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旅游景點:北極殿

字號:

大豐市草堰鎮(zhèn)上,原有一座古剎北極殿,始建于何年已無考。此殿規(guī)摸宏大,山門前為飛檐琉瓦照壁,山門上嵌有白玉石橫額,上鐫"北極天樞"四個貼金大字,內供四大金剛塑像;穿過天井是正殿,中間供奉北極真武大帝,東廂供雷祖,西廂為僧房,殿后為上下兩層藏經樓。北極殿不僅年代久遠,而且它是吳王張士誠的首義地,因而聲名遠播。
    張士誠是大豐白駒場張家墩人,小名九四。他面對元王朝的殘暴統治,在紅巾軍起義的影響下。于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正月,偕同胞弟士義、士德、士信以及鹽丁李伯升、潘元明、呂珍等十入條好漢,在北極殿藏經樓上歃血盟誓,起兵反元。他們殺場官、剿土豪,首戰(zhàn)告捷。當年三月,張士誠一舉攻克泰州。五月,攻克興化,陷高郵,殺李齊,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至正十四年 (公元1354年)正月,張士誠以高郵為根據地,稱誠王,建"大周",改元"天佑",設置官吏,分兵把守,威震四方。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元月,張士誠派張士德率大軍渡江,直取常熟、常州、平江(蘇州)、松江、湖州、杭州等地。張士德遂據平江,改為隆平府。平江既得,士誠自高郵來此都之,以承天寺為萬歲宮。是時,"大周"版圖南接紹興,北逾徐州,西達汝、穎、濠、泗,東臨大海,縱橫2000余里。這是張士誠事業(yè)上的鼎盛時期。
    翌年,張士誠軍事上連連受挫。"步騎不敢出廣德,舟師不敢溯大江"。為了擺脫困境,接受元王朝招安,官拜太尉,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張士誠又與元決裂,自稱吳王。后被朱元璋擊敗。至正二十七年 (公元1367年)七月平江城破,張士誠被俘至金陵(南京),自縊而死,時年四十有七。
    張士誠起兵稱王之后,北極殿是其祭祀祖先的"香堂"。張士誠的父親葬于草堰的"九龍口",葬禮就是在北極殿舉行的。因而,每年四時八節(jié),北極殿敬香拜佛的人十分擁擠,此是北極殿香火最鼎盛的時期。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每年七月三十日,草堰人在北極殿點蛤蜊燈,燒香焚紙,祭禮"地藏王"。其實,七月三十日是張士誠殉難之日,"地藏王"實際是"祭張王"的諧音。每年八月十八日,草堰人要舉行為期三天的迎神賽會,供奉都天大帝張巡,實際上也是紀念張士誠,因為這一天是張士誠的生日。此事驚動了明王朝,天啟四年 (公元1624年),明王朝派地方官吏改建北極殿,意欲徹底消除張士誠在北極殿首義的影響。
    民國時期,北極殿仍有和尚3人,僧田百畝,蘇北緝私營官兵一度住在這里。日偽盤據時,為構筑碉堡,需要磚瓦木料,將北極殿全部拆毀。如今北極殿雖蕩然無存,但鹽民張士誠的英雄形象卻永遠屹立在草堰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