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動物藥類——蛤蚧的鑒別

字號:

【性狀鑒別】
    全體呈扁片狀,頭部及軀干部長13cm~18cm,腹背部寬6cm~9cm,尾長6cm~14cm.頭稍扁,略呈三角形,兩眼多凹陷成窟窿,無眼瞼,吻鱗不切鼻孔,口內(nèi)角質(zhì)齒密生于顎的邊緣,無大齒。背部灰黑色或銀灰色,有黃白色或綠色斑點(進口蛤蚧多為磚紅色斑點)散在。脊椎骨及兩側(cè)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盤。尾細長而結實,扁圓形,有不甚明顯的銀灰色環(huán)帶數(shù)條。全身密被類圓形微有光澤的細鱗。質(zhì)堅韌。氣腥,味微咸。
    【藥材蛤蚧】
    以體大、尾粗而長、無蟲蛀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淡黃色或淡灰黃色。
    ① 鱗片近無色,表面可見半圓形、類圓形隆起,略作覆瓦狀排列,直徑9μm~32μm,布有極細小的粒狀物,有的可見圓形孔洞(鱗片基部邊緣處),直徑25μm~45μm.
    ② 皮膚碎片淡黃色或黃色,表面觀細胞界限不清楚,布有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顆粒。
    ③ 橫紋肌纖維較多,多碎裂。側(cè)面觀細密橫紋呈平行的波峰狀,有的紋理不清晰;橫斷面常呈三角形、類方形。
    ④ 骨碎片呈不規(guī)則碎塊,表面有細小裂縫狀或針孔狀孔隙;骨陷窩呈裂縫狀、長條形,多為同方向排列。
    【成分】
    含肌肽(carnoside)、膽堿、肉毒堿(carnitine)、鳥嘌呤(guanine)、蛋白質(zhì)等。從蛤蚧中檢出十四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種氨基酸,甘氨酸為主(15.4%),其次為脯氨酸(7.8%)、谷氨酸(6.5%)、丙氨酸(5.2%)、精氨酸(5.1%)等;十八種無機元素,以鈣為主,其次為磷(>5%)、鎂(>3%)、硅、鐵等。又報道蛤蚧尾比體鋅含量高(尾中為19770.29ppm);蛤蚧全體的金屬元素,鋅含量0.405mg/g,僅次于鈣、磷、鎂;并分得一分子量為7.6×104的多肽成分,以及膽固醇、硫酸鈣等。
    【理化鑒別】
    粉末的乙醇提取液或酸水提取液,加生物堿試劑硅鎢酸、碘化鉍鉀或碘化汞鉀等,均有沉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