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04—2005學年度高三年級質量歷史5

字號:

28.2003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指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就產(chǎn)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以及其他許多也在中國思想有地位的學說流派,這就是有名的“諸子百家”。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有它的許多珍貴品質,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東西?!羞@些,對家庭、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了的維系與調節(jié)作用。
    據(jù)此回答:(共13分)
    (1)在儒家學說和道家學說的思想中,最能體現(xiàn)“人民性”的思想是什么?(4分)
    (2)簡述辛亥革命時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對我國“民主性”發(fā)展所
     作的主要貢獻。(4分)
    (3)新中國建立初期,我黨是怎樣體現(xiàn)“人民性與民主性”精神的?(3分)
    2003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指出:憲法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2004年人代會正式通過“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首次將“人權”概念引入憲法。
    (4)你認為我國這一重大舉措有何現(xiàn)實意義?(2分)
    29.近代以來,隨著日本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其侵略野心也日趨膨脹,中國深受其害。二戰(zhàn)結束后,由于日本對戰(zhàn)爭罪行的反思不徹底,給中日關系乃至世界和平蒙上了一層陰影。據(jù)此回答以下問題:(12分)
     (1)甲午戰(zhàn)爭是日本發(fā)起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侵華戰(zhàn)爭,試分析這次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5分)
     (2)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提出:“把37年后的‘九一八’事變的炮聲看作是黃海海面炮聲的歷史回響并不為過?!薄熬乓话耸伦儭笔窃谑裁礃拥纳鐣尘爸掳l(fā)生的?(2分)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冷戰(zhàn)格局的存在,中日關系正?;艿搅藝乐叵拗疲y以實現(xiàn)。50年代和60年代,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總理提出的“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針指引下,中日“民間外交”蓬勃發(fā)展,為兩國關系正?;蛳铝嘶A。
    ——《人民日報》2002年7月11日
     (3)如何理解上述材料所指的“冷戰(zhàn)格局的存在”使中日關系正常化受到嚴重限制?(2分)
     (4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1972年中日關系恢復正?;脑?。(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