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城市大型綠地的迅猛發(fā)展,一個亟待提出的問題是如何把城市大型綠地搞得更美,錦上添花。這也是人們所期待的。因此,筆者在此要說一說城市大型綠地設(shè)計中的一些手法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型綠地的組景;
二是大型綠地的地面、水面和道路;
三是大型綠地中的林木花草;
四是大型綠地中的建筑、雕塑和小品。
在此先說大型綠地的組景。組景是園林及室外環(huán)境總體規(guī)劃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大型綠地宜分區(qū),按照綠地形狀、周圍環(huán)境及綠地本身的功能進行分區(qū),并分出主次,做到流暢。一般說,分區(qū)可有動、靜之分,曠、奧之分。也可按照特征來分區(qū),如林木、水面、草坪等等,并互相進行有機組合,統(tǒng)一風(fēng)格。
在大型綠地的組景中,更值得重視的是應(yīng)用“借景”、“對景”手法。
借景,在城市大型綠地中所借的是指綠地以外之景物,多為建筑物,有的 城市有山,也可借山景。如上海古城公園,可以借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等高層建筑物。這些形象要在規(guī)劃設(shè)計時確定,在什么位置、方向能看到它們,而且形象動人,構(gòu)圖完美。在設(shè)計大型綠地的茶室、休閑場所時一定要注意這種借景。
對景與借|考試|大|景不同,對景是相對的,彼此相互為景。如一個茶室,坐在茶室里看對面的一個亭子,是一個景,宛如一幅畫;反之,若坐在亭子里看茶室,也應(yīng)當是一個景。因此,對景就要求設(shè)計者重視綠地中景點的安排,切忌此景看彼景美,彼景看此景不美。
在組景設(shè)計中,不但要重視靜態(tài)的景,而且要注意其動態(tài),一路行走一路觀景,景景入畫。我國古代有“步移景異”之說,這種手法值得重視。有的建筑物,從各個角度看其形象相差無幾,如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電視塔等;但有些建筑物則由不同的方向看去形象就會不同,如上海人民廣場的市府大廈,淮海路附近的花園飯店等。古人云:“安得帆隨湘勢轉(zhuǎn),為君九面寫衡山”。這種手法值得吸取。
萬一從有的景點看某個建筑,覺得形象不佳,這就可用“障景”手法,擋住那些不好看的形象??捎脡w、建筑物、樹叢等,將它掩除;或在此做水面,人行不到,也就看不到不佳之形象。其實,上海共青森林公園的手法值得重視,在園內(nèi)很少能看到園外之物。園內(nèi)四周林木如今已長密了,幾乎看不到園外之物,在視野中,只見一片綠色,令人感到似已遠離喧囂的大城市,置身于自然森林之中。此時,四周的空氣也覺得格外清新,好象處于“氧吧”之中,令人陶醉??傊?,借景、對景,包括障景,這些手法須重視,但更須活用。
古代造園手法仍大有用武之地,但決不能照搬照抄,須靈活用之。組景的好壞是大型綠地形態(tài)設(shè)計的命脈。大型綠地是當今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更應(yīng)當是高質(zhì)量的,令人喜聞樂見的。
與古代的園林和近代的公園不同,當今的城市大型綠地的特點,就是大而開放,因此它們的手法也就有所不同。這里要說的是城市大型綠地的底界面處理。
何謂底界面?人所處的空間,可分上、下、前、后、左、右六個界面。《莊子·齊物論》中說:“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边@就是說,人對所存在的空間總是以一個方盒子的形式來理解和認知的。底界面對人來說特別重要,人的起居、活動等等,總離不開地面。同樣,城市大型綠地的底界面也很重要。這種底界面有好多形式,如草地、硬地、水面、路面等。當然還有坡地。在這里著重要討論的是草地、硬地和水面的處理手法。
草地可大可小,其范圍須用邊界物進行交代(如樹、路、房屋等)。小塊草地(大約500平方米以下)的處理手法與公園中的草地處理手法無多大區(qū)別,而中國古代園林很少有整片的草地。草地上的草,須修剪整齊,不要高高低低,草的種類繁雜,否則有雜草叢生、荒蕪之感。大塊草地(大約500平方米以上)的處理手法,類似于西方傳統(tǒng)的大型莊園中的草地手法。其實它們也有不同手法,一般說英國的處理得自然,包括地面坡度、林木和房屋的配置等,都顯得自然;法國的處理得人工味濃,包括道路、林木等,講究工整、對稱,或做出幾何圖案,就像凡爾賽宮及維康府邸中的園林等,幾乎都用這種風(fēng)格。還有一種是講究綠地的細部處理,這就是伊斯蘭園林(包括西班牙的),很講究細部。它們在總體上講究對稱布局,如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園等等。這是伊斯蘭文化的風(fēng)格,包括他們的建筑裝飾和繪畫,都是如此?!凹毭墚嫛保褪撬麄兲赜械睦L畫藝術(shù)。
