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前路新 孝感學院弘揚孝文化記略

字號:

研究與傳播
    孝為何物?孝是否應該張揚?孝與當代精神文明、物質(zhì)文明建設是什么關系?  進入新世紀,人們對孝與日俱增的關注,使孝感學院看到了孝文化研究的緊迫。學院成立了湖北孝文化研究基地和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選配了專職和兼職研究人員,產(chǎn)生了一批回答社會急需的新的研究成果。
    在極“左”的年代,孝被歸入封建意識的行列。撥亂反正的日子,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孝,看到孝德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人們以歷史唯物主義態(tài)度,正確對待傳統(tǒng)孝德這份歷史遺產(chǎn),去其糟粕,吸取精華,賦予尊老、敬老、養(yǎng)老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以新的時代意義。孝感學院研究人員與時俱進,將建國后對孝的認識演變,進行有說服力的論述、分析,在國內(nèi)各類媒體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100多篇,應邀到省內(nèi)外作了200多場次專題報告,向社會傳播孝文化的科學內(nèi)涵和意義。
    3月18日,孝感學院開通《中華孝文化研究網(wǎng)》,當即引來頻繁點擊。
    “孝文化要聞”、“孝文化綜論”、“孝文化分論”、“孝文化創(chuàng)作”、“孝感孝文化”等專欄,將孝文化研究的各種成果,一一披露。許多網(wǎng)民跟帖說:“這是滿足網(wǎng)上閱讀的好辦法?!薄按伺e架設了孝文化研究、傳播的新橋梁。”
    專欄與專著
    “淺論孟子的孝道思想”,“孝道德與國民素質(zhì)之關聯(lián)”,“傳統(tǒng)孝文化道德觀與當代道德價值觀之比較”——這是今年新一期《孝感學院學報》刊首專欄的文章。
    翻開全國百強學報《孝感學院學報》,“孝文化研究”專欄,期期精彩。這個始于2003年的專欄,瞄準學術前沿,接納百家學說,擷取研究精華,網(wǎng)羅了國內(nèi)外孝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的新成果,被評為中國人文社科學報特色欄目。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凝聚著孝感學院孝文化研究的兩個學術方陣,不經(jīng)意間走入人們的視野。
    《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和《孝文化研究》,幾年間,孝感學院先后編輯出版的“孝感孝文化系列文集”,洋洋140多萬言,被譽作“孝文化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成果”。
    就在10月15日,孝感學院集中推出了《中外學者論“中華孝文化名城建設”》、《當代學者論孝》、《新二十四孝》和《孝文藝新作》四部新作,引起參加孝文化研討的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驚嘆:“在全國孝文化研討中,尚屬首次。”
    構想與推進
    在孝感學院,有一個建立孝文化學科體系的全新構想,并有著腳踏實地的推進行動。
    學院聘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任“孝感學院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配備助手,讓其傳幫帶;選送了一批中青年教師,到有關高校做訪問學者,培養(yǎng)孝文化學科帶頭人。
    去年10月31日,“孝感學院孝文化建設工程”啟動,文學院、政法學院、經(jīng)濟管理學院的研究人員,被納入其中;有關孝文化的學科專業(yè)與碩士點建設,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在省教育廳課題研究申報中,學院有11項孝文化研究課題獲得批準;《中華孝文化史》、《中華孝文化概論》等教材編寫,正在緊張進行。
    去年11月,學院孝文化研究專家王問靖教授,舉辦中華孝文化專題講座,用辯證、理性的語言,詮釋了新時代孝文化精神,講授新一代的孝觀念——不憂、不辱,尊親、榮親。一時座無虛席,掌聲陣陣。
    院內(nèi)與院外
    書信感恩活動,成為孝感學院孝文化教育的有效載體。
    5月10日,學院1萬多名學生分別為家人寫了一封信,“念親恩,暢夢想”;5月13日母親節(jié),學院林蔭道上,掛滿祝福母親的五顏六色的卡片。
    感時應物,孝感學院把孝文化研究、傳播的觸角,伸向蓬勃發(fā)展的現(xiàn)實社會?! ?005年重陽節(jié),學院承辦了“孝感動蒼穹——中央電視臺激情廣場大型演唱會”,孝文化的精神,在神州大地傳頌;2007年重陽節(jié),學院舉辦了孝文化詩詞歌賦作品展,讓孝德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張揚;2005年、2007年,學院連續(xù)兩屆承辦“孝感市十大孝親敬老模范”頒獎活動,讓孝行典范走入社會?!耙凰髮W,自覺擔當精神文明傳播的社會責任。這是教書育人的新探索、新境界?!笔?nèi)外學界的觀摩者,紛紛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建設孝文化名城,孝感學院發(fā)揮智力支撐作用,拿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方案,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發(fā)展孝感旅游,孝感學院選派專家,積極參加謀劃;與孝文化相關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包裝與推銷,孝感學院認真為之設計。
    與此同時,孝感學院把孝文化的元素,融入校園建設之中。靜臥校園的春暉湖,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恩之意,碧波蕩漾,美輪美奐;矗立校園的孔子銅像,指崇尚文化、尊師重教之向,莊重大氣,蔚為壯觀。
    人們評價說,這是教育學子的載體,又是扮靚城市的名片,增添了孝文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