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學年度鹽城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3

字號: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3分,第28題12分,共計37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一岳飛《滿江紅》
     材料二 紹興和議圖
     材料三 (俺答)事朝廷甚謹,部下卒有掠奪邊民者,必罰治之,且稽首謝罪……數千
    里軍民樂業(yè),不用兵革……九邊生齒日繁,守備日周, 田野日壁,商賈日通。
     一一《明史》卷222
    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靖康恥”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指出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分)
     (2)據材料二井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紹興和議的主要內容。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歷史現(xiàn)象?分析其主要影響。(4分)
     (4)綜合上述材料,你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有何認識?(2分)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難者曰: 中國之法非不變也,中興以后,講求洋務,三十余年,創(chuàng)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屢見敗,莫克振救,若能變也,即向者所謂……彌縫蟻穴,飄搖一至,同歸死亡,而于去陳用新,改弦更張之道,未始有也。
     吾今為一言以蔽之曰: 變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一一梁啟超《變法通議》
     材料二
     ……
    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國務院于臨時大總統(tǒng)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fā)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
    總統(tǒng)由參議院選舉產生。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臨時大總統(tǒng)受參議院彈劾后,由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
    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tǒng),負其責任。
     法院以臨時大總統(tǒng)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 干涉。
     一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梁啟超的主要觀點。(2分)
     (2)據材料二指出孫中山為建設中華民國提出了哪些基本構想?(2分)
     (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梁啟超和孫中山政治主張的異同。(4分)
     (4)上述主張的最終結果有何共同之處?分析其成因。說明了什么?(5分)
    2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據教皇和的世界異端法庭各位樞機主教的命令,兩個原理……太陽的靜止和大地的運行……受到鑒定者的神學家的審查,即“太陽是世界中心而且是靜止的原理在哲學上是荒謬的、虛偽的而且形式上是異端的,因為它和圣經上所說的相矛盾?!薄按蟮夭皇鞘澜绲闹行亩也皇庆o止的,也是晝夜地運動的原理,在哲學上也是荒謬和虛妄的,在神學上至少是信仰的錯誤?!?BR>    一一《樞機主教對伽利略的判詞》
    材料二
     ……
    第二條 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
     ……
    第五條 法律僅有權禁止有害于社會的行為。凡未經法律禁止的行為即不得受到妨礙,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從事法律所未規(guī)定的行為。
     ……
    第十七條 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除非當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所顯然必需時,且在公平而預先賠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得受到剝奪。
     一一《人權宣言》
     材料三 ……大不列顛現(xiàn)任國王的歷史,就是一部怙惡不悛、一再侵犯的歷史,這一切都只有一個直接的目的,即在我們各州建立一種絕對專制的統(tǒng)治。
    一一《獨立宣言》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觀點?其目的是什么?(3分)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文獻的進步性。(5分)
     (3)據材料三指出北美人民斗爭的直接目標。(1分)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早期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障礙。(3分)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9題13分,第30題 13分,第31題12分,共37
    9.隋唐、明清時期我國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fā)和利用。試分別概括其有利條件并分析其產生的共同影響。(13分)
    30.簡述抗戰(zhàn)初期中共領導的敵后戰(zhàn)場的形成過程。(3分)試結合國際國內因素分析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后敵后戰(zhàn)場鞏固和發(fā)展的原因。(10分)
    31.19世紀末20世紀初和20世紀三四十年代,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愈演愈烈,世界局勢日趨緊張,釀成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兩次世界大戰(zhàn)在性質上有何不同?(2分)
     (2)指出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三對基本矛盾。(3分)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矛盾與一
    戰(zhàn)相比有何不同之處?(3分)
     (3)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對中國和歐洲的國際地位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