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喀斯特地區(qū)的貴州人看多了神奇多彩的天然溶洞,并往往以此為豪。當(dāng)東道主安排參觀人工開鑿的“花山謎窟”時,開始并沒有多留意,心想就算“到此一游”吧。想不到的是,真正走進(jìn)被稱為“千古之謎”的花山謎窟,頓有“太不可思議”的感覺。
在黃山市屯溪區(qū)東郊這個以前被稱為徽州石窟群的地方,已發(fā)現(xiàn)36個石窟,其中34個在山之腹地,2個在新安江近水底下。石窟群規(guī)模之大,形成年代之久遠(yuǎn),品位之高,十分罕見。分布線近5公里長,跨越的山岳除花山外,還有石林山、營排山、馬頭山、陽笠山等環(huán)溪山巒。目前已對游人開放的僅5個石窟?! ?BR> 2001年5月20日,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到石窟群看了35號石窟,贊嘆不已:“千古之謎,真太絕了!”并欣然命名題詞。當(dāng)時尚不怎么知名的石窟群從此定名為“花山謎窟”,陸續(xù)得以開發(fā),成為越來越引人關(guān)注的具有獨特旅游稟賦的一大景點。如此浩大的石窟群包含了眾多無法解答的謎,被人們稱為東方斯芬達(dá)克斯之謎和地下“長城”,甚至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我們參觀的正是位于花山的第35號石窟。
走進(jìn)石窟,但見人工開鑿出的數(shù)十根粗壯石柱震撼而來,一間間石屋平整方正,顯示一種獨特的美。有的地方空間很高,有的則因地勢變化而呈不規(guī)則型,卻仍然墻面平整,尤其是天花板依然鑿痕精細(xì),整體顯得氣勢恢弘。人類的智慧、毅力和力量,在這沉默千古的石窟里展示無遺,真是太神奇,且讓人懸念頓生——
懸念一,石窟中的走勢與山巒的起伏保持一致,石窟頂部始終與山巒表面保持5米左右的距離,高的地方與低的地方落差很大。沒有先進(jìn)探測儀器的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懸念二,所開采出的大批石料至今沒有下落。當(dāng)?shù)嘏扇说饺珖赡苁褂么笈扌褪系牡胤娇疾?,沒有找到出自花山謎窟的石料。這些石料據(jù)說可以從黃山到杭州鋪一條寬5米的石板路。這么多的石料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懸念三,如此龐大的石窟群,完全是一個巨大工程,所費人力物力也絕非民間所能為,而自古以來浩瀚的徽州史志文書中卻找不到片言只語的介紹,石窟內(nèi)壁上沒有一星文字。石窟開采的背景、用途、年代等等,無從查詢?!?BR> 懸念四,如果是采石,為什么要把石窟弄得如此大氣講究,讓人驚心動魄,不僅有巨大石柱、石殿堂、大小不一的石房間、石看臺,還有簡易石橋。而已經(jīng)開出的空間,又用小塊石板整齊填塞,加上泥土石沙,整個石窟就被封閉起來了。下如此大的功夫,為何又不使用呢?
懸念五,石窟中出土有中生代恐龍腳印化石,有一億五千萬年前的樹木化石,還有晉代的彩陶和鐵釬、鐵鉆、鐵鑿、陶缽、陶罐、瓷器等采石工具和器皿,據(jù)此似乎可以判斷石窟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但對此大規(guī)模的人工開鑿地下石窟,工程必涉及官家、兵家,正史、野史卻都沒有任何文字記載。
懸念六,這么有趣的去處在信息化時代卻并未廣為人知;這么多的秘密難倒了擁有現(xiàn)代科技知識的專業(yè)人士;官方、民間對此也沒有什么新的解答。千古之謎何時能*?
