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教育部前新聞發(fā)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應約為小博主陳韻正即將出版的中英文對照圖書《小眼看美國》寫序。此文昨日在王旭明博客率先發(fā)表后,已被新浪推薦上首頁,點擊量一路攀升。本博現予轉載,并向王旭明先生致以誠摯的謝意!)
“小眼”看大事
——代序
王旭明
至今,在我的腦海中有三位叫陳強的人。一位是電影演員,他很有名,但離我太遠。還有一位是中國教育報駐河南記者站的記者,我特別欣賞他的文采。我在報社工作期間,曾經把他的文字當作范本鼓勵其他記者向他學習,我們也因此聯(lián)系不斷。第三位是中國青年報駐福建記者站記者,中國青年報是我喜愛的報紙,因此也經常能夠讀到他的文字,欣賞且喜歡。但我們從未謀面,而且一段時間內他的文字似乎消失了。見到他時,是經一位友人引見,他送上了新作《大小眼看美國》。吸引我的是“小眼”陳韻正,韻正是陳強的女兒,他們父女倆同去美國留學,“小眼”記述了她在美求學片段。
我驚愕。一個10歲的小女孩隨著父母留學,竟有如此眼光去看那陌生的國度、陌生的人們和陌生的教育,居然還寫下了這篇篇文字!
你想象得出來嗎?在美國上課,教室里居然有個浴缸,有一個學生居然在里面躺著聽老師講課,還說是“為了閱讀課輕松起見”;還有穿著睡衣來上課的“怪事”;至于上課的內容更讓人捧腹大笑了,比如數學課,老師在講臺上放滿許多食品,請同學們自選,然后老師讓同學們在盒子上找到它的重量,由此引發(fā)學生對美國計量單位的認識;像貸款買車、學生在教室里開餐廳、在課堂上制作枕頭等等也都成了美國老師的教學內容。老師們興趣盎然地教,“小眼”興趣盎然地學。
對于一些敏感話題小姑娘也毫不避諱。如小學生怎么過情人節(jié)。怎么過的呢?原來,情人節(jié)前,學校要求每個同學準備一個情人節(jié)禮物,愛好體育的同學就寫上“我愛你籃球”,有的送來一個愛心型的蛋糕,還有的把一個盒子做成海豚的樣子,寫上情人節(jié)快樂等等。當這些五顏六色的情人節(jié)禮物拿到教室時,老師一邊夸獎孩子們的想象力,一邊給孩子們頒發(fā)獎品,好不快樂!還有開家長會,那是多少中國孩子和家長頭疼的事??!在美國,家長會上學生唱主角。召開家長會時,學生們自己當著老師和家長的面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家長們一邊聽孩子們的介紹,一邊詢問有關情況,老師適時的加以解釋和引導,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家長和老師三方面的交流溝通愉快地完成了。
還有些問題從“小眼”嘴里說出來,著實讓人驚訝。如孩子發(fā)現在美國初中沒有期中和期末考試,期末反而更輕松!“不僅沒有考試,還在放假前的一個星期進行野餐,要求家長參加,慶祝一年的收獲?!睙o法一一列舉,來看看這些小標題,足矣令人咋舌:《為小學同學開追思會》、《在美國提早一年畢業(yè)》、《英語不好如何跟得上》、《假期沒有作業(yè)多輕松》、《職業(yè)生涯設計進課堂》……
“小眼”看美國,看上去沒有邏輯推理,也沒有高深的理論支撐,更沒有我們常見的中美文化差異比較的刻意追求之類?!靶⊙邸豹毺氐膫€人體驗、平實的記錄,娓娓的道來,都值得讓我們沉思默想,特別是對我們的教育境況進行一下反思?!靶⊙邸币苍S沒有這樣的深奧,又讓我這“大眼”升華了那本來質樸的感受。但我還是被孩子發(fā)出的這樣的感慨“回國上學,我不太適應”所震撼。請看孩子的辦法:“我中午不再回家,而是留在學校吃飯,這樣就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完成一部分作業(yè),晚上七八點就可以把所有的作業(yè)搞定了?!弊x至此,心酸了。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成人可不要只做孩子狀的思考、也不要老婦抹粉般的矯情,之后一切歸于從前!
