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寫作輔導(dǎo):初中語文奧運寫作素材

字號:

(一) 中國早期的奧林匹克運動
    1.1928年中國獲準(zhǔn)可派代表團參加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但由于準(zhǔn)備不足,只派了宋如海一人作為觀察員出席而未參加競賽。
    2.1932年,劉長春參加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
    中國原準(zhǔn)備派足球和田徑選手參賽,但因“九一八”事變和政府對參加奧運會毫無興趣,致使計劃落空。后因傳聞日本密謀由“滿洲國”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在張學(xué)良將軍的熱心資助下,終于派出了一個代表團:代表沈嗣良,選手劉長春,教練宋君復(fù)。因旅途疲倦,體力不支,劉長春在100米跑和200米跑預(yù)賽中既被淘汰。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正式進入奧運會賽場,雖然成績不佳,但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
    第十一屆奧運會在柏林舉行。中國代表團派出了69人一行,雖然結(jié)果很不理想,但是武術(shù)表演卻引起了各國體育界人士的極大興趣。
    第十四屆奧運會于194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中國派出了33名運動員參賽,但各項都未能進入決賽。(第十二屆、十三屆因為二戰(zhàn)的原因未能舉行)。
    (二) 中國近期的奧林匹克運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社會的變化給體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給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開始了新的歷程。
    新中國政府是將體育寫入憲法的第一個中國政府。在1949年10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上,朱德同志就明確指出:“體育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體育事業(yè)一定要為人民服務(wù),要為國防和國民健康的利益服務(wù)”。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代表大會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
    從1952年到1992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新中國僅參加了其中的4屆奧運會。
    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中國實現(xiàn)了奧運會“零”的突破,獲得金牌15枚、銀牌8枚、銅牌9枚,迎來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新的時代。
    1.新中國的第一金許海峰
    1984年第23屆洛衫磯奧運會上,許海峰首先在男子60發(fā)慢射決賽中以566環(huán)的成績獲得冠軍,成為中國奧運會歷的首位奧運冠軍,打破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紀(jì)錄,也成為了中國奧運歷的英雄。當(dāng)許海峰獲得冠軍,實現(xiàn)零的突破的那一刻,多少中國人激動得熱淚盈眶,人們記住了零的突破四個字,和創(chuàng)造這四個字的許海峰。
    2.體操王子李寧
    李寧是壯族人,出生于1963年,是廣西來賓市人(當(dāng)時屬于柳州地區(qū))。他7歲開始練習(xí)體操,17歲進入國家體操隊,26歲退役。1981年,他獲得了世界大學(xué)生運動會男子自由體操、鞍馬、吊環(huán)三項冠軍。1982年第六屆世界杯體操賽上,李寧一人獨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創(chuàng)造了世界體操的神話,被譽為"體操王子"。
    1984年,在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中,李寧共獲3金2銀1銅,接近中國代表團獎牌總數(shù)的1/5,他也成為該屆奧運會中獲獎牌最多的運動員。1985年,榮獲世界體操錦標(biāo)賽吊環(huán)冠軍。1986年,獲第七屆世界杯體操賽男子個人全能、自由體操、鞍馬三項冠軍。在17年的運動生涯中,李寧共獲得國內(nèi)外重大體操比賽金牌106枚。1987年,李寧成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亞洲當(dāng)時的委員。1999年李寧被世界體育記者協(xié)會評選為"二十世紀(jì)世界運動員"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貝利、飛人喬丹等25位體壇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紀(jì)體育之巔。
    1989年李寧退役后加盟廣東健力寶集團,第二年創(chuàng)建李寧體育用品公司。經(jīng)過十年的努力,"李寧牌"已成為中國體育用品的第一品牌。
    3.冬奧英雄葉喬波、大楊揚
    1992年第十六屆冬季奧運會上,葉喬波獲得女子速滑500米和1000米兩枚銀牌,實現(xiàn)了我國在冬季奧運會上獎牌“零的突破”。
    2002年2月17日,中國選手大楊揚在鹽湖城第19屆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奪得金牌,實現(xiàn)了中國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短道速滑1000米中再獲1金,隊友楊陽獲得銅牌。
    4.飛人劉翔
    劉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男子110米欄的的比賽中,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創(chuàng)造的12秒91的世界紀(jì)錄。
    中國奧運之路_奧運寫作素材
    (一) 中國早期的奧林匹克運動
    1.1928年中國獲準(zhǔn)可派代表團參加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但由于準(zhǔn)備不足,只派了宋如海一人作為觀察員出席而未參加競賽。
    2.1932年,劉長春參加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
    中國原準(zhǔn)備派足球和田徑選手參賽,但因“九一八”事變和政府對參加奧運會毫無興趣,致使計劃落空。后因傳聞日本密謀由“滿洲國”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在張學(xué)良將軍的熱心資助下,終于派出了一個代表團:代表沈嗣良,選手劉長春,教練宋君復(fù)。因旅途疲倦,體力不支,劉長春在100米跑和200米跑預(yù)賽中既被淘汰。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正式進入奧運會賽場,雖然成績不佳,但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
    第十一屆奧運會在柏林舉行。中國代表團派出了69人一行,雖然結(jié)果很不理想,但是武術(shù)表演卻引起了各國體育界人士的極大興趣。
    第十四屆奧運會于194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中國派出了33名運動員參賽,但各項都未能進入決賽。(第十二屆、十三屆因為二戰(zhàn)的原因未能舉行)。
    (二) 中國近期的奧林匹克運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社會的變化給體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給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開始了新的歷程。
    新中國政府是將體育寫入憲法的第一個中國政府。在1949年10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上,朱德同志就明確指出:“體育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體育事業(yè)一定要為人民服務(wù),要為國防和國民健康的利益服務(wù)”。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代表大會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