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考試精華-中醫(yī)兒科學(二)

字號:

十一、疳證:1、疳氣;資生健脾丸。2、疳積;疳積散。3、干疳;八珍湯。
    (眼疳)石斛夜光丸。(心疳)瀉心導赤湯。(疳腫脹)五苓散合皮飲 .
    (腎氣不固)金匱腎氣丸。
    十二、驚風:外感1、感受風邪;銀翹散。2、感受暑邪;清溫敗毒飲。
    3、感受疫邪;(氣營兩燔);白虎湯合紫雪丹。(濕熱)黃連解毒湯。
    (痰食驚風);玉樞丹合保和丸。(驚恐驚風)抱龍丸、安神丸。
    慢驚風;1、土虛木亢;緩肝理脾湯。(寒濕);附子理中湯。
    2、脾腎陽衰;固真湯、逐寒蕩驚湯。3、陰虛動風;大定風珠、黃連阿膠湯、三甲復脈湯。
    十三 、癇證;1、驚癇;鎮(zhèn)驚丸。心血虛、養(yǎng)心湯。愈后疲倦用大補元煎。
    2、風癇;定癇丸。3、痰癇;滌痰湯。4、瘀血癇;通竅活血湯。
    十四、小兒水腫:1、風水相搏、麻黃連翹赤小豆湯。2、濕熱內(nèi)浸 ;三妙丸合導赤散。
    3、肺脾氣虛;參苓白術(shù)散合玉屏風散。4.脾腎兩虛;真武湯或濟生腎氣丸。
    (腫甚)五苓散、五皮飲。6、水氣上凌心肺;已椒藶黃丸合參附湯。
    7、邪陷心肝;龍膽瀉肝湯 .8、水毒內(nèi)閉;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
    時行疾?。?BR>    一、感冒:1、風寒;蔥鼓湯、杏蘇散或荊防敗毒散。2、風熱;銀翹散或桑菊飲。
    3、暑濕;新加香薷飲。挾痰;(偏風寒)三拗湯加蘇子。(偏風熱)黛哈散加桑白皮。
    (挾滯)解表藥加保和丸或消食導滯之品。挾驚;解表藥加蟬衣、鉤藤、僵蠶或小兒回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