大型綠地的草地設(shè)計,首先須確定大小,然后做出風(fēng)格。以上說的幾種風(fēng)格孰優(yōu)孰劣?其實每一種風(fēng)格都有優(yōu)劣,但更須指出,切莫做得不倫不類。
一是大型綠地的組景;
二是大型綠地的地面、水面和道路;
三是大型綠地中的林木花草;
四是大型綠地中的建筑、雕塑和小品。
在此先說大型綠地的組景。組景是園林及室外環(huán)境總體規(guī)劃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大型綠地宜分區(qū),按照綠地形狀、周圍環(huán)境及綠地本身的功能進行分區(qū),并分出主次,做到流暢。一般說,分區(qū)可有動、靜之分,曠、奧之分。也可按照特征來分區(qū),如林木、水面、草坪等等,并互相進行有機組合,統(tǒng)一風(fēng)格。
在大型綠地的組景中,更值得重視的是應(yīng)用“借景”、“對景”手法。
借景,在城市大型綠地中所借的是指綠地以外之景物,多為建筑物,有的 城市有山,也可借山景。如上海古城公園,可以借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等高層建筑物。這些形象要在規(guī)劃設(shè)計時確定,在什么位置、方向能看到它們,而且形象動人,構(gòu)圖完美。在設(shè)計大型綠地的茶室、休閑場所時一定要注意這種借景。
對景與借|考試|大|景不同,對景是相對的,彼此相互為景。如一個茶室,坐在茶室里看對面的一個亭子,是一個景,宛如一幅畫;反之,若坐在亭子里看茶室,也應(yīng)當是一個景。因此,對景就要求設(shè)計者重視綠地中景點的安排,切忌此景看彼景美,彼景看此景不美。
在組景設(shè)計中,不但要重視靜態(tài)的景,而且要注意其動態(tài),一路行走一路觀景,景景入畫。我國古代有“步移景異”之說,這種手法值得重視。有的建筑物,從各個角度看其形象相差無幾,如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電視塔等;但有些建筑物則由不同的方向看去形象就會不同,如上海人民廣場的市府大廈,淮海路附近的花園飯店等。古人云:“安得帆隨湘勢轉(zhuǎn),為君九面寫衡山”。這種手法值得吸取。
萬一從有的景點看某個建筑,覺得形象不佳,這就可用“障景”手法,擋住那些不好看的形象??捎脡w、建筑物、樹叢等,將它掩除;或在此做水面,人行不到,也就看不到不佳之形象。其實,上海共青森林公園的手法值得重視,在園內(nèi)很少能看到園外之物。園內(nèi)四周林木如今已長密了,幾乎看不到園外之物,在視野中,只見一片綠色,令人感到似已遠離喧囂的大城市,置身于自然森林之中。此時,四周的空氣也覺得格外清新,好象處于“氧吧”之中,令人陶醉??傊?,借景、對景,包括障景,這些手法須重視,但更須活用。
古代造園手法仍大有用武之地,但決不能照搬照抄,須靈活用之。組景的好壞是大型綠地形態(tài)設(shè)計的命脈。大型綠地是當今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更應(yīng)當是高質(zhì)量的,令人喜聞樂見的。
與古代的園林和近代的公園不同,當今的城市大型綠地的特點,就是大而開放,因此它們的手法也就有所不同。這里要說的是城市大型綠地的底界面處理。
何謂底界面?人所處的空間,可分上、下、前、后、左、右六個界面。《莊子·齊物論》中說:“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边@就是說,人對所存在的空間總是以一個方盒子的形式來理解和認知的。底界面對人來說特別重要,人的起居、活動等等,總離不開地面。同樣,城市大型綠地的底界面也很重要。這種底界面有好多形式,如草地、硬地、水面、路面等。當然還有坡地。在這里著重要討論的是草地、硬地和水面的處理手法。
草地可大可小,其范圍須用邊界物進行交代(如樹、路、房屋等)。小塊草地(大約500平方米以下)的處理手法與公園中的草地處理手法無多大區(qū)別,而中國古代園林很少有整片的草地。草地上的草,須修剪整齊,不要高高低低,草的種類繁雜,否則有雜草叢生、荒蕪之感。大塊草地(大約500平方米以上)的處理手法,類似于西方傳統(tǒng)的大型莊園中的草地手法。其實它們也有不同手法,一般說英國的處理得自然,包括地面坡度、林木和房屋的配置等,都顯得自然;法國的處理得人工味濃,包括道路、林木等,講究工整、對稱,或做出幾何圖案,就像凡爾賽宮及維康府邸中的園林等,幾乎都用這種風(fēng)格。還有一種是講究綠地的細部處理,這就是伊斯蘭園林(包括西班牙的),很講究細部。它們在總體上講究對稱布局,如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園等等。這是伊斯蘭文化的風(fēng)格,包括他們的建筑裝飾和繪畫,都是如此?!凹毭墚嫛保褪撬麄兲赜械睦L畫藝術(shù)。
大型綠地的草地設(shè)計,首先須確定大小,然后做出風(fēng)格。以上說的幾種風(fēng)格孰優(yōu)孰劣?其實每一種風(fēng)格都有優(yōu)劣,但更須指出,切莫做得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