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南距成都460多公里,是我國公布的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因溝內分布著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溝屬高山深谷碳酸鹽堰塞地貌,以翠海、疊瀑、彩林、雪山、藏情"五絕"馳名中外。
1990年,九寨溝被列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風景名錄》,1992年12月又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從此登上世界旅游的寶座,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蘿幻世界”。
九寨溝主景長80余公里,面積6萬多公傾,有長海、劍巖、諾日朗、樹正、扎如、黑海六大奇觀,佳景薈萃,自然純凈,尤以水景最為奇麗,泉、瀑、河、灘將108個海子(湖泊)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千顏萬色,多姿多彩,如待如畫;高低錯落的群瀑高唱低吟,大大小小的海子碧藍澄澈,映襯著紅葉、綠樹、雪峰、藍天,一步一色,變幻無窮,水在樹間流,九寨溝樹在水中長,有"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和"中華水景"之稱。九寨溝外圍景區(qū)有干海子和大錄神仙池。
九寨溝主要由岷山山脈中呈“丫”字形分布的日則溝、則查洼溝、樹正溝三條溝谷構成;其九寨溝主要景點分布在樹正、日則、則查洼三條溝內,溝內可分五大景區(qū):樹正景區(qū)、日則景區(qū)、長海景區(qū)、寶鏡崖景區(qū)、原始森林生態(tài)景區(qū)
1990年,九寨溝被列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風景名錄》,1992年12月又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從此登上世界旅游的寶座,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蘿幻世界”。
九寨溝主景長80余公里,面積6萬多公傾,有長海、劍巖、諾日朗、樹正、扎如、黑海六大奇觀,佳景薈萃,自然純凈,尤以水景最為奇麗,泉、瀑、河、灘將108個海子(湖泊)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千顏萬色,多姿多彩,如待如畫;高低錯落的群瀑高唱低吟,大大小小的海子碧藍澄澈,映襯著紅葉、綠樹、雪峰、藍天,一步一色,變幻無窮,水在樹間流,九寨溝樹在水中長,有"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和"中華水景"之稱。九寨溝外圍景區(qū)有干海子和大錄神仙池。
九寨溝主要由岷山山脈中呈“丫”字形分布的日則溝、則查洼溝、樹正溝三條溝谷構成;其九寨溝主要景點分布在樹正、日則、則查洼三條溝內,溝內可分五大景區(qū):樹正景區(qū)、日則景區(qū)、長海景區(qū)、寶鏡崖景區(qū)、原始森林生態(tài)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