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下周開考 報名人數(shù)銳減

字號:

春考衰微令專家、考生五味雜陳 春考,“變臉”方能“回暖”
    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下周就要開考了,報考人數(shù)為4500多人,比2008年又減了不少。同時,2009年8所高校計劃通過春季招生的人數(shù)總共只有950人,繼2007年1800人、2008年1500人之后,是縮減幅度的一年。盡管對春季高考的質疑聲一直不斷,招生人數(shù)、報名人數(shù)和報到人數(shù)的連年下降也證明了春季高考的尷尬處境,但市教委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上海不會“跟風”取消春季高考,因為春季高考可以給考生更多求學的機會與選擇。另外,春季招生是為了擴大普通高校招生改革試點,實行多元化錄取管理體制,并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狀,給學生提供多次入學機會,營造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原因詳析]
    春考人數(shù)緣何每況愈下
    春考是上海最先實施的一種考試,意在打破“一考定終身”,給學生多一次選擇和入學機會。以后,北京、安徽、內(nèi)蒙古等地都相繼推出春季高考,但最后因為高校和考生的冷淡而紛紛取消,目前只有上海還在繼續(xù)堅持。
    從近三年的情況看,上海春季高考的招生人數(shù)在逐年下降:2008年計劃共有8所高校計劃招生1568名,而2007年進行春季招生的普通高校是9所,計劃招生人數(shù)是1862名;2006年有12所高校計劃招生2725名。
    市教委有關人士表示,上海秋季高考錄取率逐年提升,而近兩年高三畢業(yè)生人數(shù)卻沒有增加,如此一來,留下來參加春季高考的考生數(shù)量就少了。而且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參加復讀的考生人數(shù)在逐年減少,因此春考的報名人數(shù)下降屬正?,F(xiàn)象。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上海明年繼續(xù)實施??聘呗氃盒W灾髡猩?,這也分流了學生。
    近幾年的春考,各招生院校計劃數(shù)連年下滑,同時許多院校已退出了春招行列。記者發(fā)現(xiàn),主要是招生院校對春招有許多擔憂。一些參加春考的考生和家長存在“只把春考當練兵”的心態(tài),只是為秋考做一次模擬。而對招生院校來說,明明發(fā)出錄取通知書、考生最后卻沒有報到的情況,造成春招名額無法落實。
    本市春招采取的是一人可填報多個志愿的方式,高校根據(jù)考生填報情況,按規(guī)定發(fā)放預錄取通知書。這意味著一名考生可同時報若干所學校,也可能同時被多所院校錄取,考生可根據(jù)自己意愿選擇其中一所報到。這就給招生學校帶來了錄取上的尷尬,容易造成有的學校人滿為患,有的學校少人問津。
    另一個擔憂是,春考因為只允許歷屆高中畢業(yè)生參加,被指為是專門為高考不理想的考生增加一次選擇而設的考試,使學校對春考生源質量產(chǎn)生擔憂。而且一些高校這幾年還在擴招,硬件配套設施跟不上,一些院校就是因為宿舍供應緊張而退出春招。同時,春招人數(shù)少,許多院校覺得單獨編班成本太高,如果把這批學生插到上一年9月份入學的學生中,教學又有問題。因此,一些熱門高校和本科院校并不熱衷參與春季招生。
    據(jù)了解,2009年參與春考的滬上8所高校中,上海大學、上海商學院將試行“春考秋招”,即學生今年底明年初參加春考,明年9月隨“大部隊”一起入學。
    [學生聲音]
    春考是考生“重生”的好機會
    某知名高復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參加春考的復讀生大致由三種心態(tài)的學生組成:一種是無所謂,純粹去試一試,錄取了也不會去報到的,他們目標定位較高,屬于人群中的較個別現(xiàn)象;一種是比較普遍的、占參與考生中的大多數(shù),他們成績不錯,目標、定位比較明確,如果被上大等較好的公辦高校錄取會考慮去;還有一種人也不在少數(shù),他們成績相對較差,目標、定位不是很明確,有點迷迷糊糊。由于春考有一定偶然性,試題又比秋考容易,因此抱著去碰碰運氣的心態(tài),不管公辦、民辦“逮著”了就上。
    聲音1 春考改變高考意外失利者命運
    成功者典型:童菲菲,原上外附屬大境中學學生,2007年秋考成績:理科本科線下。2008年春考被上海大學計算機專業(yè)錄取。
    童菲菲絕對是一個因考場意外導致高考失利的典型例子。原中學對小童的定位是一本院校,然而2007年秋考英語聽力考時收音機突然出現(xiàn)故障導致英語成績不佳而將小童的上外夢擊得粉碎。但小童堅信自己的實力,頂住了巨大的壓力,經(jīng)過復讀參加了2008年的春考。由于春考前聽說2008年秋考變化很大,因此已經(jīng)受了一次意外的小童在被上大錄取后不再等待充滿“變數(shù)”的秋考?!爱吘故潜弧槐尽盒d浫×耍_到了預期目標,沒有理由不去。”
    聲音2 春考給成績“搖擺者”機會
    春考生典型:孫一雯,原嘉定二中學生,2008年秋考考分:理科399分。春考定位:上海大學、上師大、工技大、上海商學院。
    2008秋考,小孫所在中學給她估分是430-440分,“沖一沖”能進一本院校,發(fā)揮正常的話進“二本”中等甚至較好的院校沒問題。她自己的定位是除收費較高的民辦高校之外的公辦大學。孰料她因三次模擬考一次比一次差造成信心不足,導致秋考大失水準,考分剛到“二本”線未達到所填報的公辦院校分數(shù)線,只得選擇了復讀。這次小孫報名參加春考,目標基本與秋考一致。[各方探究]
    春考如何“變臉”
    不少教育界人士認為,上海現(xiàn)在每年各個考試名目增多,學生參與的機會也不斷增加,春考要改變現(xiàn)狀,生源質量很關鍵。專家認為,可以考慮整合上海的各類針對秋考的高校的自主招生、專科自主招生等,將春考作為一個平臺來進行,這樣可以增加重點院校的參與,將春考也整合成每一名考生都能參與的考試,增加對考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