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工程碩士邏輯基本知識——歸納推理

字號:

(一)什么是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的前提是一些關于個別事物或現象的命題,而結論則是關于該類事物或現象的普遍性命題。歸納推理的結論所斷定的知識范圍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因此,歸納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也就是說,其前提真而結論假是可能的,所以,歸納推理乃是一種或然性推理。
    拿任何一種草藥來說吧,人們?yōu)槭裁磿l(fā)現它能治好某種疾病呢?原來,這是經過我們先人無數次經驗(成功的或失敗的)的積累的。由于某一種草無意中治好了某一種病,第二次,第三次,……都治好了這一種病,于是人們就把這幾次經驗積累起來,做出結論說,“這種草能治好某一種病?!边@樣,一次次個別經驗的認識就上升到對這種草能治某一種病的一般性認識了。這里就有著歸納推理的運用。
    (二)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主要區(qū)別是:首先,從思維運動過程的方向來看,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的知識的前提推出一個特殊性的知識的結論,即從一般過渡到特殊;而歸納推理則是從一些特殊性的知識的前提推出一個一般性的知識的結論,即從特殊過渡到一般。其實,從前提與結論聯(lián)系的性質來看,演繹推理的結論不超出前提所斷定的范圍,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而結論假是不可能的。一個演繹推理只要前提真實并且推理形式正確,那么,其結論就必然真實。而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除外)的結論卻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范圍,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不是必然的,而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而結論假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說,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證結論是必然真實的。
    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雖有上述區(qū)別,但它們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是緊密的聯(lián)系著的,兩者互相依賴、互為補充,比如說,演繹推理的一般性知識的大前提必須借助于歸納推理從具體的經驗中概括出來,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沒有歸納推理也就沒有演繹推理。當然,歸納推理也離不開演繹推理。比如,歸納活動的目的、任務和方向是歸納過程本身所不能解決和提供的,這只有借助于理論思維,依靠人們先前積累的一般性理論知識的指導,而這本身就是一種演繹活動。而且,單靠歸納推理是不能證明必然性的,因此,在歸納推理的過程中,人們常常需要應用演繹推理對某些歸納的前提或者結論加以論證。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沒有演繹推理也就不可能有歸納推理。
    (三)觀察與實驗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特殊性知識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知識的結論的推理。當然,人們在進行歸納推理的時候,總是先要搜集到一定的事實材料,有了個別性的、特殊性的知識作為前提,然后才能進行歸納推理。而搜集事實材料則必須運用經驗的認識方法,主要是觀察和實驗的方法。
    1.觀察
    人們在對象或現象的自然狀態(tài)下,有目的地通過感官去研究對象或現象,這就叫做觀察。
    為了使觀察獲得的材料比較可靠和比較準確,還應注意兩個問題:(1)必須堅持觀察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切忌主觀的隨意性和片面性。(2)盡可能地借助于有關的儀器設備來進行,以克服感覺器官認識的局限性。
    2.實驗
    人們在控制對象或現象的條件下有目的地通過感官去認識對象或現象,就叫做實驗。具體而言,實驗是人們根據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學方法、設備,人為地控制或模擬自然現象的條件,排除干擾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在相對的純粹狀態(tài)下研究自然現象的認識活動。例如,要研究某一植物在某種條件下對具有一定酸堿度的土壤的適應情況,人們可以在實驗室中,人為地控制大自然對植物生態(tài)的影響,只就酸堿度這一特定的因素進行考察。
    實驗是自然科學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和觀察比較起來有以下優(yōu)點:
    (1)實驗可根據研究工作的需要,使被研究的對象或現象在極其純粹的狀態(tài)下再現出來,并借助于人工的隔離條件,使其依照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這就便于人們觀察某種對象或現象的發(fā)生過程以及對象或現象間的因果關系。例如,我們看見鐵球與雞毛從塔頂上同時往下落,在空氣中它們下落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與空氣有關還是無關?這是由于空氣的阻力作用還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呢?在自然狀態(tài)下,由于許許多多的對象或現象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我們是不能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為此,我們可以做“自由落體”的實驗:把鐵球和雞毛都放在抽掉空氣的圓筒形的透明容器中,看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的速度是否一樣。這樣,就容易發(fā)現鐵球與雞毛在空氣中下落的速度不一樣與空氣阻力作用的關系。在這個實驗中,我們人為地抽掉了空氣這個因素,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擾,“純化”了被研究的現象。
    (2)可以把容易消失的自然現象或在自然條件下不易出現的自然現象,人為地引發(fā)出來,并使之重復出現,以便于人們進行觀察。例如,天空中的閃電,一閃即逝,不易觀察出究竟來。我們在物理實驗室里可以采取人工模擬的辦法,引發(fā)閃電現象的重復出現,以便反復地進行觀察。
    (四)一些整理經驗材料的方法
    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對材料進行整理和研究。也就是說,人們還要對經驗材料進行思維加工,這就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方法,即比較、分析和綜合等等。
    1.比較法
    比較法是在思維中用以確定對象之間相同點和相異點的邏輯方法。比較法的基本功用是辨同和別異。在進行比較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必須在同一關系下進行比較。比如,一個國家在使用舊貨幣時期的物價與幣制改革后使用新貨幣時的物價,就不能直接地加以比較。其次,要就對象的實質方面進行比較,不要因某種表現上的相同,而忽略實質上的差異;也不要因表面上的差異,而忽略實質上的相同。
    2.分析法與綜合法
    分析是在思維中把對象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而加以認識的邏輯方法;綜合是在思維中將已有的關于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認識聯(lián)結起來,形成關于對象的統(tǒng)一整體的認識的邏輯方法。分析是綜合的基礎,而綜合則是分析的發(fā)展。
    (五)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
    完全歸納推理
    先看一個實例:當著天文學家對太陽系的大行星運行軌道進行考察的時候,他們發(fā)現:水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金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地球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火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木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土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天王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海王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冥王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陽系的全部大行星。由此,他們便得出如下結論:所有的太陽系大行星都是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這一結論,就是運用完全歸納推理得出的。
    可見,完全歸納推理是這樣一種歸納推理:根據對某類事物的全部個別對象的考察,發(fā)現它們每一個都具有某種性質,因而得出結論說:該類事物都具有某種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