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女博士生赴美當農民 考察新型農場模式

字號:

她是一名博士生。她去美國深造,但卻沒進校門,而是踏踏實實地在農場當了半年的農民。
    她不是一般的“洋插隊”——她是國內第一位公費去美國務農的學生,專門研究一種新型農場經營模式。她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建立中國第一個“社區(qū)支持農業(yè)”農場,農場直接把菜送到社區(qū)居民家里,提倡大家吃健康菜。
    她是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石嫣。10月30日下午,在中國農業(yè)大學舉行的“農村改革與發(fā)展”博士生學術論壇上,石嫣向其他博士生講述了她在美國當農民的特殊經歷。
    主動請纓出國
    論壇上,身穿小洋裝的石嫣看起來文靜纖弱,完全沒有農民的影子。當她展示在美國農場耕作的照片時,才不得不讓人相信她有著半年的特殊經歷。
    去年,她的一位老師去美國研究“社區(qū)支持農業(yè)”這種新型農場經營模式時,和美國農業(yè)政策與貿易研究所有個想法,希望有位中國學生赴美親身體驗新模式的運行。
    想法一出,難題隨即擺在面前:去哪找這個真正愿意做農活的學生?而且國內沒有操作類似項目的先例,能否成功?
    事情很巧合。后來,這位老師遇到石嫣,和她談到了這個項目。石嫣覺得是個機會,當場就申請要去。
    “一方面由于我是碩博連讀,當時不用寫論文,有這個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給我彌補一下缺陷。”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石嫣在研究鄉(xiāng)村建設這個專題時,因為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驗,對一些詞匯和政策缺乏感性理解。
    石嫣的導師溫鐵軍回憶,赴美的人選并沒有在學生中選拔,因為關鍵要看學生有沒有踏實的心態(tài),全憑學生自愿。他把石嫣這種經歷取名叫“洋插隊”,“當年我們土插隊能挺過來,我也相信她能堅持下來”。
    首份申請遭拒
    決定赴美后,石嫣還是有些猶豫:“我擔心的是我從來沒有經驗,是否能承受農業(yè)勞作的強度?!?BR>    但攔路虎還是來了,她先申請前往的一家農場是以盈利為目的農場,這家農場拒絕她的理由是:沒有工作經驗。“真沒想到,我的第一份OFFER居然被拒絕了?!?BR>    這次拒絕雖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申請表中,美國的農場需要她詳細填寫苦做過什么事,在太陽底下能干活多久,是否能在雨中勞作等?!拔耶敃r看見這些問題就蒙了,我真是什么都沒做過?!弊鳛榧依锏莫毶淌窃趯檺壑虚L大。父母雖然沒反對她的決定,但是一直非常擔心,“我女兒這次出去不是享福,是去吃苦的。”
    拒簽后,石嫣有些擔心,因為她必須在4月份農耕前趕到美國。之后,她找到了明尼蘇達州的Earthrise農場,并且順利獲得批準。
    買反季節(jié)菜被勸阻
    今年4月18日,石嫣到明尼蘇達州的Earthrise農場報到。和想象中的美國機械化農場不同,這是一家由一對夫妻經營、三個實習生幫工的小農場。因為強調有機環(huán)保的概念,農場里只有一臺小型的拖拉機,幾乎所有的農活都要自己動手,勞動強度超過了石嫣之前的預期。
    更令她沒想到的是,東、西方觀念的差異,成為她初到美國的“一道坎”。
    為了能完整體驗一個農季,石嫣到美國時,正好是播種季節(jié),農場里還沒有應季的蔬菜供應。吃慣了中國菜的石嫣想去附近的小鎮(zhèn)上購買蔬菜,但卻被農場的人阻止。
    “當時讓我覺得不可思議,買菜怎么也成為了一件錯事?”石嫣說。
    之后她了解到,在美國人看來,應該食用當季的蔬菜,寧可食用罐頭也不能去吃不知道來路的反季節(jié)菜。于是,石嫣不得不忍受一個月食用儲備蔬菜罐頭的生活。
    拔草全靠手工
    在美國,當農民和工人一樣,也有準時的上下班時間。周六和周日可以有雙休日。
    Earthrise農場只有5名工作人員,卻要承擔16畝地的耕作,蔬菜的清洗、包裝和運輸?shù)纫彩撬麄兊娜蝿?。讓石嫣記憶猶新的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刷裝青菜的盤子,“我洗了整整一天,都不記得到底刷了多少?!碑敃r一邊刷,一邊想:“今后半年,我就做這些工作嗎?”
