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tǒng)一考試《會計》模擬試卷一4

字號:

四、綜合題(本題型共2題,第1題21分,第2題20分。本題型共41分。答案中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
    1.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題下稱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按年確認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且發(fā)生的暫時性差異預計在未來期間內能夠轉回。按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甲公司2006年度財務報告于2007年3月31日經董事會批準對外報出,2006年度的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于2007年2月28日完成。注冊會計師在2007年2月15日對甲公司2006年度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時,發(fā)現以下交易或事項及其會計處理:
    (1)出于2005年度C產品實際未發(fā)生修理費用的考慮,2006年初,公司董事會決定自2006年起降低C產品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的比例,將可能發(fā)生較大質量問題的保修費用預計比例改為按銷售額的8%至9%;將可能發(fā)生較小質量問題的保修費用預計比例改為按銷售額的2%至3%,同時追溯調整2005年度已預提的產品質量保證費用。
    C產品是2005年度甲公司新研制的產品,甲公司對售出的C產品提供一年的保修期,售出后的一年內若存在質量問題,甲公司負責免費修理(含更換零部件)。2005年度甲公司銷售C產品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
    2005年度甲公司根據C產品的質量測定,預計已售出的產品中有85%不會發(fā)生質量問題,有10%將會發(fā)生較小的質量問題,另有5%將會發(fā)生較大的質量問題。而如果發(fā)生較大的質量問題,其發(fā)生的保修費用將為銷售額的10%至12%;而如果發(fā)生較小的質量問題,其發(fā)生的保修費用將為銷售額的4%至5%。
    (2)2005年初,甲公司投資ABC公司,擁有ABC公司15%的股份,準備長期持有。除另一家W公司也持有ABC公司15%的股份外,ABC公司其他的股份相對分散。投資取得后,甲公司與W公司簽訂委托代管協議,由甲公司代理W公司行使其他股東權利,W公司每年從ABC公司取得相應份額的股利。2005、2006年度,ABC公司均實現凈利潤680萬元。2005、2006年度ABC公司分別從其實現的凈利潤中分派現金股利100萬元和180萬元,并已實際發(fā)放。ABC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對于此項投資,甲公司在ABC公司這兩年宣告股利時,均按15%的投資比例確認了投資收益,未調整投資成本。
    (3)2006年7月23日,甲公司接受X公司委托開發(fā)一套系統(tǒng)軟件,合同總價款為2000萬元。在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甲公司應嚴格按照X公司所提出的技術要求進行項目開發(fā)。如甲公司不能按照X公司的規(guī)定或要求開發(fā)軟件,由此造成的損失和責任均由甲公司承擔。同時合同約定,該開發(fā)項目應于2007年3月1日前開發(fā)完成。甲公司如不能按期完成開發(fā)任務,應每日按合同總價款0.2%向X公司支付違約金。軟件開發(fā)完成后,由X公司派專人及時進行測試和驗收。
    協議簽訂后至2006年12月31日,X公司向甲公司支付合同總價款的65%;余款于甲公司完成項目開發(fā)并由X公司驗收合格后7個工作日內付清。如果X公司不能按期付款,每日加付合同總價款0.4%的違約金。
    2006年8月10日,甲公司為上述項目開發(fā)又與X公司簽訂了設備的購買協議。根據該協議,甲公司向X公司購買用于上述項目開發(fā)的設備,總價款為500萬元。2006年9月10日,甲公司收到X公司運來的上述設備,并于2006年12月25日向X公司支付上述設備款500萬元。假定該設備只能用于上述項目開發(fā),且無凈殘值。
    至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X公司支付的合同總價款65%。經X公司軟件技術人員測量,該項目開發(fā)已完成70%。預計完成項目開發(fā)需發(fā)生的總成本為1400萬元。除支付購買設備價款以外,甲公司另發(fā)生其他項目開發(fā)費用500萬元。
    甲公司已于2006年末將該合同的總價款2000萬元確認為2006年度的勞務收入,并將購買設備的成本500萬元以及其他的開發(fā)費用500萬元全部結轉為勞務成本。對相關的應收賬款未計提壞賬準備。
    假定稅法確認收入、成本的時間與會計一致。
    (4)2005年末,甲公司在對一項管理用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時,多計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42萬元。至2005年末,該固定資產尚可使用7年。假定除固定資產減值因素外,該項固定資產上會計與稅法不存在其他差異。
    (5)2003年7月,甲公司為其長期供貨商提供一項銀行貸款擔保,被擔保貸款本金為900萬元,期限3年,年利率4%。根據合同,甲公司為該供貨商取得的貸款本金及利息承擔全額擔保責任;此外,如甲公司代供貨商償付款項,則甲公司可向供貨商全額追償。
    因該供貨商經營情況不佳,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償付到期貸款本息。銀行于2006年10月6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供貨商及甲公司賠付到期債務。2006年12月31日,該案件尚在審理過程中,甲公司預計很可能代供貨商償還貸款本息金額為800萬元。