花山謎窟有許多可識可讀的符號,又有許多難解難化的謎團(tuán),從而形成了花山謎窟獨特的觀賞魅力。35號石窟口小洞大,有一段20米長的引洞。走到引洞出口處,豁然開朗,一座總面積有4000平方米的地下宮殿出現(xiàn)在眼前。26根異型石柱頂天立地,石柱周長有10多米,一派豪氣、霸氣。環(huán)繞大殿有36間石房,另有錯落分布的石頭看臺。殿堂邊緣有深潭數(shù)口,清澈見底,經(jīng)年不涸。石窟大斜面坡度45度,寬15米,長30米,與洞外斜山坡平行。清水池是石窟最低處,低于洞外新安江水面2米?! ?BR> 石窟的所有內(nèi)壁上都有排列整齊的波浪型、人字型鑿痕,鑿痕文化鬼斧神工。在大面積的平面空間要做到紋理一致、相互對稱平行,絕非易事。鑿痕花紋不但有驚人的審美效果,而且能防止石壁大面積地風(fēng)化剝落,還可以消除噪聲。據(jù)說在其他石窟中相繼發(fā)現(xiàn)了不同時期象形文字,又給人們留下無限的猜想。
花山謎窟,為徽州文化增加了巨大的問號和驚嘆號。世間很多事
在黃山市屯溪區(qū)東郊這個以前被稱為徽州石窟群的地方,已發(fā)現(xiàn)36個石窟,其中34個在山之腹地,2個在新安江近水底下。石窟群規(guī)模之大,形成年代之久遠(yuǎn),品位之高,十分罕見。分布線近5公里長,跨越的山岳除花山外,還有石林山、營排山、馬頭山、陽笠山等環(huán)溪山巒。目前已對游人開放的僅5個石窟?! ?BR> 2001年5月20日,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到石窟群看了35號石窟,贊嘆不已:“千古之謎,真太絕了!”并欣然命名題詞。當(dāng)時尚不怎么知名的石窟群從此定名為“花山謎窟”,陸續(xù)得以開發(fā),成為越來越引人關(guān)注的具有獨特旅游稟賦的一大景點。如此浩大的石窟群包含了眾多無法解答的謎,被人們稱為東方斯芬達(dá)克斯之謎和地下“長城”,甚至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我們參觀的正是位于花山的第35號石窟。
走進(jìn)石窟,但見人工開鑿出的數(shù)十根粗壯石柱震撼而來,一間間石屋平整方正,顯示一種獨特的美。有的地方空間很高,有的則因地勢變化而呈不規(guī)則型,卻仍然墻面平整,尤其是天花板依然鑿痕精細(xì),整體顯得氣勢恢弘。人類的智慧、毅力和力量,在這沉默千古的石窟里展示無遺,真是太神奇,且讓人懸念頓生——
懸念一,石窟中的走勢與山巒的起伏保持一致,石窟頂部始終與山巒表面保持5米左右的距離,高的地方與低的地方落差很大。沒有先進(jìn)探測儀器的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懸念二,所開采出的大批石料至今沒有下落。當(dāng)?shù)嘏扇说饺珖赡苁褂么笈扌褪系牡胤娇疾?,沒有找到出自花山謎窟的石料。這些石料據(jù)說可以從黃山到杭州鋪一條寬5米的石板路。這么多的石料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懸念三,如此龐大的石窟群,完全是一個巨大工程,所費人力物力也絕非民間所能為,而自古以來浩瀚的徽州史志文書中卻找不到片言只語的介紹,石窟內(nèi)壁上沒有一星文字。石窟開采的背景、用途、年代等等,無從查詢?!?BR> 懸念四,如果是采石,為什么要把石窟弄得如此大氣講究,讓人驚心動魄,不僅有巨大石柱、石殿堂、大小不一的石房間、石看臺,還有簡易石橋。而已經(jīng)開出的空間,又用小塊石板整齊填塞,加上泥土石沙,整個石窟就被封閉起來了。下如此大的功夫,為何又不使用呢?
懸念五,石窟中出土有中生代恐龍腳印化石,有一億五千萬年前的樹木化石,還有晉代的彩陶和鐵釬、鐵鉆、鐵鑿、陶缽、陶罐、瓷器等采石工具和器皿,據(jù)此似乎可以判斷石窟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但對此大規(guī)模的人工開鑿地下石窟,工程必涉及官家、兵家,正史、野史卻都沒有任何文字記載。
懸念六,這么有趣的去處在信息化時代卻并未廣為人知;這么多的秘密難倒了擁有現(xiàn)代科技知識的專業(yè)人士;官方、民間對此也沒有什么新的解答。千古之謎何時能*?
花山謎窟有許多可識可讀的符號,又有許多難解難化的謎團(tuán),從而形成了花山謎窟獨特的觀賞魅力。35號石窟口小洞大,有一段20米長的引洞。走到引洞出口處,豁然開朗,一座總面積有4000平方米的地下宮殿出現(xiàn)在眼前。26根異型石柱頂天立地,石柱周長有10多米,一派豪氣、霸氣。環(huán)繞大殿有36間石房,另有錯落分布的石頭看臺。殿堂邊緣有深潭數(shù)口,清澈見底,經(jīng)年不涸。石窟大斜面坡度45度,寬15米,長30米,與洞外斜山坡平行。清水池是石窟最低處,低于洞外新安江水面2米?! ?BR> 石窟的所有內(nèi)壁上都有排列整齊的波浪型、人字型鑿痕,鑿痕文化鬼斧神工。在大面積的平面空間要做到紋理一致、相互對稱平行,絕非易事。鑿痕花紋不但有驚人的審美效果,而且能防止石壁大面積地風(fēng)化剝落,還可以消除噪聲。據(jù)說在其他石窟中相繼發(fā)現(xiàn)了不同時期象形文字,又給人們留下無限的猜想。
花山謎窟,為徽州文化增加了巨大的問號和驚嘆號。世間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