    讓她害怕的工作是拔草,由于不讓使用化學除草劑,田里各種野草瘋長。他們就必須頂著烈日,蹲在田里,靠手工一根根拔除,“看著那拔也拔不完的野草,有時候真覺得灰心?!?BR>    給同事做中國菜
    石嫣“插隊”的地方,幾乎都是美國本地人,她成了那里一個中國人。
    從小在家備受寵愛的石嫣在出國前并不會做飯,于是放心不下的媽媽在出國前一周,對她進行突擊性訓練?!拔矣X得自己挺有天賦,很快就把飯做得有模有樣?!?BR>    在農場工作時,中午的午餐由他們輪流掌勺,石嫣的中國菜受幾位美國農民歡迎,其中宮保雞丁和魚香肉絲更成為受歡迎的菜。
    “在那里,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其實就是對我的了解?!笔淘谀抢锔惺艿搅嗣绹说臒崆橹甭?。
    學會不少DIY絕活
    除了干農活,石嫣還學會了不少DIY絕活。
    習慣在超市買食物的石嫣沒有想過,酸奶、草莓醬,甚至比薩都可以自己做。在美國農場,大家都有套DIY的絕活。
    “其實那些東西,看起來很難,動手卻很簡單。”石嫣把操作步驟都寫在了博客上與大家分享,她一直認為自己做的比薩要比必勝客好吃得多。
    除了吃的,她還會自己做“原生態(tài)”的挎包??姘怯妹绹胀ㄑb土豆的麻袋做外面,里襯是她在農場找的一塊花布,而肩帶則原本是一條印度的腰帶。“別小看它,結合了中、美、印三國元素呢?!?BR>    成立“泥膠鞋樂隊”
    在美國當農民,除了繁重的農活,也有豐富的文化活動。附近農場的農民們提議組建一支“泥膠鞋樂隊”。
    石嫣在他們的號召下,也加入了這個樂隊,并成為其中的鼓手。下班后,他們就聚在一起訓練。所有演奏的曲子都是由樂隊自己創(chuàng)作的。樂隊以一種自然的方式亮相,除了正規(guī)的樂器,也有搓衣板這種另類樂器。每次排練時,美國農民那種快樂、不受拘束的氣氛都會感染石嫣。
    “那里的農民看起來都很快樂?!笔淘谀抢镎J識了很多農民藝術家,給了她新鮮的感受。
    農活課業(yè)兩不誤
    石嫣的身份畢竟是學生,所以她在干農活之余,還要做一些調研和學習。學校并沒有給石嫣布置什么作業(yè)和課題,于是她就趁著下班后和周末,自己設計了訪問單,走訪附近不同形態(tài)的農場。
    讓石嫣很驚訝的是,在美國,農民會看并會買很多書?!皠e看我們農場小,但是還有個圖書館呢?!鞭r場的管理員會推薦給石嫣專業(yè)性的書,這些在國內看不到的書和資料,帶給她很多啟示。
    “有的人覺得我做農活是不務正業(yè),但是我確實在專業(yè)研究上有了很多收獲?!笔膛e例說,之前關于發(fā)展有機農業(yè)的成本與效果等問題,她也有不明白的地方,現(xiàn)在已經可以給出答案。
    拒絕不健康食品
    10月初,農場這一季的工作即將結束,石嫣也將結束她的美國之行。那天正好是她的26歲生日,石嫣特地把她在農場工作時所有的朋友都召集到一起,給他們做了一頓中國飯。
    離開農場后,石嫣并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去了紐約等大城市。半年的農村生活,讓這個城市女孩在看見密集的人流和高樓時,竟然無法適應?!按蟮穆闊┦俏也恢雷约涸摮允裁础!庇捎谑艿睫r民們的影響,石嫣認為她寧可不吃也不想吃不健康的食物,于是那幾天她只能靠面包抹花生醬過日子。
    10月13日,石嫣回到北京繼續(xù)她的學業(yè)。
    想試驗新模式
    經過半年的插隊實習,石嫣明確了自己今后要研究的方向,試驗“社區(qū)支持農業(yè)”這種新模式。社區(qū)支持農業(yè)是將農業(yè)生產與社區(qū)居民需要直接掛鉤,由居民每年向農場訂購農產品,并直接由農場送上門。
    石嫣認為這種模式雖然在目前中國沒有推廣的條件,但是她希望自己能首先進行試驗,“剛剛開始我就先從一個訂戶、兩個訂戶做起吧?!?BR>    她的導師溫鐵軍看了她在美國寫的報告,認為石嫣的調查很有意思,并支持她繼續(xù)把研究做下去,“她的報告只是個開始,我希望她能繼續(xù)研究中國的情況,做一下兩國的對比研究。”
    希望推廣參與式研究
    這半年的“洋插隊”經歷,現(xiàn)在成為石嫣非常珍惜的寶藏。
    在石嫣看來,和普通研究生下鄉(xiāng)所做的調研不同,在美國當農民這種形式不是一種觀察式的研究,而是一種參與式研究。目前很少有研究生能真正花時間扎根基層。回國后,她挺希望與大家分享她的經歷,讓大家知道研究生可以有一種另類的研究方式,所以在農大舉行的博士生論壇上,她特意在報告后增加了一段即興演講。
    石嫣特殊的經歷,引起了論壇上其他博士生的好奇,一名男博士生表示,很羨慕并佩服石嫣的經歷,“現(xiàn)在研究農業(yè)的博士生,別說去美國農場,就是在國內做農民的經歷都太少?!?BR>    溫鐵軍贊同石嫣的看法,“在社會科學學習中,目前中國很少有這樣的參與式試驗,基本上是從書本到書本的方式,這其實是一種舍本逐末。”
    “只要學生愿意,我們做老師的很愿意幫忙為他們提供類似的實踐機會。”溫鐵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