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兒科學》輔導:常見肺炎臨床特點

字號:

(一)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adenovirus penumonia)為腺病毒所致。主要病理改變?yōu)橹夤芎头闻蓍g質炎。本病多見于6月~12歲,起病急,表現稽留高熱發(fā),萎靡嗜睡,面色蒼白,咳嗽較劇烈,頻咳或陣咳,可出現喘憋、呼吸困難、以紺等。肺部體征出現較晚,發(fā)熱4~5日后始聞濕啰音,病變融合后有肺實變體征。X線特點為四多三少兩一致、即肺紋理多;肺多腫多;大病灶多;融合病灶多。圓形病灶少;肺大泡少;胸腔積液少。X線與臨床表現一致。
    (二)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al pneumonia)的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冬、春季發(fā)病較多,新生兒及嬰幼兒常見細菌由呼吸道入侵或經血行播散入肺。主要病理是化膿性滲出或膿腫形成,很快多發(fā)性膿腫,肺內合并癥多。多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常呈弛張高熱,嬰兒可呈稽留熱。中毒癥狀明顯,面色蒼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難。肺部體征出現較早,雙肺可聞中。細濕啰音,易發(fā)生循環(huán)、神經及胃腸功能障礙。皮膚常見猩紅熱樣或蕁麻疹樣皮疹。X線檢查特點為:①臨床癥狀與胸片所見不一致。②病變發(fā)展迅速。③病程中,易發(fā)生小膿腫、膿氣胸、肺大泡。④胸片病灶陰影持續(xù)時間一般較長。實驗檢查白細胞一般>15× ~30× /L,中性粒細胞增高,可見中毒顆粒。半數幼嬰白細胞可<5× /L,但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仍高,多示預后嚴重。對氣管咳出或吸出物及胸腔穿刺抽出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多可獲陽性結果,有診斷意義。
    (三)流感嗜血桿肺炎
    流感嗜血桿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 pneumonia)是由流感嗜血桿菌引起,以b型(Hib)致病力。病變可呈大葉性或小葉性,但以前者為多。<4歲多見,常并發(fā)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時,全身中毒癥狀重,面色蒼白,發(fā)熱、痙攣性咳嗽、呼吸困難、以紺、鼻翼煽動和三凹征等;肺部有濕啰音或實變體征。易并發(fā)膿胸、腦膜炎、敗血癥、心包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中子耳炎等。外周血白細胞增多,或達(20~70)× /L,有時淋巴細胞相對或絕對增多。胸部X線表現多樣,可為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或肺段實變,常 伴胸腔積液征。
    (四)肺炎支原體肺炎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MP)的致病菌為肺炎支原體。本病占小兒肺炎的20%左右,在密集人群可達50%.
    臨床常有發(fā)熱、熱型不定,熱程1~3周。刺激性咳嗽為突出表現,有的酷似百日咳,可咯出粘稠,甚至帶血絲。年長兒可訴咽痛、胸悶、胸痛等癥狀,肺部體征常不明顯。可直接以肺外表現起病,也可伴有呼吸道感染癥狀。有人認為兒童若發(fā)熱、咳嗽,同時有其他器官受累,血沉增快,但中毒癥狀不重,就考慮MP感染,必須進一步作相應實驗室檢查。
    X線改變分為4種:①以肺門陰影增重為主;②支氣管肺炎;③間質性肺炎;④均一的肺實變。臨床常表現兩個不一致,咳嗽重而肺部體征輕微;體征輕微但胸片顯著。檢測血清中支原體1gm抗體有診斷意義。紅霉素治療有效。
    (五)衣原體肺炎
    衣原體肺炎(chlamydial pneumonia)的致病原因為衣原體,它是一種介于病毒現細菌之間的微生物,寄生于細胞內,含有DNA和RNA,有細胞膜。
    沙眼衣原體是引起<6個月嬰兒肺炎的重要病原,可于產時或產后感染,病理改變特征為間質性肺炎。起病緩慢,先有鼻塞、流涕,而后出現氣促和頻繁咳嗽,有的酷似百日咳陣咳,但無回聲。偶見呼吸暫停或呼氣喘鳴。半數病人可有結膜炎。一般無發(fā)熱(有人認為<6個月的嬰兒無熱性支氣管肺炎應考慮本?。?,肺部可聞濕啰音。胸部X線檢查呈彌漫性間質浸潤和過度充氣,或有片狀陰影。肺部體征和X線改變可持續(xù)1月以上.
    衣原體肺炎常見于>5歲小兒,多為輕癥。發(fā)病隱匿,體溫不高,1~2周后上感癥狀逐漸消退,咳嗽漸重,可持續(xù)1~2個月,兩肺可聞干濕啰音。X線胸片顯示單側肺下葉浸潤,少數呈廣泛單側或雙側肺浸潤病灶??砂榱朔瓮獗憩F,如結節(jié)紅斑、甲狀腺炎和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大環(huán)內酯類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