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幼兒教師語言技巧淺論

字號: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語言更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工具。沒有語言,怎么當好幼兒的指路明燈。
    幼兒園相對于其它階段的教育來說,的特點是教師的口語使用特別多,這是由于幼兒階段獨有的特點決定的。幼兒基本上不識字的,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獲得的所有知識基本上都是來自于成年人的口耳相傳,在幼兒園主要是教師的口耳相傳。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主要有兩條途徑,即言傳和身教。言傳就是通過語言指示、建議等進行指導、教育、傳授知識;身教則是通過示范、演示等有目的的行為進行指導。由于幼兒所具有的身心各方面的特點,幼兒園教師是以語言指導為主的,當幼兒對活動的內(nèi)容不理解、有畏難情緒時,或者是對幼兒進行個別教育時,教師都采用示范或演示的方法,即便如此,示范和演示在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教師伴隨著語言進行的。因而,相對來說,語言指導在幼兒園活動中發(fā)生的頻率,起的作用更大,在教師的指導行為中顯得更為重要。
    在教師通過語言對幼兒進行指導的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語言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要求如下:
    首先,教師要時時刻刻用普通話教幼兒說話。因為在孩子眼里,你就是他的榜樣,你的一言一語,他都會牢記心中,俗話說:學好三年,學壞三天。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在帶中班時,有一個小朋友,由于家庭原因,在讀了半個學期后轉(zhuǎn)學了,那時他的普通話非常好,可一個月后,我在菜場碰到他,他的普通話里沒有了卷舌音,說話的口氣還怪怪的。我問他媽媽:“孩子的普通話怎么這樣了?”“我離婚后,實在沒時間照顧他,就放在私人托兒所,那個老師也是這個樣的!”他媽媽無奈的說。唉,父母離婚,最苦的還是孩子,千萬別耽誤了孩子,畢竟孩子是最無辜的!
    第二,教師的語言必須做到口齒清晰、鮮明、準確。教師的語言,應當如同珠落玉盤,清晰悅耳,一字一詞不能含糊不清。語言的表意達情,首先要讓幼兒聽懂、聽清教師在說什么,只有聽得清楚,才能逐漸理解。教師的語言發(fā)音必須準確,力求做到字正腔圓。眾所周知,幼兒語言的獲得多由模仿而來,在家庭,幼兒主要模仿家長;在幼兒園,幼兒的模仿對象主要是教師,因而,只有聽清楚教師每一個詞匯的發(fā)音,幼兒才能準確地模仿,幼兒的語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第三,教師的語言應當形象生動、富有感情。幼兒教師的語言應注重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話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說要避免空洞無物、枯燥無味、呆板無力的語言。幼兒園教育教學與學校教育的不同點在于,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更加生動、有趣、形象、活潑。如果教師像老和尚念經(jīng)似地說話,只能使幼兒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員一樣地說話則只能讓幼兒感到生澀,毫無情趣。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潑的語言,特別是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適當?shù)膭幼?,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第四,教師的語言要用詞準確,切忌詞不達意。幼兒教師的語言不能單純追求詞匯豐富、語言生動形象,避免以詞害意。教師的語言,關(guān)鍵不在多而在于精,口若懸河和侃侃而談都不應是教師所追求。另外,教師的用語必須規(guī)范化,用詞要求準確、符合科學性。學齡前兒童正是積累詞匯的時期,此時的幼兒表現(xiàn)出對詞匯極大的興趣,他們關(guān)注新詞,愿意利用一切機會使用新詞,因此,幼兒教師使用詞匯的水平直接地影響幼兒對詞匯和積累和使用。
    第五,教師語言應具有層次比較豐富的多適應性。所謂多適應性,就是適應各種不同的幼兒。因為即使是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由于其個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兒在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應當必須選定在幼兒現(xiàn)有語言接受能力的起點上,并能夠促進幼兒語言的提高和語言思維發(fā)展這個范圍之內(nèi)。這當中就蘊含了教師在語言上要"因人而語",對不同的幼兒所使用的語言應當是不同的,主要指幼兒個體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比如說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不同,具體來說,對性格較為敏感、容易緊張、心理隨能力較差的孩子,教師語言應更多地采用親切的語調(diào)、關(guān)懷的語氣對他們說話,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的語言在語速上應當適當?shù)芈恍?,顯得更有耐心;對性格較急的孩子說話時,教師的語調(diào)要顯得沉穩(wěn),語速適中,使幼兒焦躁的情緒得以緩和等等??傊?,教師的語言絕對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對不同的幼兒必須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如此才能使教師的語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然,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為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在語言上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也稱語言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具體地說,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具有如下語言策略:
