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字號: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考試:《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我們中國是一個偉大的詩的國度,文學藝術(shù)也起源于詩歌。一個人文學素養(yǎng),文學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對詩歌的感悟和鑒賞能力如何。綜觀新高考以來的詩歌鑒賞提的誤答原因有: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zhì)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弱,對詩的感受淺薄。文藝美學家,理論家朱光潛也說,一般青年喜歡聽詩而不喜歡讀詩,這也說明現(xiàn)代學生在誦讀、品讀詩歌上下的功夫遠遠不夠。俗語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所以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鑒于此,特制定以下幾點宏觀的教學原則
    單元教學理念:鑒賞詩歌是感情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要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fā),結(jié)合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 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單元教學思路:(1)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2)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增補詩中沒有說出的內(nèi)容,表達獨特的感悟,緩緩咀嚼出詩歌的滋味。
    《沁園春•長沙》的教學設計
    地位與作用:老教材中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教學安排:
    1 教學內(nèi)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境界。
    2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qū)χR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cè)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 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jié)合。(確立依據(jù)見#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考試:《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4 課時安排:一課時
    5 教學流程:
    (一) 教學目標: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 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二)教學重點 :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學設想
    抓住詩的思路,反復朗讀,著重體會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進而具體、深入地感受詩的意境,學習詩人的寬廣襟懷和昂揚的革命精神
    (五)教學過程:
    1#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考試:《沁園春長沙》說課稿#: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師講:詩人 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BR>    3 (1) 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毛澤東另外一首《沁園春 長沙》
    〈導入設計依據(jù):〈沁〉是以古典詩詞格律寫成的一首現(xiàn)代詩歌,所以教學時必須讓學生了解有關(guān)詞的背景知識,而學生在初中初步學過毛澤東的另一首〈沁園春 雪〉,由背誦〈沁園春 雪〉導入目的在于溫故而知新〉
    (2) 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 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幕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 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 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 —— 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設計依據(jù):用標準的范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 (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詞的意境請兩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把本詞描繪出來.老師后描繪:深秋時節(jié),我獨自站在橘子洲頭,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遠望層層疊疊樹林,經(jīng)霜染后,一片紅火;近看碧綠清澈的湘江,無數(shù)船只在爭相行駛。雄鷹在高空展翅飛翔,魚兒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間地萬物都在競相向上,蓬勃發(fā)展。面對這一派勃勃生機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緒萬端:廣闊無垠地大地呀誰才是你的主人呢?回憶往昔,曾經(jīng)同許多同志在這一帶游覽、聚會,度過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那時侯,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發(fā),才華橫溢;同學們意氣奔放,正顯得遒勁有力,經(jīng)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反動統(tǒng)治者視為糞土。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只?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nèi)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 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 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 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
    5師講:詩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練、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試體會下列紅色字的好處
    (1)獨立寒秋(2)層林盡染(3)鷹擊長空(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設計依據(jù):從細處著眼理解詩人煉字煉意的功夫和創(chuàng)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來的不同表達效果〉
    6 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 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設計依據(jù):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比較語言文學藝術(shù)和繪畫藝術(shù)的不同,領略語言帶來的無窮藝術(shù)魅力〉
    7 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
    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3)老師提問:古人筆下的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 的秋景為何如此絢麗多采,充滿生機?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設計依據(jù):比較古代文弱詩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寫照,領會本詩流露出的詩人的革命豪情〉
    8 老師歸納小結(jié)并出示板書
    上闋
     萬山紅遍,(山上)
     層林盡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中  看  百舸爭流?! ?色彩絢爛的秋景
    景     鷹擊長空,(空中) (畫 圖)
     魚翔淺底,(水底)
     萬類霜天竟自由。
    心     悵寥廓,
    中  悵  問蒼茫大地, 胸懷博大的凌云壯志(抒情)
    情 誰主沉?。?BR>    下闋
    結(jié)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崢嶸 書生意氣, 同學青春年少
    憶 揮斥方遒。 風華正茂 歲月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豪邁 到中流擊水, 我輩破浪銳進
    記 氣概 浪遏飛舟? 奮然前行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系統(tǒng)直觀的領會本詩 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和藝術(shù)特色,整體上把握本詩
    9古詩詞鑒賞指導
    反復朗讀、感知語言(二)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三)把握類別、辨析風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設計依據(jù):貫徹執(zhí)行“目標教學“的理念,總結(jié)教學流程,給學生一個有關(guān)鑒賞詩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導〉
    10,布置作業(yè):用以上五點鑒賞方法激賞〈水調(diào)歌頭 游泳〉
    〈設計依據(jù):練習鞏固對以上鑒賞方法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