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學復習指導之憲法基本理論第一節(jié)

字號:

第一節(jié) 憲法的概念
    一、憲法的含義
    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曾出現(xiàn)過“憲”、“憲法”、“憲令”、“憲章”等詞語。它們的含義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二是指優(yōu)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律。三是指頒布法律、實施法律。這些與近現(xiàn)代憲法的涵義完全不同。在中國,將“憲法”一詞作為國家根本法始于19世紀80年代。
    在西方,“憲法”在英文中為constitution或constitutional law,是由拉丁語constitutio發(fā)展而來。Constitutio在拉丁語中指組織、結構、規(guī)定。在古代西方,“憲法”一詞也是在多重意義上使用:一是指有關規(guī)定城邦組織與權限方面的法律。二是指皇帝的詔書、諭旨,以區(qū)別于市民會議制定的普通法規(guī)。三是指有關確認教會、封建主以及城市行會勢力的特權,以及他們與國王等的相互關系的法律。同樣,這些都與近現(xiàn)代憲法的涵義不同。憲法詞義發(fā)生質的變化,始于17、18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成功,近現(xiàn)代意義的憲法才終形成。
    二、憲法的特征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1、在內(nèi)容上,憲法規(guī)定國家根本、重要的問題:如國家的性質、政權組織形式和結構形式、基本國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
    2、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高。
    ①憲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據(jù)或立法基礎。
    ②普通法律與憲法不相抵觸的原則。
    ③憲法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和全體公民的高行為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
    由于憲法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是一個國家根本的制度、原則,是其它法律賴以建立的依據(jù),為了保證憲法的尊嚴和相對穩(wěn)定性,絕大多數(shù)國家在制憲和修憲程序上作了嚴格的要求。
    ①憲法在制定上的特點:
    憲法制定時往往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如制憲委員會、制憲議會或憲法起草委員會等。那么,這個專門機構是臨時性還是常設性機構?我們認為是臨時性機構,比如我國1954年制定憲法的時候,成立了一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憲法起草委員會,憲法制定后該機構就撤銷了。相關問題是,我國從建國至今共制定了幾部憲法?有人認為制定過四部憲法,其實只制定過一部憲法,即1954年制定的憲法,以后我國對憲法進行過多次修改,總共九次修改。其中有三次是大的修改,六次是小的修改。三次大修改分別在1975年、1978年、1982年,六次小的修改分別是1979年、1980年、1993年、1999年、2004年的修憲,總之,就制定而言我國只制定過一部憲法。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政權的性質不發(fā)生變化就不存在制憲問題。
    ②在憲法修改方面涉及三個小知識點:
    一是修憲時誰有權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這可以出多項選擇題,根據(jù)我國《憲法》第64條的規(guī)定,憲法的修改兩個方面有權提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和1/5以上的全國人大代表。 一般題目會設干擾項,如:中共中央能不能提?大會主席團可不可以提?現(xiàn)在,我國修憲實際上慣例是中共中央提出建議,但它無權向全國人大直接提出修正案,其建議可以提到常委會討論,然后經(jīng)由常委會提到全國人大。
    二是憲法的通過。憲法通過可以是單選題,憲法規(guī)定由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2/3以上多數(shù)通過,干擾項前后均可設,前邊比如說由全國人大出席會議的代表,請注意全體代表同出席會議的代表是不一樣的;后邊可以設2/3多數(shù),憲法中規(guī)定的是“2/3以上多數(shù)”。(我國不成文的慣例,憲法修正案由大會的主席團來頒布,而不是由國家主席頒布)
    三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通過程序如何呢?根據(jù)我國憲法規(guī)定,比如說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就以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過半數(shù)通過; 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就以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shù)通過,而不用1/2以上多數(shù),因為1/2以上多數(shù)涉及到一個法律的本數(shù)問題,在法律上“以上以下”是包括本數(shù)的。若用1/2以上多數(shù)就涉及到包不包括1/2的問題,在我國1/2是不符合民主政治的規(guī)則的。國為民主政治基本特征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如果1/2就是等數(shù),不能通過,比如說我國通過公路法修改案,經(jīng)過人大常委會投兩次票才通過,第投票時出現(xiàn)了77票對77票,是等數(shù)的1/2,未獲通過。
    以下幾個提案主體的總結是根據(jù)吳鵬的講課所制作
    ★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九個主體(5+4)
    【立法法】第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立法法】第十三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lián)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zhí)岚溉肆邢瘯h,發(fā)表意見。
    ★向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的七個主體(3+4)
    【立法法】第二十四條 委員長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委員長會議認為法律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立法法】第二十五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十人以上聯(lián)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zhí)岚溉肆邢瘯h,發(fā)表意見。
    ★向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的六個主體(2+4)
    【立法法】第四十三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向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審查要求的五個主體(1+4)
    【立法法】第九十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分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二)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憲法主要、核心的價值在于,它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從歷看,憲法或憲法性文件早是在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斗爭中,為了確認取得的權利,以鞏固勝利成果而制定出來的。從憲法的基本內(nèi)容來看,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基本權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規(guī)范國家權力的有效行使也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三)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憲法與民主緊密相聯(lián),民主主體的普遍化,或者說民主事實的普遍化是憲法得以產(chǎn)生的前提。而且基于憲法在整個國家法律體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憲法確認的基本內(nèi)容主要是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說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lián),都是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以后,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
    三、憲法的本質
    憲法的本質就在于,它是一國政治力量(其中主要是階級力量)對比關系的全面的集中的體現(xiàn),是統(tǒng)治階級根本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憲法和其他法律一樣,都是被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
    四、憲法的分類
    (一)資產(chǎn)階級學者的憲法分類
    早期的分類主要有以下三種:
    1、從憲法是否具有統(tǒng)一法典的形式,把憲法分為成文憲法和不成文憲法。
    2、從憲法的法律效力以及其制定修改程序和機關的不同,把憲法分為剛性憲法和柔性憲法(英國是典型的不成文憲法國家和柔性憲法國家)
    3、從制定憲法的主體不同,將憲法分為欽定憲法、民定憲法、協(xié)定憲法。
    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學者根據(jù)形式上的標準,對憲法作了各式各樣的分類。主要分為近代憲法和現(xiàn)代憲法、平時憲法和戰(zhàn)時憲法、君主憲法和共和憲法、原始憲法和派生憲法、以序言開頭的憲法和不以序言開頭的憲法等等。
    (二)馬克思主義學者的憲法分類
    根據(jù)憲法的階級本質的不同,把憲法分為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和資本主義類型的憲法。
    根據(jù)憲法的實施狀態(tài)的不同,把憲法分為真實的憲法和虛偽的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