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zhèn)龍華是一個依山臨水古風依然的小鎮(zhèn),因龍華寺而得名。它位于南面是起伏綿延的老君山,大龍溪、小龍溪在鎮(zhèn)北口相匯后流入岷江,八仙山風景區(qū)隔溪與古鎮(zhèn)相望,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淳樸,有現(xiàn)今世界上的立佛———八仙山大佛。由于大山的阻隔,使得龍華完好地保留下了它的歷史風貌,有古鎮(zhèn)活化石之稱。
龍華鎮(zhèn)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是彝漢爭奪之所,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孟獲曾親率大軍從這一帶開進涼山,渡金沙江入云南。明代曾在此設驛站,清代咸豐元年(1851年)在此設平安營,建都司衙門,駐軍,修建城墻和城門。至今,古鎮(zhèn)尚保留有兩座寨門及都司衙門舊址、兵房。
漫步古鎮(zhèn),龍華的特色撲面而來:古橋、古街、古巷、古風濃郁。一座頗具特色的風雨橋———龍華涼橋如長虹臥波,橫跨在小龍溪上。步上涼橋,但見大小龍溪兩岸古榕成排,枝葉垂溪,流水淙淙,鴨群戲水,石墩成陣,槌衣聲聲。岸上民居錯落有致,炊煙裊裊……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市井風情畫。
過了涼橋,進入古寨門,便步入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條街,名曰順河街、新街、長街,皆是石板鋪路,寬不過三四米,歲月在石板路上留下了道道凹印。古街左右兩旁為清一色的木結(jié)構(gòu)房屋,一樓一底,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向鎮(zhèn)中心延伸。順河街沿溪而建,錯落有致,三官樓臨溪而立;新街實為老街,無一不是清代民居建筑;長街其實不長,曲曲彎彎。位于正街上的龍華寺由于年代久遠,僅存遺址柱礎和部分建筑,倒是不遠處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禹王宮尚基本保存完好,主殿臺基兩側(cè)的七幅高浮雕古代戲劇故事畫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如“趙匡胤洗馬救駕”、“三英戰(zhàn)呂布”、“長板坡”等,深浮雕花格圖案將這些圖畫連接起來,頗富裝飾美。
地址: 老君山
龍華鎮(zhèn)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是彝漢爭奪之所,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孟獲曾親率大軍從這一帶開進涼山,渡金沙江入云南。明代曾在此設驛站,清代咸豐元年(1851年)在此設平安營,建都司衙門,駐軍,修建城墻和城門。至今,古鎮(zhèn)尚保留有兩座寨門及都司衙門舊址、兵房。
漫步古鎮(zhèn),龍華的特色撲面而來:古橋、古街、古巷、古風濃郁。一座頗具特色的風雨橋———龍華涼橋如長虹臥波,橫跨在小龍溪上。步上涼橋,但見大小龍溪兩岸古榕成排,枝葉垂溪,流水淙淙,鴨群戲水,石墩成陣,槌衣聲聲。岸上民居錯落有致,炊煙裊裊……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市井風情畫。
過了涼橋,進入古寨門,便步入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條街,名曰順河街、新街、長街,皆是石板鋪路,寬不過三四米,歲月在石板路上留下了道道凹印。古街左右兩旁為清一色的木結(jié)構(gòu)房屋,一樓一底,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向鎮(zhèn)中心延伸。順河街沿溪而建,錯落有致,三官樓臨溪而立;新街實為老街,無一不是清代民居建筑;長街其實不長,曲曲彎彎。位于正街上的龍華寺由于年代久遠,僅存遺址柱礎和部分建筑,倒是不遠處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禹王宮尚基本保存完好,主殿臺基兩側(cè)的七幅高浮雕古代戲劇故事畫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如“趙匡胤洗馬救駕”、“三英戰(zhàn)呂布”、“長板坡”等,深浮雕花格圖案將這些圖畫連接起來,頗富裝飾美。
地址: 老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