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閣創(chuàng)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位于牛心嶺下,面向五顯崗,東有白龍江,西有黑龍江。黑白二水匯于清音閣下,合流處有一巨石,高約4米、狀似牛心,名牛心石,稱為“黑白二水洗牛心”。牛心石不遠處有石拱橋兩座,凌空而起,狀如彩虹,分跨黑白二水,名雙飛橋。澗下有接王亭,傳為當年僧人為迎接奉旨上山贈經書、詩文的清康熙帝侍衛(wèi)大臣海青伍格親王而建。二水繞石,水聲如琴,山谷回響,音清色美,素有“雙橋清音”美譽,為峨眉十景之一?!抖朊忌街尽分杏小敖苋桓唛w出清音,仿佛仙人下?lián)崆?。試向雙橋一傾耳,無情兩水漱牛心”的詩句,專寫此處美景;而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撰“雙飛兩虹影,萬古一牛心”聯(lián),更被譽為“千古絕唱”。
距清音閣一公里處為白云峽,絕壁千仞,如刀砍斧劈而成,長130米,寬約6米,窄處僅3米,稱為“一線天”。沿途修有棧道,僅容2人穿行。巖石蔽日,余天光一線,十分幽靜。清音閣附近有廣福寺、后牛心寺和白龍洞等叢林。
距清音閣一公里處為白云峽,絕壁千仞,如刀砍斧劈而成,長130米,寬約6米,窄處僅3米,稱為“一線天”。沿途修有棧道,僅容2人穿行。巖石蔽日,余天光一線,十分幽靜。清音閣附近有廣福寺、后牛心寺和白龍洞等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