而直達(dá)先端(如寶鐸草)。
    直走平行脈:葉脈不交織成網(wǎng)狀,主脈一條,縱長明顯,側(cè)脈自葉片下部分出,并彼此近于平行,而縱直延伸至先端(如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