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中藥涂抹劑外用治療褥瘡的辨證調護

字號:

用中藥外治法治療褥瘡,收到確切的臨床效果,深受患者歡迎,現(xiàn)將自制中藥涂抹劑的配伍及外治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辨證調護介紹如下。
     1 自制中藥涂抹劑的組成
     黃柏、苦參、黃連、烏梅、石榴皮、柯子等飲片煎煮1h后去渣,濃縮至稀糊狀,以每100ml加0.5g冰片,裝瓶密封消毒備用。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性味酸澀的中藥具有收斂之功,本方所用烏梅、石榴皮、柯子具有酸澀收斂之性,黃柏、苦參、黃連味苦性寒,能清熱瀉火、解毒祛濕,西醫(yī)藥理論認為它們均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冰片消腫斂瘡。全方立意新異,出奇制勝,對褥瘡的愈合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 操作方法
     如果褥瘡形成,表面泛有水泡,可先用一次性注射器,按無菌操作程序抽出水泡中的液體,再在局部涂抹藥液,每日3次。
     若表皮脫落,出現(xiàn)濕潤創(chuàng)面時,涂抹藥液后,用遠紅外線燈照射15~20min,然后用無菌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包好,每日換藥1次。
     如有創(chuàng)面組織壞死出現(xiàn),以致局部感染者,先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碘伏消毒后在將藥液涂均,用遠紅外線燈照射15~20min,然后用無菌紗布敷蓋創(chuàng)面包好,每日換藥1次。
     3 注意事項
     外擦上藥時嚴格按著無菌操作要求進行,嚴防交叉感染,涂擦藥液動作要輕,定時換藥,并注意勤換體位,避免創(chuàng)面著床擠壓,對其他著床部位經長按摩及熱燙療法,促進血液循環(huán),以免再次發(fā)生新的褥瘡。加強營養(yǎng),加有插入導尿管者,要多喝水,保持尿液清澈,用生理鹽水250ml加慶大霉素8萬u,每5天沖洗膀胱1次。室內保持一定的溫度及良好的通風設施,床單平整清潔松軟,多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4 辨證施護
     根據(jù)臨床觀察,褥瘡的共性為氣血虛和血瘀貫穿整個發(fā)展過程,故必須突出辨證施護,才有利于褥瘡盡早痊愈。氣血虛型:創(chuàng)面色淡膿多質稀,不易愈合,面色白,自汗乏力,少氣懶言,皮膚粗糙彈性差,舌淡苔薄。護理應予補氣養(yǎng)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免疫力。每日換藥1次。如勤翻身、熱熨,按摩創(chuàng)面周圍正常皮膚、創(chuàng)面周圍擦紅花酒精、局部墊以氣圈、棉圈或泡沫塑料墊等。另外還可以采用艾條灸其局部,每日1次,每次10min。血瘀熱腐型:創(chuàng)面色黯滯,久不收口,漸趨潰爛侵及肌肉,膿多質稠有臭味,心煩易怒,尿黃便結,舌紅或黯滯有瘀點。護理應予清熱活血化瘀。先用雙氧水去除腐爛組織及膿汁,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后將藥液涂勻,用遠紅外線燈照射15~20min,然后用無菌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包好,每日換藥1次。勤翻身,多飲水(金蓮花30g,紅花30g,甘草10g)。局部周圍擦紅花酒精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