    一是愉快的表達。這一點要求教師不論何時何地何事,當有必要向幼兒說明事理時,都要心平氣和地向幼兒明示。多數(shù)教師表達積極的、肯定的意見和愉快的情感時,較容易做到這一點;但在表達消極的、否定的意見和不愉快的情感時,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愉快的表達往往會令人心情舒暢,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對幼兒來說更是這樣,教師愉快地、和藹可親地向幼兒表達自己的好、惡或指示,可以使幼兒更容易接納并樂于服從,那種高聲叫喊,或?qū)τ變?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和對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響教育的效果。
    二是適時的鼓勵。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幼兒完成了任務時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在幼兒遇到問題或困難時要及時地予以鼓勵。教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力量,諸如“嗯,真不錯!”、“好樣的!”.“好孩子,你真棒!”等語言,加上教師親切的表情、愛撫的動作,會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是極為有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語言的運用與觀察是密切相聯(lián)的,正確的語言指導基于準確的觀察。從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看,每個幼兒園的班容量都較大,我班就有54個孩子,這就給教師的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因此也就更加要求幼兒教師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觀察幼兒的一切活動,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觀察得細致、周到,語言的指導才更加準確、到位。
    為了能讓我們更好的教育好幼兒,服務好家長,也為了我們幼兒教師的語言能更加的完美,更加的有進步,我認為我們幼兒教師還要做好以下要求:
    一是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zhì),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語言修養(yǎng)注重的是個體運用語言的熟練度、準確度和流暢度,及在各種語言環(huán)境中的言語行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日積月累逐漸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加強思想修養(yǎng)。古人說:"言為心聲",沒有心靈的豐滿,就沒有語言的豐滿;沒有心靈的高尚,就不會有高尚的語言。教師只有有高尚的師德,其語言才可能健康、文明、豐富、美好。其次,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它包括語音的訓練,即練好普通話;包括儀態(tài)的訓練,即舉止穩(wěn)重、態(tài)度大方、講究儀容、從容鎮(zhèn)定;包括必要的朗讀訓練、膽量訓練和講話訓練等等。
    二是教師要掌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把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是掌握語言技能、運用語言策略的前提。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幼兒思維、理解的發(fā)展有密切的關(guān)系,比如,幼兒不能理解教師的"反話",當教師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對幼兒說話時,他們聽不出老師的正話反說。有一個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回答老師的"媽媽是男的還是女的?"的問題時說切記:幼兒教師不要對幼兒說反話。
    三是教師要會察言觀色。別看孩子小,他們的心思可多著呢。如果你不會觀察,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那是一個匯報演出的舞蹈排練,我班要選出16個幼兒參加,當我問婷婷是否想?yún)⒓?,她說:“我——我——不要?!庇捎谌藬?shù)夠,我就沒叫她,可幾天后,她媽媽說她不高興來幼兒園了,因為老師沒叫她跳舞。天吶,真是冤枉呀!后來,經(jīng)過好說歹說,答應下次六一節(jié)一定叫她才算了事。是呀,孩子也有言不由衷的時候,也有耍心眼的時候,這時就要求教師更要懂得孩子的內(nèi)心思想了!
    想要做個家長信任,孩子熱愛的老師,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真的希望我們幼兒教師能從自我做起,通過我們自身不懈的努力,從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入手,力求使自己成為真正適應新時期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合格教師,在桐鄉(xiāng)這塊鳳凰也想棲息的美麗地方播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