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成本管理》第一章學習輔導(3)
1、股東和債權人利益沖突的常用方式是:(1)、股東不經債權人的同意,投資于比債權人預期風險要高的新項目。(2)、股東為了提高公司的利潤,不征得債權人的同意而迫使管理*發(fā)行新債,致使舊債券的價值下降,使舊債權人蒙受損失。債權人為了防止其利益被傷害,除了尋求立法保護,如破產時優(yōu)先接管,優(yōu)先于股東分配剩余財產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條款,如規(guī)定資金的用途,規(guī)定不得發(fā)行新債或限制發(fā)行新債的數額等。(2)、發(fā)現公司有剝奪其財產意圖時,拒絕進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
2、股東和經營者的利益沖突。在股東和經營者分離以后,股東的目標是使企業(yè)財富大化,千方百計要求經營者以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個目標。經營者的目標是:(1)增加報酬;(2)增加閑暇時間;(3)避免風險。經營者的目標和股東不完全一致,有可能為了自身的目標而背離股東的利益。這種背離表現在兩個方面:(1)道德風險。經營者為自己的目標,不是盡大努力去實現企業(yè)財務管理的目標。(2)逆向選擇。經營者為自己的目標,背離股東的目標。
1、股東和債權人利益沖突的常用方式是:(1)、股東不經債權人的同意,投資于比債權人預期風險要高的新項目。(2)、股東為了提高公司的利潤,不征得債權人的同意而迫使管理*發(fā)行新債,致使舊債券的價值下降,使舊債權人蒙受損失。債權人為了防止其利益被傷害,除了尋求立法保護,如破產時優(yōu)先接管,優(yōu)先于股東分配剩余財產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條款,如規(guī)定資金的用途,規(guī)定不得發(fā)行新債或限制發(fā)行新債的數額等。(2)、發(fā)現公司有剝奪其財產意圖時,拒絕進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
2、股東和經營者的利益沖突。在股東和經營者分離以后,股東的目標是使企業(yè)財富大化,千方百計要求經營者以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個目標。經營者的目標是:(1)增加報酬;(2)增加閑暇時間;(3)避免風險。經營者的目標和股東不完全一致,有可能為了自身的目標而背離股東的利益。這種背離表現在兩個方面:(1)道德風險。經營者為自己的目標,不是盡大努力去實現企業(yè)財務管理的目標。(2)逆向選擇。經營者為自己的目標,背離股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