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與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共同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是 ( )
A.吉鴻昌 B.楊虎城 C.張自忠 D.李公樸
22.下列有關中央紅軍長征歷程的示意,正確的是 ( )
A.瑞金——烏江——遵義——吳起鎮(zhèn)
B.瑞金——遵義——赤水——會寧
C.井岡山——烏江——赤水——吳起鎮(zhèn)
D.井岡山——大渡河——臘子口——會寧
23。下列關于抗日根據地“大生產”運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有利于聯(lián)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B.粉碎了日軍對根據地的包圍封鎖
C.為抗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D.贏得民眾對中共抗日主張的支持
24.蔣介石說:“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xiàn),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
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迸c此相關的重大事件是 ( )
A.重慶談判 B.西安事變
C.一二·九運動 D.北平和談
25.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報告的主旨是 ( )
A.必須努力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 B.動員一切力量致力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C.學會領導經濟工作迅速發(fā)展生產力 D.爭取民主革命勝利和向社會主義轉變
26.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的標志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第一部仲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C.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 D.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
27.新中國成立以后,繼續(xù)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任務的運動是 ( )
A.整風運動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反”“五反”
28.“文化*”全面發(fā)動的主要原因是 ( )
A.文化領域中存在資產階級代表人物 B.背離馬列主義,錯誤估計我國階級形勢
C.黨和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 D.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觀點
29.20世紀70年代,中國改善中美關系的出發(fā)點不包括 ( )
A.取得與美國同等的國際影響 B.改善中國的國際發(fā)展環(huán)境
C.牽制和對付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 D.為解決臺灣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
3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
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 ( )
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②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
③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 ④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決定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吉鴻昌 B.楊虎城 C.張自忠 D.李公樸
22.下列有關中央紅軍長征歷程的示意,正確的是 ( )
A.瑞金——烏江——遵義——吳起鎮(zhèn)
B.瑞金——遵義——赤水——會寧
C.井岡山——烏江——赤水——吳起鎮(zhèn)
D.井岡山——大渡河——臘子口——會寧
23。下列關于抗日根據地“大生產”運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有利于聯(lián)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B.粉碎了日軍對根據地的包圍封鎖
C.為抗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D.贏得民眾對中共抗日主張的支持
24.蔣介石說:“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xiàn),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
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迸c此相關的重大事件是 ( )
A.重慶談判 B.西安事變
C.一二·九運動 D.北平和談
25.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報告的主旨是 ( )
A.必須努力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 B.動員一切力量致力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C.學會領導經濟工作迅速發(fā)展生產力 D.爭取民主革命勝利和向社會主義轉變
26.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的標志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第一部仲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C.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 D.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
27.新中國成立以后,繼續(xù)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任務的運動是 ( )
A.整風運動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反”“五反”
28.“文化*”全面發(fā)動的主要原因是 ( )
A.文化領域中存在資產階級代表人物 B.背離馬列主義,錯誤估計我國階級形勢
C.黨和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 D.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觀點
29.20世紀70年代,中國改善中美關系的出發(fā)點不包括 ( )
A.取得與美國同等的國際影響 B.改善中國的國際發(fā)展環(huán)境
C.牽制和對付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 D.為解決臺灣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
3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
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 ( )
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②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
③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 ④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決定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