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石河子市中心游憩廣場南端正中。
雕像主體面向北側,由銅鑄的王震將軍全身像和一匹花崗巖石戰(zhàn)馬組成。整個雕像高8.5米。
基座下面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王震將軍"四個金色大字。整個雕塑銅石結合,主次分明,渾然一體,威武壯觀。
雕塑作品中的王震將軍,精神飽滿,面帶笑容,神采奕奕地站在高坡上舉目遠望。其形象取自于王震將軍50年代初在石河子進行現(xiàn)場勘察時期的一瞬間。雕塑家根據歷史和藝術的構思,在將軍身旁安排了一匹駿馬,這不僅是當時將軍騎馬勘察的自然寫照,更是將軍戎馬生涯的藝術象征。在人與馬關系的處理上,未采用騎馬的姿態(tài),以此來表明將軍平易近人的作風及其一生由此從戰(zhàn)場轉向和平生產的歷程。
王震將軍雕像落成于1994年9月,為慶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四十周年,緬懷我國軍墾事業(yè)的偉大開拓者而建造。由我國雕塑家葉毓山教授創(chuàng)作。
雕像主體面向北側,由銅鑄的王震將軍全身像和一匹花崗巖石戰(zhàn)馬組成。整個雕像高8.5米。
基座下面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王震將軍"四個金色大字。整個雕塑銅石結合,主次分明,渾然一體,威武壯觀。
雕塑作品中的王震將軍,精神飽滿,面帶笑容,神采奕奕地站在高坡上舉目遠望。其形象取自于王震將軍50年代初在石河子進行現(xiàn)場勘察時期的一瞬間。雕塑家根據歷史和藝術的構思,在將軍身旁安排了一匹駿馬,這不僅是當時將軍騎馬勘察的自然寫照,更是將軍戎馬生涯的藝術象征。在人與馬關系的處理上,未采用騎馬的姿態(tài),以此來表明將軍平易近人的作風及其一生由此從戰(zhàn)場轉向和平生產的歷程。
王震將軍雕像落成于1994年9月,為慶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四十周年,緬懷我國軍墾事業(yè)的偉大開拓者而建造。由我國雕塑家葉毓山教授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