    鑒于甲公司代供貨商償付的款項按合同規(guī)定可以向供貨商追償,甲公司在其2006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中確認了一項800萬元的預計負債,同時確認了一項800萬元的應收款項。假定在擔保損失實際發(fā)生時,稅法上也不允許扣除。
    (6)2007年2月3日,甲公司收到退回的一批產品。該產品系2006年11月銷售給丙公司,銷售價格為400萬,成本為250萬,價款已收到。丙公司使用該產品時發(fā)現存有嚴重的質量問題。根據合同的條款,丙公司將所購產品退回甲公司。甲公司收到稅務部門開具的退貨證明,但退回產品的價款尚未支付。在收到退回的產品時,甲公司將退回的產品沖減2007年2月份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及相關的增值稅銷項稅額。
    此外,在2007年初至2007年3月31日期間,甲公司還發(fā)生以下部分交易或事項:
    (1)甲公司2006年12月銷售給丁公司的一批產品。該批產品的銷售價格為300萬元,銷售成本為180萬。該批產品已經發(fā)出,并已開出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貨款尚未收到。丁公司收到該產品后,經驗收發(fā)現商品外觀存在質量問題,遂與甲公司交涉,至2006年末尚無結果。至2007年2月5日甲公司同意丁公司提出的按售價8%的折讓要求。當日,收到丁公司交來的稅務機關開具的索取折讓證明單,并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2)3月2日,甲公司接到法院的一審判決,甲公司和B公司敗訴,甲公司需為B公司償還借款本息的60%。此項訴訟是因甲公司替B公司提供5000萬元的銀行借款擔保而引起的。該項借款B公司于2003年5月向銀行借入,于2006年5月到期,到期日應償還的本息金額為5200萬元。甲公司為B公司此項銀行借款的本息提供60%的擔保。 B公司由于與該銀行的另一項貸款糾紛未得到解決,因此未償還本項到期債務,債權銀行于2006年7月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B公司及為其提供擔保的甲公司償還借款本息,同時要求支付罰息150萬元。至2006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決,當時甲公司預計承擔此項債務的可能性為50%,甲公司未確認預計負債。
    對法院的判決,B公司和甲公司均表示不服,于2007年3月10日上訴至二審法院。至2006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二審法院尚未作出終審判決。甲公司律師預計替B公司償還債務及支付罰息的可能性為60%,預計替B公司償還借款本息能收回的可能性為80%。(按稅法規(guī)定,在擔保損失實際發(fā)生時,稅法上也不允許扣除)
    (3)3月22日,甲公司撤回法律訴訟。該項訴訟是因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項購貨合同引起的。合同中規(guī)定乙公司應在2006年12月份供應給甲公司一批原料。由于乙公司未履行合同,使甲公司蒙受經濟損失。甲公司已于2007年1月20日通過法律程序要求乙公司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根據甲公司法律顧問的經驗估計,公司獲勝訴的可能性為80%。
    經反復協商,最后乙公司同意賠付20萬元,并立即支付,甲公司已收到賠償款并撤回訴訟。
    甲公司2006年調整之前的利潤表如下:
    利潤表
    編制單位:甲公司 2006年度 單位:萬元
    項 目
     本期金額
     調整數
     調整后本期金額
    一、營業(yè)收入
     50000
    減:營業(yè)成本
     35000
    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3000
    銷售費用
     700
     管理費用
     1000
     財務費用
     600
    資產減值損失
     100
    加:投資收益
     400
    二、營業(yè)利潤
     10000
    加:營業(yè)外收入
     200
    減:營業(yè)外支出
     1200
    三、利潤總額
     9000
    減:所得稅費用
    四、凈利潤
    其他假定:(1)除上述交易或事項外,甲公司不存在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2)不考慮除所得稅、增值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
    (3)各項交易或事項均具有重大影響。
    (4)甲公司在所得稅匯算清繳前未確認2006年度發(fā)生或轉回的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5)不考慮2006年度盈余公積的計提。
    要求:
    (1)說明上述交易或事項中,哪些是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哪些是調整事項?哪些是非調整事項。
    (2)除交易或事項(5)外,對注冊會計師發(fā)現的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你認為不正確的,請簡要說明存在的問題及理由,并作出包括交易或事項(5)在內的調整處理的會計分錄。
    (3)計算確定2006年度甲公司的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發(fā)生額以及所得稅費用。
    (4)調整2006年度的利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