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劑學(xué):水丸常用賦形劑種類和選擇

字號:

1.水丸的含義
    水丸系將藥物細粉用冷開水、酒、醋、藥汁或其他液體為賦形(潤濕)劑泛制成的小球形丸劑。
    2.水丸的特點
    (1)體積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有利于保管貯存。
    (2)制備時可根據(jù)藥物性質(zhì)、氣味等分層泛入,掩蓋不良氣味,防止其芳香成分揮發(fā)。
    (3)因賦形劑為水溶性的,服后較易溶散、吸收,顯效較快。
    (4)設(shè)備簡單,但操作繁難。
    (5)不易控制成品的主藥含量和溶散時限。
    3.水丸對藥粉的要求
    (1)一般水泛丸的藥粉應(yīng)過五~六號篩,用細粉泛丸,泛出的丸粒表面細膩光滑圓整,如藥材粉碎較粗,則所泛成的丸粒表面粗糙,有花斑和纖維毛,且不易成型。
    (2)起模用藥粉或蓋面包衣用藥粉,應(yīng)按處方的藥物性質(zhì)選擇粉碎方法,粉碎后的藥粉應(yīng)過六~七號篩。
    水丸常用賦形劑種類和選擇
    1.水
    水是泛丸中應(yīng)用最廣、最主要的賦形劑。水本身雖無粘性,但能潤濕溶解藥物中的粘液質(zhì)、糖、淀粉、膠質(zhì)等,潤濕后產(chǎn)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應(yīng)選用新煮沸放冷的水或蒸餾水。有些藥材如黨參、白術(shù)、甘草、白芷、山藥等,含蛋白質(zhì)、糖類、淀粉較多,其細粉吸水性好,以水為賦形劑則易成型。處方中有強心甙類的藥物,如洋地黃等,不宜用水作濕潤劑,因為水能使原藥粉中的酶逐漸分解強心甙。處方中含有引濕性或可溶性成分以及毒性藥等,應(yīng)先溶解或混勻于少量水中,以利分散,再用其他藥物混勻泛丸。水泛丸泛成后應(yīng)立即干燥。
    2.酒
    常用黃酒(含醇量約為12%~15%)和白酒(含醇量約為50%~70%),當黃酒和白酒缺乏時,也可以用相當濃度的藥用乙醇代替。
    酒穿透力強,有活血通絡(luò)、引藥上行及降低藥物寒性的作用,故舒筋活血之類的處方常以酒作賦形劑泛丸。酒是一種潤濕劑,但酒潤濕藥粉產(chǎn)生的粘性比水弱,當用水為潤濕劑致粘合力太強而泛丸困難者常以酒代之。同時,酒也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有助于藥粉中生物堿、揮發(fā)油等溶出,以提高療效。酒還具有防腐作用,可防止藥物在泛制過程霉變。易于揮發(fā)而使制品容易干燥。
    3.醋
    藥用以米醋為潤濕劑,含醋酸為3%~5%。
    醋能散瘀活血,消腫止痛。入肝經(jīng)散瘀止痛的處方制丸常以醋作賦形劑。醋可使藥物中生物堿變成鹽,從而有利于藥物中堿性成分的溶解,增強療效。
    4.中藥汁
    處方中某些藥物不易制粉,可制成液體作賦形劑泛丸,具下列性質(zhì)的藥材可用此法。
    ①處方中含有纖維豐富(如大腹皮、絲瓜絡(luò)、千年健)、質(zhì)地堅硬的礦物(如磁石、自然銅)、樹脂類(如阿魏、乳香、沒藥)、浸膏(如兒茶、蘆薈)、糖粘性(如大棗、熟地)、膠質(zhì)(如阿膠、龜膠、鱉甲膠)等難于成粉的藥物,可溶性鹽類(如芒硝、青鹽),可取其煎汁或加水烊化作賦形劑。
    ②處方中有乳汁、牛膽汁、熊膽、竹瀝汁等液體藥物時,可加適量水稀釋成混懸液,作為泛丸的賦形劑。
    ③處方中有生姜、大蔥或其他鮮藥時,為了防止鮮藥的有效成分受熱破壞、可將鮮藥搗碎榨取其汁,作為賦形劑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