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市第一中學2007屆第一學期期初歷史調研試卷
高三歷史(文)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韓非子》載:“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惡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倍谩般@燧取火”的我國的遠古居民相當于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2.右圖中:戰(zhàn)國時期韓、趙、魏都城的相應標號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3.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實行商鞅變法 B.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C.牛耕得到推廣 D.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4.余秋雨先生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guī)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地造福千年?!闭埬闩袛嘁幌?,余先生筆下的“它”指的是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大運河
5.以下主張明顯體現春秋戰(zhàn)國時明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愛人,民貴君輕 B.萬物虛無,禍福相倚
C.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 D.以法為教,今必勝昔
6.史書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谑巧蠌钠溆嫛!蔽闹小吧稀敝?BR>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7.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復和西域各國的交往 B.加強對西域各國的控制
C.聯絡人月氏夾攻匈奴 D.打通“絲綢之路”
8.唐初府兵制賴以推行的經濟制度是
A.方田均稅法 B.均田制 C.租庸調制 D.兩稅法
9.唐太宗時蒙古高原一帶大的少數民族是
A.鮮卑 B.突厥 C.回紇 D.吐蕃
10.下列關于《夢溪筆談》的敘述,正確的是
A.記載了許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入編寫
C.作者是郭守敬 D.是記載“靖康之變”的史籍
11.北宋“三司”與明朝“三司”的主要不同是
A.前者是中央財政機構,后者是三個地方機構的總稱
B.前者是地方司法機構,后者是中央監(jiān)察機構
C.前者是地方財政機構,后者是中央司法機構
D.前者是中央財政機構,后者是地方財政機構
12.“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鄙鲜?史料中反映的是哪個王朝的興起?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明太祖廢丞相、撤行中書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職能 B.厲行思想控制 C.監(jiān)視官吏百姓 D.強化君主專制
14.元朝和清朝為加強對臺灣地區(qū)的管轄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設置行政機構 B.抵御外國入侵 C.實行改土歸流 D.冊封宗教領袖
15.明末清初學者唐甑在《潛書》中說“二千年來皇帝皆盜賊”,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張和他相似的是
A.徐光啟 B.黃宗羲 C.鄭觀應 D.魏源
高三歷史(文)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韓非子》載:“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惡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倍谩般@燧取火”的我國的遠古居民相當于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2.右圖中:戰(zhàn)國時期韓、趙、魏都城的相應標號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3.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實行商鞅變法 B.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C.牛耕得到推廣 D.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4.余秋雨先生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guī)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地造福千年?!闭埬闩袛嘁幌?,余先生筆下的“它”指的是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大運河
5.以下主張明顯體現春秋戰(zhàn)國時明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愛人,民貴君輕 B.萬物虛無,禍福相倚
C.兼愛非攻,節(jié)用尚儉 D.以法為教,今必勝昔
6.史書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谑巧蠌钠溆嫛!蔽闹小吧稀敝?BR>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7.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恢復和西域各國的交往 B.加強對西域各國的控制
C.聯絡人月氏夾攻匈奴 D.打通“絲綢之路”
8.唐初府兵制賴以推行的經濟制度是
A.方田均稅法 B.均田制 C.租庸調制 D.兩稅法
9.唐太宗時蒙古高原一帶大的少數民族是
A.鮮卑 B.突厥 C.回紇 D.吐蕃
10.下列關于《夢溪筆談》的敘述,正確的是
A.記載了許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入編寫
C.作者是郭守敬 D.是記載“靖康之變”的史籍
11.北宋“三司”與明朝“三司”的主要不同是
A.前者是中央財政機構,后者是三個地方機構的總稱
B.前者是地方司法機構,后者是中央監(jiān)察機構
C.前者是地方財政機構,后者是中央司法機構
D.前者是中央財政機構,后者是地方財政機構
12.“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鄙鲜?史料中反映的是哪個王朝的興起?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明太祖廢丞相、撤行中書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職能 B.厲行思想控制 C.監(jiān)視官吏百姓 D.強化君主專制
14.元朝和清朝為加強對臺灣地區(qū)的管轄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設置行政機構 B.抵御外國入侵 C.實行改土歸流 D.冊封宗教領袖
15.明末清初學者唐甑在《潛書》中說“二千年來皇帝皆盜賊”,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張和他相似的是
A.徐光啟 B.黃宗羲 C.鄭觀應 D.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