“小眼”看問題的角度、表達的真情,記述的方法,也許不被“大眼們”看上,而這種平實和真情恰恰是我們解決一些難題的入口。比如教育改革被認為是無法逾越的老大難,似乎中國的學生永遠要背著加重的書包,永遠要熬到深夜,永遠要做大人般的表態(tài),也永遠不知道生活有多么美好,上學有多么有趣!難道真這么難嗎?從一堂課的設計開始,從一個知識點的傳授開始,從過一個節(jié)日開始,總之,從我們自己開始。指望幾個重要批示、“神明”般來拯救中國的教育,是既悲哀又沒有出息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看我們走不走,想不想走。如果終日怕摔、怕碰、怕摘了烏紗帽、怕丟了既得的銀兩,就永遠無路可走,就永遠像叫花子般的乞討恩澤。
本書后一句話,“小眼”是這樣寫的:“我希望將來還能到美國留學,爸爸說‘就看你自己能不能考上美國的大學了!’”“小眼”純真而大膽的表態(tài)令人汗顏。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聽到孩子說:“我還是喜歡在中國上學!在中國上學是一件多有意思的事情啊……”
“小眼”看大事
——代序
王旭明
至今,在我的腦海中有三位叫陳強的人。一位是電影演員,他很有名,但離我太遠。還有一位是中國教育報駐河南記者站的記者,我特別欣賞他的文采。我在報社工作期間,曾經把他的文字當作范本鼓勵其他記者向他學習,我們也因此聯(lián)系不斷。第三位是中國青年報駐福建記者站記者,中國青年報是我喜愛的報紙,因此也經常能夠讀到他的文字,欣賞且喜歡。但我們從未謀面,而且一段時間內他的文字似乎消失了。見到他時,是經一位友人引見,他送上了新作《大小眼看美國》。吸引我的是“小眼”陳韻正,韻正是陳強的女兒,他們父女倆同去美國留學,“小眼”記述了她在美求學片段。
我驚愕。一個10歲的小女孩隨著父母留學,竟有如此眼光去看那陌生的國度、陌生的人們和陌生的教育,居然還寫下了這篇篇文字!
你想象得出來嗎?在美國上課,教室里居然有個浴缸,有一個學生居然在里面躺著聽老師講課,還說是“為了閱讀課輕松起見”;還有穿著睡衣來上課的“怪事”;至于上課的內容更讓人捧腹大笑了,比如數學課,老師在講臺上放滿許多食品,請同學們自選,然后老師讓同學們在盒子上找到它的重量,由此引發(fā)學生對美國計量單位的認識;像貸款買車、學生在教室里開餐廳、在課堂上制作枕頭等等也都成了美國老師的教學內容。老師們興趣盎然地教,“小眼”興趣盎然地學。
對于一些敏感話題小姑娘也毫不避諱。如小學生怎么過情人節(jié)。怎么過的呢?原來,情人節(jié)前,學校要求每個同學準備一個情人節(jié)禮物,愛好體育的同學就寫上“我愛你籃球”,有的送來一個愛心型的蛋糕,還有的把一個盒子做成海豚的樣子,寫上情人節(jié)快樂等等。當這些五顏六色的情人節(jié)禮物拿到教室時,老師一邊夸獎孩子們的想象力,一邊給孩子們頒發(fā)獎品,好不快樂!還有開家長會,那是多少中國孩子和家長頭疼的事??!在美國,家長會上學生唱主角。召開家長會時,學生們自己當著老師和家長的面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家長們一邊聽孩子們的介紹,一邊詢問有關情況,老師適時的加以解釋和引導,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家長和老師三方面的交流溝通愉快地完成了。
還有些問題從“小眼”嘴里說出來,著實讓人驚訝。如孩子發(fā)現在美國初中沒有期中和期末考試,期末反而更輕松!“不僅沒有考試,還在放假前的一個星期進行野餐,要求家長參加,慶祝一年的收獲?!睙o法一一列舉,來看看這些小標題,足矣令人咋舌:《為小學同學開追思會》、《在美國提早一年畢業(yè)》、《英語不好如何跟得上》、《假期沒有作業(yè)多輕松》、《職業(yè)生涯設計進課堂》……
“小眼”看美國,看上去沒有邏輯推理,也沒有高深的理論支撐,更沒有我們常見的中美文化差異比較的刻意追求之類?!靶⊙邸豹毺氐膫€人體驗、平實的記錄,娓娓的道來,都值得讓我們沉思默想,特別是對我們的教育境況進行一下反思?!靶⊙邸币苍S沒有這樣的深奧,又讓我這“大眼”升華了那本來質樸的感受。但我還是被孩子發(fā)出的這樣的感慨“回國上學,我不太適應”所震撼。請看孩子的辦法:“我中午不再回家,而是留在學校吃飯,這樣就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完成一部分作業(yè),晚上七八點就可以把所有的作業(yè)搞定了?!弊x至此,心酸了。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成人可不要只做孩子狀的思考、也不要老婦抹粉般的矯情,之后一切歸于從前!
“小眼”看問題的角度、表達的真情,記述的方法,也許不被“大眼們”看上,而這種平實和真情恰恰是我們解決一些難題的入口。比如教育改革被認為是無法逾越的老大難,似乎中國的學生永遠要背著加重的書包,永遠要熬到深夜,永遠要做大人般的表態(tài),也永遠不知道生活有多么美好,上學有多么有趣!難道真這么難嗎?從一堂課的設計開始,從一個知識點的傳授開始,從過一個節(jié)日開始,總之,從我們自己開始。指望幾個重要批示、“神明”般來拯救中國的教育,是既悲哀又沒有出息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看我們走不走,想不想走。如果終日怕摔、怕碰、怕摘了烏紗帽、怕丟了既得的銀兩,就永遠無路可走,就永遠像叫花子般的乞討恩澤。
本書后一句話,“小眼”是這樣寫的:“我希望將來還能到美國留學,爸爸說‘就看你自己能不能考上美國的大學了!’”“小眼”純真而大膽的表態(tài)令人汗顏。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聽到孩子說:“我還是喜歡在中國上學!在中國上學是一件多有意思的事情啊……”